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理財就像練絕世武功,循序漸進方能大成

學習理財的過程跟小說裡練絕世武功很像,既要練武又要練功,要循序漸進,還不能急於求成,否則容易走火入魔。

理財能力的提升,是充分認識各種金融工具風險收益特徵以及熟練運用的過程

理財其實是一個資產分配的過程,將自己有限的資源進行最合理的分配,這個“合理”不光光是基於風險收益進行的,還要考慮到個人的知識水平。

理財市場的陷阱無處不在,到處都有雷,同樣的操作,在有些人身上是合理的,在另外一些人身上可能就是不合理的。對於一個金融市場認知為0的人來說,他最合理的操作就是選擇最保守且無風險的方式——把錢存在銀行。而這種方式對於一個有幾十年金融投資經驗的人來說肯定是不合理的,屬於他的合理方式可能是涵蓋了多種金融產品的一個組合。

理財能力的提高,就是充分認識各種金融工具的風險收益特徵並且能夠熟練運用的過程。而能力的提升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既需要大量的知識儲備也需要長期的金融實踐。

理財就像練武,有自己的內功招式器械,需要科學訓練

武俠小說裡,功夫的學習主要分為三大塊,內功、招式、器械

內功是基礎,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訓練,只要有了深厚的內功,即使會的招式不多也可以殺人於無形。招式是技法,有了技法,各種武器的威力都會成倍放大。器械是死的,主要看用的人,菜刀在廚師手裡切菜,而在高手手裡則是殺人器。

在理財投資的學習上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理財的內功是投資哲學,是你看待市場是如何運行的基本思想。有些人認為市場的價格圍繞著價值上下波動,在低估時買入高估時賣出,這種投資哲學被稱為價值投資。有些人則認為,歷史會不斷重演,市場會以趨勢的方式進行演變,而市場行為本身已經包容了一切信息並以價格波動的形式反應出來,這種投資哲學則被稱為技術分析。

學習理財就像練絕世武功,循序漸進方能大成

巴菲特的投資哲學是世界上最公認有效的

理財的招式是不同投資哲學指導下的技法。價值分析的體系中,包含了PEG估值法、DCF估值法、市盈率估值法等等,而在技術分析的體系中,則包含了道氏理論、波浪理論、形態理論等等。在不同的投資的指導下,會衍生出差異巨大的技法。

理財的器械是各種各樣的理財工具,既包括了低風險的各種現金管理工具,也包括了較高風險的期權期貨等等。同樣的理財工具,在不同的人手中會發貨出完全不同的能力,沒有最強的工具,只有最強的人。

要想成為一個理財高手,需要在內功、招式、器械的訓練上齊頭並進,逐漸形成自己的"武學體系",等到投資哲學成熟,招式熟練,熟悉各種工具的特點後,就能在理財市場上游刃有餘。

理財的學習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多瞭解理財產品的風險特徵,切記挑戰超出風險承受能力的產品

理財產品的種類繁多,不同產品的風險特徵差異很大,我們可以將市場上常見的理財產品按照風險收益情況排列組成一個金字塔:


學習理財就像練絕世武功,循序漸進方能大成

資產配置金字塔

在金字塔的塔基,是各種銀行存款、貨幣基金、銀行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等等,這類產品被歸屬到流動性資產裡。往上一層,是各種養老保險金、子女教育年金險、意外險和重疾險,這些產品的作用主要是幫助我們規避生活中的一些風險,所以被歸屬到安全性資產裡。最高層裡,既有低風險的固收類金融產品,也有權益類的,還有高風險的期貨期權等等,這些資產主要的作用是幫助我們的資產進行保值增值,屬於收益性資產

換個視角再看這個金字塔,我們又會發現,金字塔從下往上的資產分佈像極了普通人資產積累的過程

  1.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手裡沒有什麼積累,主要是存款和一些現金,基本上都是流動性資產。
  2. 等工作了一段時間,攢下了足夠的錢了,有些人會開始買一些意外險重疾險,有些人則開始買些銀行理財。
  3. 等到有了一些理財的基礎知識後,就會有人開始嘗試買一些基金或者股票。
  4. 等到資金積累到更大的規模,並且有了很豐富的基金股票經驗後,有些人就會開始調整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品。

在不斷積累資產的過程中,我們對理財產品的認知水平也在逐漸提高,兩者相輔相成互相推進,這一點也像極了習武,需要一層一層突破自我,循序漸進。

就好像武俠小說中總會有愣頭青跨級挑戰比自己強的多的高手最後被打的半死不活一樣,投資理財時,也總會有人會嘗試超出個人認知和風險承受能力的金融產品而遭受大量損失。2015年的A股大牛市中,很多參與分級基金B類的投資者本身對這個品種一無所知,只是覺得價格都是1塊左右很便宜就買了。因為缺乏對這個品種的認知,在風險來臨前也毫無躲避的意識,當股災期間,大量分級基金B類觸發下折時,大量投資者的資產一夜之間損失70%-80%,攔腰斬者比比皆是。

