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都欺負我家孩子?”如果孩子有這五種特徵,就怪不得別人

在每個班集體內,總會有那麼一兩個孩子,受同學們的排擠。他們看似沒什麼不同,但卻各方面都不受人喜歡。他們沒有真正的朋友,也沒有好的學習成績,更不能安分守己。

好學生遠離他們,壞學生欺負他們,老師也不喜歡他們。

孩子成了“受氣包”,媽媽埋怨老師和班級,沒成想轉學後依舊受欺

張媽的兒子10歲了,剛上三年級,在班上總是被同學欺負,孩子每天放學回來,不是找不到校服,就是找不到文具、書本,都是被同學們的惡作劇給搞丟了。

張媽找過班主任,可是班主任不光沒有為孩子做主,反而告了一大堆狀,列舉了張媽兒子在班裡的種種惡習。

“為什麼都欺負我家孩子?”如果孩子有這五種特徵,就怪不得別人

幾次三番後,張媽覺得是老師和班級有問題,便左右託人給孩子轉了校。沒想到剛來到新學校三個月,張媽兒子的頭就被同學給打破了。

誰打破的?嫌疑對象竟然有8個。原來是8個同學一塊打的,具體打破頭的那塊石頭是誰扔到,不知道。

對此,張媽感覺很痛苦,為什麼自己的兒子到了哪裡都受氣,連老師都滿臉嫌棄?

“為什麼都欺負我家孩子?”如果孩子有這五種特徵,就怪不得別人

班裡最不起眼的“受氣包”,多有這些“討人厭”特徵,你家娃有嗎

1、沒有集體意識,不遵守規則

在一個集體內,如果一個孩子不知道上課、下課該是什麼樣子,對學校的紀律沒有認識,也不懂得遵守學校和班級裡的相關規則。

  • 危害:這樣的孩子會成為老師經常點名批評的對象,這會降低他在同學心中的檔次。

2、不懂尊敬師長

見老師不打招呼,上課睡覺、說話,隨便打斷老師的話。老師安排的班級工作和作業,不主動履行。甚至和老師頂嘴,說話時,沒有尊稱。

  • 危害:孩子的這些行為會成為班級不良行為的典範,老師難免會經常提出批評,這也會使得一些學習、紀律等方面不錯的好學生遠離他。
“為什麼都欺負我家孩子?”如果孩子有這五種特徵,就怪不得別人

3、不愛幫助同學

同學之間互幫互助,才能促進同學感情。如果一個孩子從來不知道幫助他人,他們就會被同學們所忽視和遺忘。

  • 危害:不幫助同學,就很難會交到朋友,沒有朋友,會讓孩子的班級存在感降低,一個沒有班級存在感的同學,容易產生孤獨感。

4、喜歡欺負弱小

讓人難以理解的就是,很多受排擠,被欺負的同學,在班上會經常欺負其他的弱小同學。心理學分析,一個沒有班級存在感的孩子,往往會用欺負、捉弄同學方法來引起更多人的關注。

  • 危害:孩子欺負弱小的行為,只會引起更多同學的反感,也會讓老師對其的品行產生懷疑。
“為什麼都欺負我家孩子?”如果孩子有這五種特徵,就怪不得別人

5、生活習慣邋遢

“別挨他,他身上很臭!”在孩子們中間,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平價。一個孩子這樣說,會引得一群孩子起鬨。如果這個孩子平時的個人衛生不好,那麼就會給大家造成一個“邋遢鬼”的映像。

  • 危害:邋遢鬼,不乾淨,自然會成為同學們排擠、躲避他們的原因。

如果一個孩子種了以上五條中的三條,那這個孩子就會成為一個集體中不受歡迎人。如果孩子全中,那麼他就會成為這個集體中被邊緣化的人。

一個被邊緣化的孩子,就更容易被其他有暴力傾向,不遵守學校紀律的熊孩子們盯上。他們在對這個孩子實施不良行為後,沒有被及時阻止,或者沒有成年人正確的教育和干涉,就很容易發展成為一種常態。

保護孩子,是每個媽媽的職責;教育孩子,也是每個媽媽的職責。當孩子遇到一些事情時,一定要正確分析,理智對待。

媽媽們,你家孩子受欺負嗎?你有什麼想法,歡迎留言討論,更多母嬰育兒知識請關注『暮沐媽咪育兒經』,喜歡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ps: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閱讀擴展一:兩歲寶寶金口難開,爸爸媽媽揮金如土,專家:讓奶奶離開寶寶

相關閱讀擴展二:“我家娃又病了”,兒科醫生:冬天這些部位不抗凍,要給娃捂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