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影響力爆棚的三個步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持續輸出

關於讀書的三重境界,當屬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的描述最為精闢。王國維用三句不同的詩詞,來描述這三重境界。分別是: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

讓影響力爆棚的三個步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持續輸出

關於這三重境界,王國維是這樣解釋的。想要成就大事業,第一種境界要有執著的追求。明確目標之後,努力前進。第二重境界指的是為了實現自己當初的目標,需要付出巨大的辛苦。第三重境界值得是當我們經過一番努力之後,終究會有所收穫。

大師之所以能夠成為大師,是因為他們的觀察能力極其強大。同時在經過細緻入微的觀察之後,還可以用精練的語言,總結概括自己經過觀察之後得來的成果。對於普通人來說,多揣摩大師的思想,可以讓我們的人生路走的更順。

讓影響力爆棚的三個步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持續輸出

比如王國維關於讀書三重境界的概括,同樣可以用來描述其他生活場景,比如我們的職業生涯。在職業生涯初期,我們都是從細微的基礎工作做起。在做好基礎工作之後,會被公司委派一些小型任務。在不斷完成小型任務之後,我們會積累許多經驗和聲望。當經驗和聲望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我們就會成為一個專家。

在前幾天的文章中,我們曾經瞭解過如何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做規劃。關於如何打造個人影響力,有自己的步驟和邏輯。所以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聊聊如何打造個人影響力,成為行業專家。

讓影響力爆棚的三個步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持續輸出

在開始之前,先搞清楚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要形成個人影響力?

以職場公眾號頂部流量spenser的經歷來說,他在《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一書中寫到。他在香港讀書的時候,正趕上公眾號剛出現。他在畢業之後從事資產配置工作,一邊工作一邊在公眾號上更新關於如何進行資產配置的文章。

讓影響力爆棚的三個步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持續輸出

文章在公眾號上發佈之後,後臺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讀者留言,向他諮詢關於資產配置的工作。就這樣,一個剛入行沒多久、沒資金、沒渠道、沒人買的新人,在工作五個月之後就賺到了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

互聯網時代,最大的特點就是信息的傳播速度被大大加快了。以前一個業務員想要拜訪客戶,只能拿著廠裡開的介紹信。挨家挨戶的上門拜訪,於是就有了“被拒絕一百次,也要微笑著敲開第一百零一個客戶的門”的觀點。

讓影響力爆棚的三個步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持續輸出

一個懂得表達的人,能夠最大程度享受到互聯網時代的紅利。這個紅利,就是個人影響力。

打造個人影響力第一步:持續輸入信息

個人影響力不是空中樓閣,而是建立在完整的知識框架和多年實踐所得到的經驗上的。所以想要打造個人影響力,第一步就是持續性輸入信息。這裡信息既包括時效性很強的信息,也包括抽象的知識。

讓影響力爆棚的三個步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持續輸出

信息從哪裡來?簡單來說包括兩個途徑:分別是讀書、與行業頂尖人物交流。

首先來說說讀書。這裡所說的讀書,並不是狹義上的學習。除了閱讀紙質書以外,還包括閱讀電子書、上網瀏覽網頁等等。通過大量的讀書,能讓我們形成自己的思維框架。

讓影響力爆棚的三個步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持續輸出

比如我們在讀完經濟學的相關著作之後,就會明白人類各種行為的根本原因是資源的稀缺性。礦工們把礦石從地底挖出來,運到工廠進行加工。工廠再把這些原材料集中到一起,生產出人們所需要的各種生活用品。這些行為都是因為我們對這些產品有需求,而有需求則意味著收益。

在理解這套社會規則之後,我們就可以根據自己的現實條件,參與到這種社會化大生產中。

讓影響力爆棚的三個步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持續輸出

說完了讀書,我們再來說說信息的另一個來源:與行業頂尖人物交流。讀書是獲取信息效率最高的方式之一,但是僅靠讀書是不能建立起完整的思維框架的。大腦喜歡在加工信息的過程中,根據自己的偏好對信息做處理。與行業頂尖人物的交流,可以讓我們最大程度上避免對信息處理的過程出現偏差。