《鹿鼎記》裡有這麼一段,韋小寶要澄觀師侄教他怎麼對付阿珂,澄觀說:

“咱們少林派武功循序漸進,入門之後先學少林長拳,熟習之後,再學羅漢拳,然後學伏虎拳,內功外功有相當根柢了,可以學韋陀掌。如果不學韋陀掌,那麼學大慈大悲千手式也可以。不論學韋陀掌或大慈大悲千手式,聰明勤力的,學七八年也差不多了。如果悟性高,可以跟著學散花掌。學到散花掌,武林中別派子弟,就不大敵得過了。是否能學波羅蜜手,要看各人性子不近於練武,進境慢些。再過十年,淨清或許可以練韋陀掌。淨濟學武不專心,我看還是專門念金剛經參禪的為是。”

學習理財就像練絕世武功,循序漸進方能大成

陳小春版《鹿鼎記》中的澄觀師侄

澄觀口中少林武功的練習過程跟理財的學習是很類似的,都需要循序漸進,練武時走捷徑容易走火入魔,而在理財上走捷徑損失掉的則是大量的金錢。只有充分了解了所使用理財工具的風險特徵,儘量少踩雷不踩雷,在市場中儘可能長久的呆下去,才會有充足的機會進行實踐提高,進而有機會成為一個高手。

長期實踐是理財高手進階的必由之路

07年與15年的股票大牛市中,市場湧入了大量的新投資者,很多新投資者在經歷了隨後一年的大跌便退出了市場,這種淺嘗輒止的人永遠也不會成為理財高手。真正的高手,肯定是長期浸淫在這個市場中,併為之投入了大量時間與精力。

除了投入時間精力,長期實踐的另外一層含義,是一定要投錢

投資圈有句很有意思的話,叫”錢在哪裡,心就在哪裡“,意思是如果你的資金大量匯聚在某個領域,你對這個領域的關注度就會顯著提高

。如果你大倉位買入了一隻股票,並且深套其中,就會不自覺地花很多心思在研究這支股票上。只要真金白銀砸下去,謹慎程度和用心程度就會顯著提升,這種感受,玩過股票模擬盤的朋友一定印象深刻,在模擬盤裡下單風輕雲淡收益率很可觀,到了實盤就會變得猶豫不決。

有了長期實踐的經驗,才能為後期總結提煉打下基礎。

總結提煉、搭設自己的投資架構是重中之重

我們身邊經常會碰到一些有二三十年經驗的老股民,說起股市來頭頭是道,一看投資業績慘不忍睹,妥妥的老韭菜。為什麼這些實踐經驗豐富的老股民們沒有成為高手而是在韭菜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呢?因為他們雖有實踐,卻沒有搭設出屬於自己的投資體系

武學上,最講究的是練內功,所謂”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內功練到了一定程度,花草樹木皆可為劍,這一點跟投資理財上的修行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投資哲學跟內功心法起的作用是一樣的,如果沒有成熟的投資哲學支撐,在汗牛充棟的書籍與信息面前會很迷茫,不知道如何取各家所長

。就好比靠吸星大法吸收了各家內力的令狐沖,體內幾股真氣亂竄非但沒有增強功力反而被噬,直到易筋經的調理下才做到化為己用。

要練成投資上的易筋經,就要多閱讀,像一些投資大師的書,比如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證券分析》,巴菲特每年寫給投資者的信,國內的可以看看段永平寫的投資的感悟。從這些大師的總結中慢慢提煉出適合自己的體系。

長期豐富的實踐加上深刻的總結,投資的內功才會逐漸精進。

理財是終身學習的過程

《異類》的作者格拉德威爾在書提出,天才之所以卓越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這一點在成為理財高手的道路上也同樣有效,只不過因為金融是百業之母,知識密集程度甚高,一萬小時可能還不太夠用。


學習理財就像練絕世武功,循序漸進方能大成

從0到偉大就在10000小時裡

我們假設每天學習3小時,一年學習1000小時,一萬小時就得花10年,因為金融的門檻更高,這個標準拉長到兩萬小時,20年就過去了,普通人從30歲開始學習金融理財,真正成為高手需要花費10到20年時間。再加上金融市場日新月異,不斷會有新的產品類型出現,市場也會不斷髮生改變,出現新的知識時也需要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庫。網上有這樣的段子,自從炒股之後,股民就會變得上知天文下至地理,不管是醫療衛生還是量子計算,或者5G芯片,都是如數家珍,此言不虛。

成為理財高手,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並不是看幾本書,買賣幾次股票就能夠達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