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抓緊抓實抓細春季農業生產

我市抓緊抓實抓細春季農業生產——

不負春光搶農時 播種田野新希望

绵阳抓紧抓实抓细春季农业生产

春光裡的安州區秀水鎮龍泉村,田野裡一片勃勃生機

“春天就是農忙的時候,要將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3月3日,在位於北川永昌鎮“川草媽媽農場”裡,農場負責人高世發天剛亮就起床,搶抓時間堆肥、蓋土。

春天已準時到來。我市統籌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在嚴格落實分區分級差異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時,保障種子、化肥、農藥等農用物資供應,引導群眾搶抓農時、積極開展農業生產。

放眼綿州大地,一幅別樣的“春耕備耕圖”正在綿陽鄉村徐徐展開:今年,全市小春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56.6萬畝、油菜籽播種面積225.6萬畝。

搶抓春光備“糧草”,多方聯動農資足

各地爭時間、搶速度進行生產,防疫與春耕“兩不誤”。江油西屏鎮祥和村,20多名村民戴著口罩,稀稀拉拉地分佈在菜地裡,將剛採摘下來的蓮花白、西蘭花等各類蔬菜裝上路邊的大卡車。

從南到北,春耕在次第展開。目前,全市小春作物長勢總體良好,小麥處於拔節期,油菜處於盛花期。預計今年小春糧食產量46萬噸,油菜籽產量38萬噸,分別同比增長2%、4%。

不誤農時的背後,是春耕農資準備充足、產銷銜接有力。市委、市政府多次對全市春耕生產進行安排部署,要求抓緊抓實抓細春季農業生產,把時間搶回來把損失補起來。

“水稻種子、春播用藥、春耕化肥使用均有保障。”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通過積極幫助農資企業復工,進行冬春季種子、農藥等農資市場專項檢查和專項整治,全市已按需儲備“兩雜”種子4600餘噸、肥料16萬餘噸、農藥850餘噸。

新冠肺炎疫情下,各地通過微信群、QQ群等平臺收集村民春耕物資需求,通過推行農資經營主體配送、村組幹部代購等“零接觸”便民服務措施,為農戶“送資到家”。

與此同時,高標準農田建設復工正如火如荼推進。在梓潼縣自強鎮雙河村,挖土築壩、調整田形,集中成片打造的高標準農田已現雛形。

“田間指導”+“遠程服務”,分類指導應用廣

2月28日,北川永昌鎮群聯村“羌鄉甲蔬家庭農場”的200畝早春甜玉米正準備下苗。農場負責人杜江通過手機輕輕一點,在網上訂購了200畝地所需的玉米苗。3小時後,第一車玉米苗已經“上門”。

“這些玉米苗是在成都就育好了的,栽種之前鋪一層地膜保溫保溼就可以了。”杜江告訴記者,今年由於疫情,當地黨委、政府為了不誤農時,經過多方對接協調,幫助聯繫上了四川德維藍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工廠化代育甜玉米苗。

在全面抓好防疫的同時,我市派出基層農技員2133人次,通過“田間指導”+“遠程服務”相結合的方式,實施分類指導,累計開展各類農業技術培訓4404次,從播種到打藥、收割,使用先進機械都事無鉅細。

“小麥條鏽病、油菜菌核病是中等偏重,要引起重視……”日前,在安州區黃土鎮黃桷村,農技員吳川現場直播講解後期田管。吳川說:“幹了幾十年的農技工作,沒想到還當了一回網紅主播。”通過直播“診斷”過程和開出的“處方”,拉近了農技人員和群眾的距離。村民也紛紛點贊:既避免了聚集又學到了管用的方法。

無人機播種、機械作業……在綿陽,用科技進行農業生產正被更廣泛地接受和應用,我市還規劃在遊仙、三臺、鹽亭、安州等縣區39個鄉鎮建設水稻、玉米等高產創建示範片,在涪城、三臺、江油等地3個鄉鎮開展新品種新技術試驗。預計全市規劃落實高產市創建示範面積32.5萬畝,種植水稻177.6萬畝、玉米222.7萬畝、蔬菜64.6萬畝。

政府搭臺穩產保供,架起產銷銜接橋樑

在平武縣壩子鄉八洞村天麻種植基地,當地群眾在平武百姓源種植專業合作社工作人員組織下,紛紛戴上口罩,進山收穫天麻。壩子鄉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採取‘貧困戶+集體經濟+合作社’的四三三發展模式,引導貧困人口就近務工,預計今年可收穫天麻近20噸。”

在安州區河清鎮梓潼村,1700畝蒜薹迎來了集中採收期。“今年蒜薹長勢好,行情好,價格差不多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村民餘安華樂得合不攏嘴。

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一些地區的農產品遭遇銷路不暢問題,不僅影響村民增收,也影響到市場保供。“我市各地全力對接農貿市場、大型批發市場、社區商超等支持開啟直銷直供模式。”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安州區、遊仙區、江油市、涪城區積極對接綿陽高水農副產品批發有限公司,與200餘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建立蔬菜直銷通道;三臺縣開展“以購代扶”促銷,通過縣上銷售模式,訂購蘑菇、雞蛋等農產品600餘公斤,促進增收1.3萬餘元……當前,全市80%蔬菜供應本地,20%供應外地,產銷銜接基本穩定。

各地還積極助力湖北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據不完全統計,安州、梓潼、北川、三臺等地先後組織搶時採收蔬菜並採購大米、菜油、馬鈴薯等500餘噸農產品馳援湖北戰疫前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