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張益唐學成後寧願在美國端盤子送外賣,卻婉拒北大邀請

數學家張益唐學成後寧願在美國刷盤子送外賣,卻婉拒北大邀請

晨霧 / 轉帖

晨霧點評】人們常把學成回國服務,報效祖國看作是一種愛國的重要標誌。這位沉迷數學大半輩子,卻坎坎坷坷直到五十多歲才達到“人生巔峰”的張益唐,卻在一次採訪中表示:“要是在中國,我不會有這樣的成就”。讀到這裡似乎感到有點“氣憤”。我們知道研究純數學與其他科學還有點不同,不需要高大上的儀器設備,有一張紙一支筆就夠了。似乎在哪裡都可以滿足。難道回國就會如此妨礙你的數學研究?讀完這篇文章你可能會有點明白了。張益唐絕不是那種貪圖享受的人。他無非是需要一種相對單純不受干擾的環境,國內可能真的不好提供。

張益唐這樣回答:“世俗壓力太大了,你躲不開的,你要不出論文,你就會怎麼樣怎麼樣。我自己可以沉住氣,我不要這些東西,但你的家人、親朋好友不答應,在美國就沒有這個問題。我欣賞美國的地方是你在一個快餐店打工,在一個超級市場收錢,沒有人看不起你。在美國我還是我,但回了中國我就不是我了。”

所以有時候留學生學成後回不回國與是否愛國沒有一點關係。


原標題:洗盤子送外賣的北大“凡人”數學家:半生坎坷,一舉成名


曾有人說,用杜甫一句詩來形容張益唐的一生,最為恰當:“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

說起張益唐,大概有不少人感到陌生;但這個名字在數學界卻可算得上是如雷貫耳的存在:其證明存在無窮多對素數相差都小於7000萬的論文“Bounded gaps between primes”在2013年5月被世界最權威的數學雜誌《數學年刊》正式接收,《數學年刊》審稿人對此論文高度評價:“這項研究是第一流的,作者成功證明了一個關於素數分佈的里程碑式的定理。”

這一天才的證明使張益唐獲得了麥克阿瑟天才獎(MacArthur Fellowship),並被譽為“敲開了世紀數學猜想的大門”、“是中國人有史以來在數學領域對世界的最大貢獻”。

但誰能想到,在被世界認可之前,這位學術卓越的數學家,竟半生漂泊在外,一直默默無聞。58歲之前,他在美國的中餐館和汽車旅館打工、在 subway 洗盤子送外賣,後來也只成為了新罕布什爾大學一個薪資不高的暫聘講師。

數學家張益唐學成後寧願在美國端盤子送外賣,卻婉拒北大邀請

出生上海,文革期間隨母親下鄉讀幹校,9歲他開始研究勾股定理,對所有的數學猜想充滿好奇。那個特殊年代,取消了大學制度,迫不得已,他只能去北京的鎖具廠當工人。

數學家張益唐學成後寧願在美國端盤子送外賣,卻婉拒北大邀請

1978年高考恢復,他匆匆地考了一次,成績不太理想,但第二年重新再考,他卻敲開了北大的門。

數學家張益唐學成後寧願在美國端盤子送外賣,卻婉拒北大邀請

▲ 前排左二 - 張益唐

數學系是他唯一的選擇,那時候,他是北大數學系,最出名的才子,同班同學王小東說:“在我心裡,他是唯一一個數學天分比我高的。”

以優異的成績本科畢業,又順利在北大完成碩士學業,甚至時任校長的丁石孫,都極力推薦他去美國深造。

於是一個箱子,一個挎包,一雙木頭筷子,還有一本《古文觀止》,他去了普渡大學。

數學家張益唐學成後寧願在美國端盤子送外賣,卻婉拒北大邀請

普渡大學就讀博士,導師是臺裔數學家莫宗堅,兩年就寫好了博士論文,但論文讓導師的理論被檢驗出錯誤,這讓張益唐幾乎無法畢業。

博士只能就讀七年,終於在最後一年,他交出了自己的博士論文,導師莫宗堅通過了他的論文,卻不肯為他寫推薦信。

數學家張益唐學成後寧願在美國端盤子送外賣,卻婉拒北大邀請

▲ 張益唐的導師- 莫宗堅

這意味著,走學術研究路線的他,不會被任何研究機構錄用,他又因為不滿意自己的博士論文,不肯發表出去,從而失去了在數學界立足的機會。

成名之後,他閉口不談當年和導師的過往,即使對最親密的朋友也緘口,“這個事情就過去了,我不想談。”

