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何說“寧試他人棺,莫穿他人鞋”?穿別人鞋子會有何後果?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很多獨特的民間文化。這些文化的形成,都是由古人根據生活經驗所得。雖然過去科學並不發達,古人也沒有先進的儀器可以探索這個世界,但是他們還是憑藉智慧與生活經驗,得到了很多讓我們後人受益匪淺的寶貴財產。這些寶貴財產,有很大一部分被形成了俗語,滲透在我們今天的生活當中。

古人為何說“寧試他人棺,莫穿他人鞋”?穿別人鞋子會有何後果?

中國有這麼一句話,叫做“冷棺材莫進村莊,熱孝順莫拜訪”。這句話每個字都通俗易懂,但是放在一起又不是那麼好理解。其實,在古代,人去世之後講究遺體完整,用棺材下葬。

而火化則被認為是一種侮辱,對死者的不尊重。所以在清朝時期,有一年鼠疫盛行,由於屍體上攜帶者大量的病毒,所以必須要將屍體火化。但是負責辦理此項事務的官員雖然明知應該這樣操作,但是在進展的過程中還是受到了很大的阻力。

古人為何說“寧試他人棺,莫穿他人鞋”?穿別人鞋子會有何後果?

棺材是用來裝載屍體的。在古代,由於人們掌握的科學知識非常有限,很多他們當時解釋不了的現象就被冠之以鬼神的名義。而封建統治者則是利用了百姓的迷信心理,用各種手段宣傳皇權天授,讓百姓臣服於自己。這也是為什麼在古代宗教與政治相結合,得以迅猛發展的原因。

人們迷信,認為屍體是不祥的。比如人去世之後,屍體中會含有磷這種物質。磷的著火點很低,一旦遇到充分的氧氣,就可以自燃。這就是古人常說的,在亂墳崗看到跳躍的鬼火,其實很簡單,就是磷在自燃。但是那個時候大家不知道,就認為屍體不詳,可能會變異。所以就要用東西把屍體包裹起來,進而產生了棺材這種材料。

古人為何說“寧試他人棺,莫穿他人鞋”?穿別人鞋子會有何後果?

但是在現代,人們早已經知道了其中的原委,自然不會把這種自然現象再放在心上,對其恐懼。而且如今,有人去世是必須要火化的,除了要尊重個別少數民族的習俗意外,是絕對不允許使用棺材直接土葬了。因此,如今棺材是十分少見的東西。

然而在古代,棺材卻是非常常見的。尤其是有老人的家庭,更是要早早地就預備下這種東西。老人們也不避諱,反而認為是給自己壓災的。比如《水滸傳》中,王婆為西門慶勾搭潘金蓮,使用的藉口就是棺材本已經攢足了,還要做壽衣。知道金蓮女紅好,便請她來為自己做壽衣的。棺材壽衣之類的話,他們一點兒也不避諱,可見當時這是非常常見的東西。

古人為何說“寧試他人棺,莫穿他人鞋”?穿別人鞋子會有何後果?

在古代農村,還有這麼一句話,叫做“寧試他人棺,莫穿他人鞋”。棺材中的“棺”與“官”同音,所以古人反而認為棺材是一件吉祥的東西。尤其是那些準備考科舉的人,更是要到棺材裡去躺一躺,以求自己以後“官路亨運”。這個還比較好理解,但是為什麼古人不願意試別人的鞋子呢?

放在今天,關係好的閨蜜之間換鞋子是非常常見的事情,可是古人卻嚴格不允許。原來,其原因還是要歸結到古人醫療水平不夠發達上面來。

古人為何說“寧試他人棺,莫穿他人鞋”?穿別人鞋子會有何後果?

腳氣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如果所穿的鞋子不通透,腳處於潮溼的環境中,清潔工作又沒有做到位,那麼腳氣是很容易得的。而且腳氣傳染很容易,這種細菌要求的條件實在太低,所以我們外出住酒店,如果酒店沒有一次性拖鞋,一不小心都很可能傳染腳氣。

古人為何說“寧試他人棺,莫穿他人鞋”?穿別人鞋子會有何後果?

不光是今天的人有腳氣,其實古人也有腳氣。所以,古人如果穿他人的鞋子,如果那個人有腳氣,那很容易就被別人感染上了。一旦得了腳氣,那是很難根治的。古人又沒有治療腳氣的辦法,只好就這麼癢著難受著。

但是古人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只能用迷信的方法來解釋,認為是不幸運地遇到了瘟神之類的。這起初可能只是哪一個人的經驗,結果大家發現都是如此,便形成了約定俗成的不穿別人鞋子的習慣。並且古人迷信,冠之以鬼神之名以後,後面的人不明所以,更是成為大家都忌諱的生活習慣。

古人為何說“寧試他人棺,莫穿他人鞋”?穿別人鞋子會有何後果?

只能說,那時候醫療水平限制了古人的理解能力,才會有這樣的誤會。古人的生活經驗同樣豐富,他們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但是我們還是要科學地看待其實質,不能籠統地照單全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