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改變互聯網?這是迷信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改變了2020年的春節檔,也被無數人預言會改變2020年代的互聯網行業格局。

這樣的預言,最大的依託在於當年的非典。

坊間很"事後諸葛亮"的用阿里、京東和攜程3個時下的領域巨頭,在2003年非典時期,成功渡劫重生、絕地轉型的案例來進行背書。

似乎,在戰"疫"過程中,還真的很被預言帝們給言中了。

無人零售火了,尤其是火神山醫院5個小時火線上線無人超市之後,幾乎所有的輿論都指向無人零售這個被冰封的風口,再次崛起。

戰“疫”!改變互聯網?這是迷信

與之相似的還有人工智能、無人機、買菜App、雲辦公以及在線教育。戰"疫"同時,這些被風投拋上風口、又拋下神壇的黑科技,似乎一下子有了顛覆互聯網既有模式的力量。

真相,或許遠沒有理想中的這般浮躁。

姿勢都沒展開,神功就已煉成?

欲練神功,必先……至少在當下,所謂黑科技、新姿勢,都遠遠還沒有達標,不過是急就章罷了。

其中不乏蹭風口還蹭錯位置的。比如某人工智能企業,在戰"疫"初期就開始推銷其智慧物業解決方案,瞄準的是"無接觸"這個新風口。

不過所謂人臉識別來進小區、開電梯,看似"無接觸",但一句話就露底了——至少在防疫狀態下,全民口罩如何人臉識別?

又不是人眼識別。

不過很快,有人工智能公司挖掘出了戴口罩也能識別的方式,但準確率卻顧左右而言他。

戰“疫”!改變互聯網?這是迷信

類似這樣的姿勢錯位,骨子裡確實有著蹭熱點的嫌疑。

但更多的狀態下,互聯網巨頭們想要打開的姿勢,其實都還只是起手式。

比如人工智能火了。北京北部的綜合交通樞紐清河火車站,百度AI多人體溫快速檢測解決方案,能在1分鐘內讓逾200人同時通過單通道並實現體溫檢測。

然而,這樣的快速體溫檢測,更多的不過就是一個流水線上的集中掃描。確實降低了人工消耗。但所能適用的場景,也侷限很大。

至少,在各種路口上沒日沒夜值守的人,委實難以享受到這類技術紅利。

戰“疫”!改變互聯網?這是迷信

更多黑科技,甚至連黑都不見得有。

比如在戰疫過程中立功了的無人機,最經常見諸媒體的功能展示卻是對沒戴口罩的人群進行喊話,或者無人機測個體溫之類的小技能。

也有一些風口,看上去很美,也放出了大招,比如在家辦公。

2月3日,阿里旗下釘釘數據顯示,中國上千萬企業、近兩億人開啟在家辦公模式。僅僅釘釘上的數據就蔚然大觀,這也讓輿論在報道"在家辦公比上班更累"之類的花絮同時,也在感慨於新技能的廣泛普及。

可事實上,爆發的風口,也打了本不是剛需的雲辦公一個措手不及,最直接的就是運行卡頓和服務器不夠。

媒體報道稱,年前剛剛開放的華為雲WeLink,僅1月26日一日就新增近5000個企業/單位使用,春節期間新增企業數十萬,新增日活用戶數超100萬,業務流量增長50倍。

戰“疫”!改變互聯網?這是迷信

阿里、騰訊、華為等各大網絡辦公平臺紛紛告急,以至網絡短暫限流。

除此之外,一旦疫情解除,在家辦公場景不再,僅僅簡單提供協同協作、視訊會議等功能的在家辦公,也會立馬失去生存的溫室,而被打回疫情之前不溫不火的原型。

此外還有無人零售,在火神山醫院有了進駐後,2月12日,首臺入駐醫院的無人咖啡機在武漢六七二醫院正式投入使用,為一線醫護人員等提供無人咖啡機和免費咖啡飲品。

這距離瑞幸發佈無人零售目標,僅僅過去了1個月時間。

瑞幸的圖謀極大,直接在全國範圍內開啟面向三甲醫院的快速申領通道,意圖直接將醫院領域的咖啡,全面打包。

戰“疫”!改變互聯網?這是迷信

可這就是無人零售的姿勢嗎?

和最常見的自動售貨機、售套機一樣,沒多少技術含量。真正的無人零售,其實還是想要成為全品類、大數據調控下從無人配送到用戶個性化滿足一條龍達成的無人商超。

各種所謂神功煉成的說法,甚囂塵上之時,其實冷靜想想,現在躥紅的獨角獸們,並沒有看出有所謂的絕世武功。

打通任督二脈,不僅僅靠風口!

風口這個詞說的太久,很容易讓人頭腦發熱就發瘋和發昏。

尤其是雷軍那句違反物理學常識的"站在風口上,豬都可以飛起來",更容易產生誤導。

其實,能讓豬飛起來的風口,都是破壞性極強的那款,飛起來的豬最終都會成為一攤"生活垃圾"。

被看成是本來涼涼的生鮮電商們,就成了疫情颶風中的一頭豬。

確實起飛了,且姿勢很不錯。據媒體報道,春節期間,美團買菜北京地區的日均訂單量為節前的2-3倍,並呈現持續上漲趨勢。蔬菜、糧油副食、水果、肉禽蛋、海鮮水產等品類需求量較大,日均銷量佔比超過60%,其中,蔬菜銷量增長最為迅速。

戰“疫”!改變互聯網?這是迷信

而盒馬則更進一步,不僅自己起飛,還得到了大批的共享員工。

2月2日開始,雲海餚北京、上海、杭州、南京、西安、深圳、廣州、昆明等地,超400人陸續到位。將由盒馬支付相應的勞務報酬。57度湘、茶顏悅色、蜀大俠、望湘園等著名餐飲企業已與盒馬達成合作,將共計支援盒馬500多名員工。

美其名曰是支援,解決盒馬運力不足的問題。

其實是餐飲業在疫情下的寒風中,抱住以前不屑的對手進行取暖。

與之相類似的還有上海大眾出行,同樣的原因,也派人"支援"盒馬做配送。

僅僅是抱團取暖,也無可厚非。

戰“疫”!改變互聯網?這是迷信

但對於買菜平臺來說,自己也在走鋼絲——有人送貨,貨從哪裡來?

