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競楠:從體工隊走向“圓籠”

晨報記者 王嫣

當地時間1月20日深夜,中國“鐵拳女王”熊競楠在印尼雅加達國際會議中心,用TKO的方式戰勝了新加坡選手張匯雯,獲得了ONE冠軍賽歷史上首條女子草量級金腰帶。“很高興代表中國走上國際舞臺,也很榮幸代表中國拿到金腰帶,我是中國的熊競楠。”熊競楠的表達像她的拳一樣直接、有力。

雖然在全球超過百家的綜合格鬥(MMA)組織中,UFC無論賽事估值還是選手實力都排第一,但ONE冠軍賽目標在5年內實現超越。ONE冠軍賽的底氣在於亞洲44億人口背後的廣闊市場和無限前景。過去3年,賽事收視率暴漲36倍,2017年賽事14站的轉播已覆蓋全球136個國家和地區,潛在觀眾達17億。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雖然MMA直到2007年才引進中國,只能算小眾運動,但2017年福布斯公佈的“亞洲體育賽事品牌榜”上,ONE冠軍賽事估值近10億美元,位列榜首。

要控制整個亞洲市場、甚至做MMA行業的老大,ONE冠軍賽當然要重點發展中國市場。2014年ONE冠軍賽進入中國,強勢推進了綜合格鬥運動在中國的發展。熊競楠從身處的圈子感受到了運動的升溫,“最近3、4年,訓練者已經從專業選手蔓延到普通上班族,很多人練綜合格鬥只是為了保護自己和強身健體。”一年前從專業隊退役的彭學文,跟從師兄的引薦,也加入了ONE 冠軍賽。“圓籠的氛圍很好,觀眾都是格鬥愛好者。感覺這樣的賽事,反而能讓人更瞭解摔跤,我以前每次進發廊,摔跤耳都要被圍觀。”據悉,自MMA2007年進入中國,像熊競楠、彭學文一樣轉行的前專業運動員約有千人,其中90位成為了ONE冠軍賽選手。綜合格鬥,給這些曾獲得全國比賽前三名的省隊選手,多了一個退役後的選擇。

但轉型並不容易。拳擊出身的熊競楠,要迅速學習摔、柔、反關節技、泰拳的肘擊等技術,為此她的頸、肘、肋骨、腳踝、手指多次骨折。圓籠之外,他們還要適應市場。賽前新聞發佈會上,熊競楠顛覆一貫短髮、運動服的形象,穿了一身豔粉色套裝、還編了一頭豔粉色的髮辮,特意在多國媒體面前“展示自己女孩子柔、靜的一面。”她和靦腆的彭學文也都文身,且不止一處。彭學文在肩頭文了“力量之神”,熊競楠則在小臂上文了多位家人的名字,介紹的時候特別保守地加了一句:“你放心,我不會亂來的。”

這樣的保守,符合熊競楠自小從父親那裡受到的教育,自律、自信、自控,不輕易求人。離開了專業隊,她依然不聞窗外事。休息的時間,她選擇讀勵志書。從下個月的訓練計劃到整個職業規劃,從個人收入到贊助合同,這些問題全都拋給了經紀人,“我作為運動員,不回答、也不會去關心任何跟比賽沒有關係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