入殮師:離死亡最近卻活得最鮮活的一群人

如果讓你天天跟死亡打交道,你會願意嗎?

對於本木洪雅在《入殮師》這部電影中飾演的那個角色來說,他一開始是不願意的。我想不止他不願意,沒有人會願意。可要不是因為沒了收入來源,為了活下去,他也不會接觸到入殮師這份工作。


入殮師:離死亡最近卻活得最鮮活的一群人

《入殮師》


入殮師,一直是一個飽受爭議的職業。

有人覺得他們非常神聖,是左手撐起生、右手連接死的使者,在陰陽兩界之間當擺渡人,把逝者在人間的最後一程安排體面;

有人覺得他們每天與死者打交道,意味著晦氣骯髒,並選擇遠離。


入殮師:離死亡最近卻活得最鮮活的一群人

就像電影中那樣,即使這份工作並沒有任何違法亂紀的性質,在招聘啟事中還是要用“旅程助理”這樣的字眼才能找到應聘者。

和大多數人那樣,男主角一開始為了生計不得不強忍“屈辱”,也不敢告訴家人實際工作內容。

可隨著時間的流逝,隨著對行業的瞭解越來越多,在影片的最後,他不僅真正愛上了這份工作,還讓家人也破除了偏見。畢竟, 從來沒有一份職業可以這麼強烈地刺激生死觀。

看完這部電影之後,這份職業也給我帶給了一些來自生命底層的觸動,它讓我知曉生死之間不僅僅是生命逝去的哀怨,還有的是生命的寄託和延續。


入殮師:離死亡最近卻活得最鮮活的一群人

殯葬人,每天都在快速瀏覽別人的人生。有的人長命百歲,有的人曇花一現。壽終正寢的逝者讓人感到安心,年輕而逝去的生命也會引發對生命的思考。

如果有早早夭折的孩子,真的是要有多少的溫柔才能夠陪伴這些步伐匆匆的小精靈,又要有多麼強大才能夠走過哭泣的記憶握住下一隻需要幫助的手。

如果是年老而被死亡帶走的人,這是Mary Pipher所說的「另一個國度的人」,年輕的我們為生活庸庸碌碌,不瞭解他們的惶惶不安,但他們就是未來的我們。


同時,失去,往往也讓人開始思考所擁有的,這也是這樣的離別所帶來的意義。

有時對於死者來說,死亡就是痛苦的結束;對於生者來說,痛苦才剛剛開始。


入殮師:離死亡最近卻活得最鮮活的一群人

餘華


年輕的餘華曾寫下成名作《活著》,文中的主角福貴經歷了家境由富變窮的跌落,親人由生入死的折磨,還依然體會著“生”的快樂,艱難的活著。我把這理解為另一種活著的意義:忍耐

《活著》中福貴的忍耐,與其說是對人生的“忍受”,現在看來不如說是一種柔韌平和的人生態度。

譬如在公交車不小心坐過站,或者走在路上不小心被人撞了一下,如果不依不饒到最後只能是兩敗俱傷越鬧越大,除了上新聞頭條之外並不會帶來任何現實利益。而如果微微一笑,並不讓它影響自己的生活,就是貫徹了“忍耐”這種人生意義。


入殮師:離死亡最近卻活得最鮮活的一群人

其實,無論現時我們經歷的是措手不及的幸福喜悅,抑或是無可告人的艱辛苦難,只要繼續活著,它們中的大多數細節和感受都將被我們和時間一一遺忘,但是生命延續的過往依然會讓你生如夏花,燦爛綻放。

生的燦爛是心理洞見的光明力量,照射著你我彼此。我終於明瞭,活著的每一天都是來自上蒼的恩賜。


所以,影片最後,溫馨的鏡頭拉遠,本來接受不了男主角工作的妻子離開之後又迴歸了,他擁抱懷孕的妻子,新生命的喜悅和故人逝去的悲傷交織在一起,背後的工作單位醒目而莊嚴。就像人生一般充滿喜怒哀樂和酸甜苦辣。


入殮師:離死亡最近卻活得最鮮活的一群人


殯葬人,他可以經歷別人生命的輪迴,瀏覽他人的人生。


他們雖然每天與死亡打交道,但是他們卻是這世上活得最鮮活的一群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