數學家張益唐學成後寧願在美國端盤子送外賣,卻婉拒北大邀請

沒有成就,他拒絕了丁石孫校長,請他執教北大的邀請,這個決定他沒有解釋過,但是朋友們看得出來,他在爭一口氣。

數學家張益唐學成後寧願在美國端盤子送外賣,卻婉拒北大邀請

不搞學術了,還是要生存,朋友在肯塔基州開了一家賽百味,知道他的境況,邀請他過去幫忙。

送快遞,端盤子,在汽車旅館做小工,賽百味做收銀員,沒有固定收入,他只能住在朋友房子的地下室裡。

數學家張益唐學成後寧願在美國端盤子送外賣,卻婉拒北大邀請

好友說:“他的才華一直沒有被很多人認識到,甚至有些跟他很近的朋友說他到處漂流,甚至到處蹭飯,對他相當過分,甚至給他臉色看,都有過。”

數學家張益唐學成後寧願在美國端盤子送外賣,卻婉拒北大邀請

到了新世紀,校友唐樸祁在英爾特公司上班,找他解決一個數學問題,他花了一個星期完成,唐樸祁驚覺,七年過去了,他依舊是那個才華洋溢的北大才子。

唐樸祁和另一個校友葛力明看不過去,幫他在新罕布什爾大學謀了個職位,臨時講師,工資一課一結,過了好幾年,才轉成正式講師。

數學家張益唐學成後寧願在美國端盤子送外賣,卻婉拒北大邀請

平時堪稱沉默寡言,但講學極為幽默,他的熱情都在數學上。

數學家張益唐學成後寧願在美國端盤子送外賣,卻婉拒北大邀請

48歲他和一個華裔姑娘結了婚,但是婚後不常在一起,妻子海倫知道他需要孤獨,她不理解他的研究,但是理解他的為人,她能做的就是不去妨礙他。

孤獨不是一種狀態,而是一種選擇。張益唐就是那個選擇了孤獨的人。

數學家張益唐學成後寧願在美國端盤子送外賣,卻婉拒北大邀請

可與傳統意義上的天才狂人不同,他並不是苦行僧,有很多愛好,甚至有過目不忘的能力。

極愛俄羅斯文學和古典音樂,對武俠世界也頗有高論,他對文學、歷史、政治的談論,使朋友常常為他驚人的記憶力和理解力傾倒。

數學家張益唐學成後寧願在美國端盤子送外賣,卻婉拒北大邀請

愛因斯坦說過:“我不能容忍這樣的科學家,他拿出一塊木板來,尋找最薄的地方,然後在容易鑽透的地方鑽許多孔。”

張益唐可能就是愛因斯坦,最欣賞的那類科學家,他本可以研究幾個小問題,發表許多好文章,為自己贏得名利。但是他不願,不肯做小問題,他只想和數學的靈魂直接對話。

只有完美的東西,他才願意發表出來,孿生素數猜想被研究了很久,直覺告訴他,自己應該可以解決。

數學家張益唐學成後寧願在美國端盤子送外賣,卻婉拒北大邀請

那一天去看朋友音樂會的排練,出發前二十分鐘,他去朋友家後院散步,後院經常有小鹿出沒,他想看看鹿會不會來。

他坐在樹下,沒有等到鹿,卻等到了一絲頓悟的靈感,彷彿就在那個瞬間,他感覺自己跨越了擋在孿生素數面前的那根髮絲。

數學家張益唐學成後寧願在美國端盤子送外賣,卻婉拒北大邀請

後來他什麼也沒說,還直接和朋友去了音樂會,回去之後的幾個月裡,《素數間的有界距離》問世了。

當《數學年刊》打電話給他的時候,他絲毫沒有聲張,只對妻子說,“你這幾天注意一下新聞,可能會有關於我的。”

數學家張益唐學成後寧願在美國端盤子送外賣,卻婉拒北大邀請

妻子完全沒有領會意思,不過可愛的是,當網上鋪天蓋地張益唐的新聞時,妻子海倫給他打電話,告訴他既然出了名,記得把頭髮梳好。

多年的好友,在別人口中得知這個消息,給他打電話,他回了一句,“哦,你也知道了啊。”讓人哭笑不得。

數學家張益唐學成後寧願在美國端盤子送外賣,卻婉拒北大邀請

論文發表之後,張益唐受邀去哈佛演講,座無虛席,甚至走廊都坐滿了人,搶不到位子的,在網上守直播,他們想看看這個牛人到底會說些什麼。

成名之後,依舊低調淡定,“我的心很平靜。我不大關心金錢和榮譽,我喜歡靜下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後來,被人問及為什麼不回國。張益唐這樣回答:“世俗壓力太大了,你躲不開的,你要不出論文,你就會怎麼樣怎麼樣。我自己可以沉住氣,我不要這些東西,但你的家人、親朋好友不答應,在美國就沒有這個問題。我欣賞美國的地方是你在一個快餐店打工,在一個超級市場收錢,沒有人看不起你。在美國我還是我,但回了中國我就不是我了。”

蟄伏三十年,無人理解,不受認可,天賦可以承擔短暫的精彩,但唯有堅持,才能賦予永恆以改變。

※ 本文綜合整理於:白馬V視角/芝士圈留學


信息來源:2018-09-18 搜狐號 中高考資訊站

https://www.sohu.com/a/254583057_694789


關於張益唐的其他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