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投資:資本市場千里馬的物色者

在伯樂經驗中,風險投資除了關注企業本身的成長性,也會特別注意行業的選擇,一般都會關注較為前沿的科技行業,或者是細分市場的潛在冠軍。

  許多人把參股資金看做是風險投資的全部。但從綜合價值來看,風險投資為一家企業提供的價值,不僅僅是資金的輸血,更是一種共擔風雨、同舟共濟的承諾。

  從資本的視角來說,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的發展,不僅是一段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史,也可以說是一部起伏跌宕的風險投資成功史。

  人們耳熟能詳的那些彪炳青史的高科技企業——從初創於1976年的微軟和晚於它一年成立的蘋果,到1998年誕生的谷歌和2004年上線的Facebook——的創業故事中都少不了風險投資扮演的角色。

  蘋果公司成立初期,喬布斯(Steve Jobs)及他的兩個“小夥伴”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和韋恩(Ronald Wayne)自己只籌集到了1250美元。蘋果100萬美元的創業資金,絕大部分都是風險投資者投入的,其中既有紅杉資本這樣的投資機構,也包括馬庫拉(Mike Markkula)這樣的天使投資人。

  國內如搜狐、阿里巴巴、百度等成功企業的身後,也都不曾缺少風險投資者的身影。京東掌門人劉強東就曾在微博中高調錶態,稱京東獲得了今日資本、雄牛資本、KPCB、紅杉、老虎基金、DST等投資方的支持。

  風雨共擔

  蘋果最初的窘境,也是幾乎所有科技型初創企業在最初發展時難免遭遇的困難。歷史上還有許多偉大的企業,比如福特汽車,或許在巔峰之時富可敵國,但它們的起點,通常都是來自於並不算多的一點啟動資金。

  1996年,31歲的張朝陽準備創業,他渴望讓中國沐浴到正要照耀全世界的互聯網的朝陽,也渴望給自己帶來一次新生。但手頭拮据的他,為了獲得啟動資金,頻繁地往返於中國、紐約和波士頓。為了給投資人打電話,他在美國大街上的公用電話亭排隊,甚至會狼狽地被投資人轟出辦公室。經歷過一番折騰之後,他的賬戶上終於看到了第一筆投資——15萬美元。

  沒有資金,就沒有未來。張朝陽的經歷,註定要不斷重演。一方面,這類技術創新型的企業要推出市場化的產品,急需增加大量資金投資,用於降低成本,招募人才以及市場推廣。另一方面,公司基本是輕資產,即沒有多少可以用於抵押的資產,因而如果想通過借貸等間接融資,註定遙遙無期;在產品沒有產生穩定收入時負債過高,必將影響後期企業的穩定發展。

  而風險投資是一種股權投資,雖然從後期發展的成本上來講,借貸或許更划算一些,但從綜合價值來看,風險投資為一家企業提供的價值,不僅僅是資金的輸血,更是一種共擔風雨、同舟共濟的承諾。許多人把參股資金看做是風險投資的全部。但實際上,風險投資所帶來的資金,只是它和企業建立關係的第一步。企業本身不斷增值壯大,對雙方都有利,而一旦企業衰敗,風險投資也將同時承受損失

冠軍教練

  每一個創新企業都希望自己早日從“體校學員”成為“專業運動員”——進入創業板甚至主板等資本市場,最後成為某領域的冠軍選手。“在這條職業化道路上,自然少不了教練的身影,風險投資企業便承擔著這一角色”,這是青雲創投的聯合創始人葉東(長江商學院EMBA21期學員)在接受《長江》雜誌專訪時作的一個形象比喻。青雲創投是國內清潔技術領域裡一家著名的風投,早在2002年,由它發起成立的中國環境基金成為國內第一支致力於清潔技術投資的海外系列風險投資基金。

  現代的企業組織,是一個龐大而結構複雜的體系,它需要符合自身情況的資本架構,內部要理順治理機制,還要建立必要的人事制度、財務制度、法務制度,甚至各方面的獎勵以及考核制度。“但初創的企業,並不一定能夠有意識地、有經驗地、專業地去完善企業的管理運營。”葉東說。“風險投資對於初創企業的一項重要的價值,便是根據不同的企業做有效的資源添加。”

  教練培養運動員是憑藉多年累積的經驗,他能夠很快看出運動員的潛力和不足,進一步制定系統的訓練方案,幫助運動員超越自我,成就夢想。風險資本也似乎是同樣的道理。

  風投進入企業時,每個企業所面臨的情況都有差異。有的企業業務和市場都很好,但是管理團隊比較弱,風投要幫它們物色人選,搭建班子,甚至是幫助它尋找能勝任的CEO。如果一個企業的高管團隊很穩定,也很專業,那風險投資機構一定不會去幹涉它的管理,但它可能技術上需要改進、更新,風投便會利用自己的專業資源,從國內到國外甄選專家或技術,甚至與企業合作建立創新實驗室,共同開發技術,節約研發成本。在高新技術領域,隨著創業者年齡的年輕化,風險投資所發揮的保駕護航的作用就顯得越發重要。

  伯樂經驗

  現實商業世界中,千里馬不常有,伯樂也不常有。要成為冠軍,初創的企業首先要成為一匹千里馬,也就是其本身的素質發揮著相當程度的決定作用。“在市場上,資金永遠是不缺乏的。關鍵是你建立起來的模式、擁有的潛力,是不是可以給投資人一個信心。有些項目投資人會擠破頭去爭搶,有的項目四處化緣也無人問津。”葉東說。

  在伯樂經驗中,風險投資除了關注企業本身的成長性,也會特別注意行業的選擇,一般都會關注較為前沿的科技行業,或者是細分市場的潛在冠軍。一家風險投資企業也一般集中某些行業領域的投資。

  而選擇具體行業的關鍵是把握行業週期。“一項業務只有在特定的環境和特定的時間才能成功。”在美國硅谷IT界摸爬滾打10多年後,葉東在2001年出人意料地選擇離開,進入了環保、節能、新能源的全新領域,那個時候,環保節能的概念才剛剛興起,遠沒有如今深入人心。但葉東判斷,中國在經濟高速發展的背後是高汙染、高能耗,這種發展一定是不可持續的,因此,不久的將來對環保節能的需求必將大量釋放。如今炙手可熱的環境投資,印證了葉東的判斷。

  對具體行業的投資研判顯然不能隨波逐流。一窩蜂都去投資,必將出現產能過剩。此前,光伏產業便是一個鮮活的例證。這種判斷的經驗是需要不斷積累的,從來沒有現成的模式,或許這也是風險投資誘人的魅力之處吧。

  風險資本是創新企業進入更成熟、規模更大的資本市場的教練和伯樂。但不同於教練,風險資本往往不會跟隨企業太久,他們往往只停留和專注於企業某個階段的快速發展,隨後他們會抽身離去,奔向另一個冉冉升起的新星。在資本市場的舞臺上,風險投資家就是這樣一個神奇而神秘的角色,他們與新創企業共同承擔風險,專業指導發展,謀求資本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