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貴:當你為了學生,整個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只有為了學生,才經得住所有的追問,而且會尋找到更多的同道,整個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曾經有很多朋友、同事在不斷地追問我:“在你克服障礙、走過坎坷、一路走下來的時候,你為什麼能夠始終慢慢接近理想、慢慢接近坦途、慢慢能夠向著正道越來越近,這是為什麼?”這些追問使我不得不思考。

在有關專家和同事的幫助下,我感覺之所以有這樣的結果,最重要的,是我堅守了“三把尺子”。

一、為了目標還是方式。

二、為了學生還是為了學校。

三、為了學習還是為了學科。

第一把尺子:目標還是方式

很多時候,我們把方式當目標。

例一:老師搞活動,不能費盡心機想方式卻丟了目標

十一學校每年夏天有一個分年級的潑水節。因為只有分年級,老師、學生互相認識,潑起來才有味道。

但是,我們不僅僅把它當作好玩的活動,我們最重要的目標,是老師潑學生一把,學生潑老師兩把,讓老師、學生構建一個平等的師生關係。

一個學校裡,師生關係平等了,才能暴露出真實的學生,才能發現教育的起點。平等的校園氛圍,要靠一個個活動來實現。

但是,有些年級一開始的時候,把最重要的目標丟了,只是在方式上費盡心機。

很多時候,特別需要參加的教師往往不參加:老教師不好意思參加、女老師怕把衣服弄髒不願意參加;參加的青年教師恰恰不參加也沒關係:因為他們天生就跟學生的關係很平等。

所以,當時大家想了很多辦法,比如加了竹竿舞,雖然也非常好,但是沒有瞄準目標。如果竹竿舞有老師給學生翻竹竿,甚至有老師跳一跳,會更加貼近目標。

例二:校長和學生共進午餐的活動目的,並非教育

我們學校有一個每天中午校領導和學生共進午餐的活動,十年了,我們一直堅持下來了。為什麼能堅持下來?是因為正確處理了方式和目標的關係。

李希貴:當你為了學生,整個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共進午餐這個活動,我們有幾個原則:

一、尊重學生所有的想法,不過多地去評判。

二、盡最大努力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

三、要使學生感到這個活動確實非常有意思,校長非常幽默、平易近人,還送一本書,甚至還加微信。

這個地方,好像沒有多少教育在裡面。為什麼?因為這個地方的目標不是教育。這個地方最重要的目標是為教育打好基礎,是為以後的教育提供可能。

信息反饋系統必須雙線。校長、副校長要了解學校情況,靠老師是一條線;但是必須有第二條線——靠學生。

如果僅僅通過一條線來了解情況,那一定會出大問題。所以,

建立一條雙線的迴路,是活動的第一個目的。

第二、在學校裡,校長跟學生沒有朋友關係。全部都是教學關係、官方關係的話,就聽不到學生之中發生的重大問題、敏感問題。

必須有非常親近的學生朋友,有些事,老師還不知道,你知道。

而且,這種親近關係會正向傳遞,他會告訴他的同桌、他的同伴,使這些同桌和同伴也跟校長親近。

第三個目的,是讓學生明白無論遇到什麼重大的問題,關鍵時候有校長挺你。

讓學生知道這一點,學校才會安全,才不會因為由於教育者偶爾在崗位、環節上的情緒失控,導致學生受到過大的壓力,出現一些極端情況。

所以,“校長有約、共進午餐”不是一個教育活動。如果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就對他進行批評教育,那他就不來了,所有的目標都沒法實現。

學生來了,校長就有機會,只是這個機會不在今天,一定在明天和後天。

這是“第一把尺子”。在實踐的過程當中,用好了這把尺子,就不至於南轅北轍。

第二把尺子:為了學生還是為了學校

例一:教師崗位要和學生關聯起來

我在高密一中自主改革的時候,給教師和職員都明確了級別。

比如初級骨幹教師的標準,其中有一條:“師德修養較高,品德言行受到絕大多數學生的好評。”絕大多數學生,是85%的學生。

李希貴:當你為了學生,整個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所以,初級骨幹教師、中級骨幹教師、高級骨幹教師、副主任教師、主任教師、特級教師,這些都有關於學生評價的重要指標約束。

但是,我們沒有把握好,只是從崗位的技術含量、工作的繁重程度、星期六是不是值班這三個維度來明確職員的崗位高低。

當三個原則沒有一個和學生關聯,當職員的工作意義僅僅和繁重的工作、技術、不值班聯繫的時候,它的意義在學校裡就大大受損。

所以,把職員的崗位和學生關聯起來,是十分重要的。

例二:當你為了學生,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去年高三畢業的一屆學生,有四個學生進入了國家隊,獲得了全國的金獎,而且根據教練的判斷,這四個學生只要到美國參加國際奧林匹克比賽,一定全是國際金獎。