叮咚買菜CEO梁昌霖對媒體公開表示:"1月23日,叮咚買菜緊急派出100多采購人員奔赴各產地,但是產地都已經放假過年了,我們馬上動員產地在春節期間復工,但是過了春節,馬上遇到各地封路。開始是有菜沒人採,等有人採了,又運不出來。"

結果,價格就下不來了。

2月初,有媒體盤點發現,盒馬鮮生、多點、美團買菜、七鮮等多個APP上發現,部分蔬菜價格偏貴,有的土豆每斤都10元起。

供應鏈上的短路,讓在颶風中起飛的"豬",有點把控不住方向。

看似用戶習慣藉此得到了培養,就和非典養成了第一波網購習慣那般,但對於生鮮電商來說,真正要走通這條路,還有很遠。

至於其他被風口催熟的冷門領域,也大抵面對了類似的煩惱。

比如由於疫情影響,電影《囧媽》在網絡平臺首播,驚人的實現3日總播放量超過6億,總觀看人次1.8億後,一時間網絡大電影被院線電影跨界打劫的呼聲甚囂塵上,結果卻再無後繼者。

戰“疫”!改變互聯網?這是迷信

其他賀歲檔影片繼續沉默,除了不想和影視圈和院線決裂外,也在於網絡首播的條件依然不成熟,觀影量巨大、收益卻可能寥寥。

基礎建設還遠未達標或無法適應短期極端需求,即使外來內力猛灌,也打不通任督二脈。

甚至就是久經考驗的電子商務,在此次疫情中,也因為物流無法突破疫情的阻隔,而反而停頓,再也無法重現非典時期的那種逆風飛揚。

2003年的網購熱情,似乎造就了阿里和京東。但請別忘記還有大批同時代的電商平臺,早就被人忘記了。

比如背靠eBay的易趣網、誕生於1999年的中國電商旗艦8848,哪一家不是同時在風口上獲得了一波機會,然後呢……

換言之,基礎建設上如果沒有真正打通任督二脈,即使在風口刺激下曝光度、用戶量得到提升;風口一停,一切都會清零重啟。

風口停歇之後,帶來多少迭代?

黑科技是風口最閃亮的星,但也是風口下最容易墜落的流星。

機器人的戰鬥力確實得到了表現。智能消毒機器人已在武漢、上海等地醫院的隔離病房、ICU、手術室、發熱門診投入使用,可24小時不間斷工作,避免交叉感染,保障人員安全。

戰“疫”!改變互聯網?這是迷信

智慧醫療的效果,也開始有了展現。

海淀醫院作為北京市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在全市率先引入"影像人工智能肺炎輔診系統",300幅胸片僅需10秒即可處理完成,輔助診斷、量化評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大幅提高了診斷效率。

更多的革新,在疫情的急速刺激下,正在快速迭代。

據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6日披露的信息,百度、商湯科技、中電11所、海康威視、深思考、雲從科技等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圖像識別等技術賦能紅外熱像儀,大幅提高測溫效率和異常體溫者檢出的準確率,基本實現了公共場所無人值守的智能體溫檢測。

過去有俗語稱"戰爭是科技發展的催化劑",戰"疫"本質上也是如此。

而此刻,姿勢也好、創意也罷、積累也行,都不足以成為戰"疫"改變互聯網的催化劑。

一切都要在戰爭中檢驗"武器",並實現技術的迭代,為疫情緩解後,深度嵌入更多場景做好鋪墊。

以雲辦公而言,最容易體現這一訴求。

戰“疫”!改變互聯網?這是迷信

在線辦公的通用型功能如打卡或簡單的視訊會議等協作,或許能夠作為線下場景的補充和並形成某種粘性。

但真正要成為日常辦公場景裡的一個常態,或者說更好的發揮自己辦公輔助性工具的作用,最大的成長空間就是針對不同類型企業,甚至單個企業的需求,進行定製化服務。

疫情期間,企業在辦公上的"剛需"恰好是最有力的切入口,讓雲辦公能夠在日常無法觸及和被嫌棄的窘境中跳躍出來。

又或者是在線教育,其本身不過是把線下的教培模式網絡化了,卻並沒有真正達成互動的效果。而在當下,用戶體驗確實達到了下沉,可用戶體驗的效果卻備受詬病。

真正對於其未來發展的剛性利好或許是——經過疫情導致的停業,不少傳統培訓機構因資金鍊斷裂而消亡。

結果,疫情幫助在線教育做了一定的清場。

但如果沒有自己的獨特姿勢,不能真正達成除了節約路上奔波的時間消耗以外、挖掘出線下培訓所難以達成、線上獨家的學習能力提升的護城河。那麼這種"清場"也很快就變得毫無意義。

只有真正能跳出戰"疫"狂歡,沉下心去為未來做鋪墊的互聯網公司們,才能成為未來十餘年見真正崛起巨星,目前看不出、還有待時間來沉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