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242家陶企倒閉;2020年瓷磚產量預計下滑5%

3月11日,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發布了《2019年建築陶瓷與衛生潔具行業發展概況》。報告指出:

  • 2019年全國1160家規模以上建築陶瓷企業,105家企業被淘汰出局;
  • 繼2018年跌破100億平方米之後,2019年中國陶瓷磚產量降至82.25億平方米,同比下降8.73%;
  • 陶瓷行業營收和利潤止跌回升,實現營收3079.91億元,同比增長2.89%;實現利潤總額194.67億元,同比增長10.58%。


105家企業被淘汰

產量跌至82億

據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統計,2019年全國1160家規模以上建築陶瓷企業,105家企業被淘汰出局。2018年共有137家企業倒閉。近2年合計倒閉242家陶瓷企業。

與去年不同的是,2019年中國陶瓷行業的整體營收和利潤在增長。去年實現營收3079.91億元,同比增長2.89%;實現利潤總額194.67億元,同比增長10.58%。

繼2018年中國陶瓷磚產量跌破100億平方米之後,2019年陶瓷磚產量繼續在下行通道持續走低,達到82.25億平方米,同比下降8.73%.

出口繼續下滑,2019年瓷磚出口量為7.7億平方米,同比下降8.45%。但出口額45.55億美元,同比增長5.83%,而且平均單價為5.91美元/平方米,比2018年提高0.79美元。

預計2020年建築陶瓷和衛生潔具行業總體將繼續維持在理性的盤整區間,建築陶瓷產量下降5%,衛生潔具產量依舊保持穩中有進態勢,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能夠基本橫盤在2019年的水平。


廣東下降5.75%

福建增長11%

報告指出,近三年陶瓷行業洗牌加速,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低端中小企業生存日趨艱難,隨時面臨被淘汰的危機。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瓷片生產線數量在過去兩年減少近35%。

2019年,除福建實現10.97%的增長,廣東、江西、山東、四川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廣東下降5.75%,江西下降7.58%,山東下降19.59%。

新興建陶產區中,雲南、貴州、陝西、湖南的產量均接近或超過10%的增長,湖北產量增長4.94%,其他河北、河南、廣西等產量也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2019年陶瓷磚行業煤炭消費量比2015年下降80%、用戶天然氣達到60%以上。

兩年242家陶企倒閉;2020年瓷磚產量預計下滑5%

大板薄板跨界反替代

裝配式建築將破百億

2019年,大板、薄板終於迎來了它的春天,“巖板”成為當下最火的行業熱詞,物流、施工標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也在不斷替代原來的飾面板材料,被廣泛應用於衣櫃、櫥櫃、檯面、實驗室桌面等。

此外,發熱磚、負離子陶瓷磚、夜光陶瓷和地暖陶瓷等一批功能性陶瓷新產品,在產品性能、用途、功能以及安全和舒適度上尋求突破口,完全打破了原有的陶瓷磚概念,正在向生態化和智能化方向拓展,成為廣泛應用於人居環境的新材料。

報告指出,2020年中國整體衛浴市場規模將突破百億元,根據全裝修、整裝衛浴和裝配式建築的數量關係預測,到2021年中國整體衛浴市場規模將達173億元,其中住宅市場規模將達164億元。適用於裝配式建築的發泡陶瓷和大板產品,將具備更廣闊的市場。


海外投資五十多條生產線

併購、資本重塑產業格局

近幾年,少數企業外遷到東南亞、非洲等地區。據不完全統計:中國陶器企業在海外投資額近十億美元(主要在非洲、東南亞),建造五十多條陶瓷磚生產線,年產能超過2.5億平方米。中國陶瓷機械裝備約佔海外市場的三分之一,尤其是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家佔大部分的市場份額。

2019年,市場競爭由增量市場轉為存量市場,企業間的競爭變成短兵相接的生死之戰,加劇了我國陶瓷產業重組,企業轉型進入了關鍵期。

從科達成功收購唯高,到海歐收購冠軍,再到興輝與新錦成的聯姻,以及東鵬IPO過會,都印證了建陶行業正在積極擁抱資本市場,藉助資本的力量,通過實施兼併重組戰略,實現規模經濟、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產業集中度。2019年,唯美集團實現產銷突破100億,歷經坎坷30餘年,不僅讓世人看到逆勢增長的奇蹟,更重要的是 “百億陶企”行業遙不可及的夢想變成現實。

步入格局優化階段,2020年建陶企業所面臨的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未來的競爭,誰將是下一個領跑者?又該如何在短期內實現超越?優勝略汰的市場下,品牌須藉助資本的力量推動企業併購重組,充分發揮微觀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整合有效市場資源,激發市場活力,快速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方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實現裂變式的增長並重新改寫市場格局的新次序。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