建校60多年,我們一個金獎還沒有過,這一次可能有四個金獎。所以,老師非常激動,學校也非常興奮。

但是突然之間,有三個學生提出:“我們不去參加國際競賽了。想用這一年的時間不去重複訓練奧林匹克物理競賽,我們要好好地學一學大學的物理課程。”

儘管我們內心糾結了半天,但還是同意了。後來,去的學生獲得了金獎,考上了清華大學計算機學院,沒去的三個學生考上了北大的物理學院。

這是好多老師、教練、大學的專業教師特別高興的事。我們非常幸運,當放開學生,不再讓他重新訓練的時候,他反而愛上了這個學科。

通過這件事,我想說,關鍵時刻,要判斷:為了學生還是為了學校?

在給老師確定聘任級別的時候,是為了學生還是為了學校?在給職員確定聘任級別的時候,是為了學生還是為了學校?在決定這些學生是不是可以繼續去重複訓練的時候,是為了學生還是為了學校?

我曾經開玩笑說:“如果你說是為了學校的話,我問你兩次,基本上就問到了你的內心是為校長。”

為了學校的說法,很多時候是經不住問的,只有為了學生,才經得住所有的追問,而且會尋找到更多的同道,整個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這是“第二把尺子”,就是不時地把任何一件事放在心上掂量一下。

第三把尺子:為了學習還是為了學科

例一:拿出四節課讓學生讀書,考出了第一名

“第三把尺子”,從高密一中語文實驗室計劃說起。

當時語文學科決定,在每個星期六的語文課時,僅僅給老師兩節課完成語文教材,拿出四節課,由老師帶著學生到自修室去讀書。

這個經歷看上去很簡單,事實上經歷了很多挫敗,非常困難。每個老師內心一直在吶喊完不成進度。但是,我們並沒有去想,每一個人的語文素養差別很大、相去甚遠。

非常幸運,這屆學生最後的語文成績在濰坊特別突出,也影響到其他學科的學習,而且還出了一個山東省的文科第一名。

李希貴:當你為了學生,整個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把為了學科搬到為了學習上,我們內心對這個的考量還是太少。所以,這個任務我們現在還沒有完成,任務還很重。

例二:讓學校幹事的老師有權力

最近,我們正在反思教學,經過共同智慧,希望形成一種新的學習系統。

這個學習系統,我們希望從師生共同明確學習目標開始,讓老師為學生:提供評估量表、準備資源包、搭建腳手架、提供工具箱。

當有了這些之後就放開,給學生、老師更多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合作互動的空間。

最後,有一個韁繩,就是基於學習目標的檢測。

李希貴:當你為了學生,整個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過去,我們接受了一種自主學習的理念,

在給學生空間的時候出現了一種現象:一放開就亂、效率不高。為什麼?

第一、我們沒有共同明確學習目標;

第二、我們沒有給學生準備好很多的學習資源。

下一步,我們打算更多地從這裡做文章,把老師轉到去更多地明確學習目標和準備資源上。把這個工作做好了,後面盡最大努力去放開。

這樣一個轉變,事實上也是從“為了學科”走向“為了學習”的重要一步。

需要學生體驗的課堂,必須為了學生的學習本身,而且一定要幫助學生共同設計不一樣的學習方式。

這樣一個工作,就需要給老師更大的空間,去準備資源包、開發工具、搞評估量表,他需要充分的自主權、更大的空間。

李希貴:當你為了學生,整個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所以,我們把學科組拆為三個小組織。“年級教研組”,這是一個獨立組織。“課程組”,我們有268個課程,經過整合還剩了大概100左右。

再加上原來的學科組。每一個小組織都有獨立的預算,過去在校長、教導處手上的權力全部分散到了這些小組織手上。

所以,今年全校有176個預算單位。也就是說,有176個人簽字就可以到財務報銷,他們具有明年一年的預算支配權。

其實,學校花總錢數沒有增加一分,只是把它拆到每一個小組織手上,讓幹事的人有權力。

這樣的改變,就使老師不斷從學生那裡發現需求,不用再彙報請示。

怎麼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老師在購買資源、聘請專家、搭建各種腳手架方面,就有了相對的資源。我把它叫做“第三把尺子”。

回憶這30年的時間,什麼時候走了一些彎路、遇到一些坎坷,基本上就是違背這“三把尺子”的時候。什麼時候慢慢校正,基本上就是按照這“三把尺子”的要求去做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