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兩大經濟中心,命脈都被中國握住

紅河三角洲(也稱北部三角洲)是越南北部由紅河及其支流太平江沖積而成的平原,面積約為15,000平方公里。由河渠的堤壩所保護。紅河三角洲是越南北部的主要經濟區域。

越南的兩大經濟中心,命脈都被中國握住

紅河三角洲是越南北部的主要經濟區域。越南北部最大三角洲。臨北部灣。以越池為頂點,北起海防,南至帶河口的海岸線為底邊構成三角形地區。主要由紅河和太平江水系泥沙沖積而成。人口極為密集,大部分土地早已經開墾為水稻田。

越南的兩大經濟中心,命脈都被中國握住

紅河年輸沙量1.3億噸,三角洲每年仍以50—100米的速度向海外伸展。大部分地區在海拔3米以下,澇、鹼等自然災害嚴重。水網稠密,渠道縱橫,有10餘個大型灌區。越北經濟中心和農業生產基地。耕地90%種水稻,此外有黃麻、菸草、甘蔗、花生等。漁業發達。有河內、海防、越池、南定等重要城市和港口。鐵路、公路、水路交通發達。

紅河又稱元江為中國雲南省——越南跨境水系, 是唯一發源於雲南境內的一條重要國際性河流(邊界在河口鎮—越南老街),也是越南北部最大河流;由於流域多紅色沙頁岩地層,水呈紅色,故稱“紅河”。紅河呈西北-東南流向。

越南的兩大經濟中心,命脈都被中國握住

紅河源頭位於大理州巍山縣永建鎮紅河源村密驢摩彝族村北面哀牢山脈起始段—龍虎山,流經中國雲南的大理、楚雄、玉溪、紅河四個地州的17個縣市和越南北部的12個省,全長1280公里。其中雲南境內695公里,佔紅河國際性河流總長度的54%,越南585公里,佔總長度的46%;流域總面積138748平方公里,在中國雲南境內的流域面積74890平方公里,佔全流域面積的54%,幹流年平均流量450立方米/秒 。

在中國境內有幹流紅河(元江)及其最大支流李仙江(把邊江),二江在越南境內越池匯合,之後經北部灣入南海。

湄公河三角洲位於越南的最南端、柬埔寨東南端,又稱九龍江平原,是越南最富饒的地方和越南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也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平原。這裡河網密佈,乘一條小舟,徜徉在縱橫交錯的河渠,一望無際的稻田,四季飄香的果園,欣賞改良樂曲,品嚐熱帶水果的香甜和南方民間美食,感受越南南部真摯的風土人情,您更加可以聽到許多世代相傳的民間故事,勾起翩翩聯想。

越南的兩大經濟中心,命脈都被中國握住

湄公河發源於中國青海,在我國境內名為瀾滄江。經雲南出境後流經緬甸、老撾、泰國和柬埔寨後在越南南部流入南中國海。

湄公河發源於中國唐古拉山的東北坡,在中國境內叫瀾滄江,流入中南半島後的河段稱為湄公河。湄公河干流全長4 909千米,是亞洲最重要的跨國水系,世界第七大河流;主源為扎曲,發源於中國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流經中國、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南海。流域除中國和緬甸外,均為湄公河委員會成員國。

越南的兩大經濟中心,命脈都被中國握住

湄公河上游是中國境內的瀾滄江,下游三角洲在越南境內,因由越南流出南海有9個出海口,故越南稱之為九龍江。

其中南阿河河口至南臘河河口31千米為中國與緬甸界河;老撾,湄公河老撾境內幹流為777.4千米;老撾與緬甸界河為234千米;老撾和泰國界河為976.3千米;柬埔寨境內為501.7千米;越南境內的湄公河三角洲為229.8千米。

越南的兩大經濟中心,命脈都被中國握住

由於湄公河在旱季及雨季的流量有極大變化,以及主幹流有不少激流及瀑布,造成湄公河的航運能力差。湄公河只有下游550千米可通航。

下游流域居民約佔河畔4國人口的1/3。幾乎所有的人都從事農業,水稻為主要作物。人口最密集之處在三角洲與呵叻高原。為數不多的城市人口一直在急劇增長,主要是通過移民遷往都市。流域人口沒有共同種族關係。種族集團從湄公河上游地區包括克倫人和苗人這些山地集團在內的漢藏人到湄公河下游流域的高棉人、占人、泰人、孟人和越南低地集團均有。越南人密集於三角洲,高棉人和泰人至為廣泛地分佈於下游流域。

東南亞地區本身就是乾溼兩季,在長達半年的乾旱季節,河流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所以發源於中國的兩大河流源頭的橫斷山脈和青藏高原就成了越南乃至整個東南亞的生命線,中國如果在上游興建大量水庫,旱季一旦停止放水,位於三角洲的越南,作為最後一個接到來水的國家,水量會大為縮減,中亞的阿姆河和錫爾河就是因為上游國家,過度攔截水量,導致1.7萬平方公里的鹹海目前基本處於乾涸狀態,越南的三角洲區域上千萬居民的用水不僅會成為問題,同時還會遭受海水的侵蝕,導致三角洲縮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