同時行業頂尖人物對行業的整體運行情況有獨到的見解,從他們口中得到的消息,可以幫助我們調整在讀書過程中產生的誤解。幫助我們從一個更高的角度來看待行業問題,從而豐富我們的觀點和見解。

讓影響力爆棚的三個步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持續輸出

不管是讀書還是與行業頂尖人物交流,最重要的是持續下去。只有持續獲取信息,豐富我們的觀點和看法,才能在接下來的加工信息中,獲得充足的材料。避免自己出現偏聽則信,讓屬於我們的觀點更加可靠。

打造個人影響力第二步:加工輸入信息

在完成收集信息的過程後,我們要開始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但是加工過程並非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有句名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莎姆雷特”。在中國,我們稱之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讓影響力爆棚的三個步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持續輸出

簡單來說,就是儘管信息是客觀中立的,但是大腦在加工過程中卻會根據自己的偏好來選擇和處理。比如一個喜歡吃榴蓮的人,在吃榴蓮的時候覺得特別香甜。而另一個不喜歡吃榴蓮的人,卻很難接受榴蓮的氣味。

所以在這個步驟,我們要了解大腦在處理信息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幾個謬誤。

讓影響力爆棚的三個步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持續輸出

第一個常見的謬誤是稻草人謬誤。稻草人謬誤是通過刻意誇大別人的立場,讓他們的觀點漏洞百出,進而讓他們的觀點不成立的做法。比如有個人說:“小王是個胖子,太胖對身體不好。”想要駁斥他的觀點,只要把他的觀點誇大為:“他說所有胖子身體都不好。”這樣就很容易舉例說明這個人的觀點錯誤。

第二個常見的謬誤是訴諸權威。我們在引用別人的理論佐證自己的觀點時,很容易犯這種錯誤。這並不是說我們不可以引用權威觀點,而是不能引用不當權威的觀點。比如郭德綱曾經說過一個觀點,是他跟一個火箭專家討論火箭應該用什麼燃料的典故。

讓影響力爆棚的三個步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持續輸出

如果我用郭德綱的話,來佐證火箭燃料必須用煤炭,還得用水洗煤。這就犯了訴諸權威的謬論,畢竟連郭德綱都認為自己的觀點錯誤。我再用來佐證自己的觀點,從根本上就不成立。

第三個常見的謬誤是厚古薄今。這個謬誤的錯誤,在於認為一件事是好的、正確的,原因在於它是古老的。比如這次的疫情,就是人們認為野生動物吃了以後大補。而這種觀念之所以會傳承下來,是因為過去醫學不發達。

讓影響力爆棚的三個步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持續輸出

如果你反駁他們的話,他們還會振振有詞地告訴你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肯定有道理。

以上三個常見的謬誤,會讓我們在處理收到的信息的時候無法客觀對待他們。如果不能客觀判斷信息,那麼我們在形成個人思維框架的時候很容易跑偏。影響我們觀點中立的謬誤還有很多,大家在平時的生活中要多加留意。

讓影響力爆棚的三個步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持續輸出

打造個人影響力第三步:輸出個人觀點

完成收集信息和加工信息之後,屬於我們的觀點和想法基本上就形成了,接下來就該考慮如何擴展自己的影響力了。

其實相比前兩個步驟,這個步驟可以算是最簡單的。在信息時代,最不缺的就是發佈信息的渠道。比如我們可以通過公眾號以及各種自媒體平臺持續輸出自己的觀點,一篇文章很容易被成千上萬人看到。

讓影響力爆棚的三個步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持續輸出

在形成自己的觀點之後,留心觀察行業動態以及身邊的各種人或事。在瞭解事情發生的原因、過程和結果之後,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和觀點進行仔細分析。長此以往,認同自己觀點的人會越來越多。

想要形成個人影響力,最主要的是長期堅持。堅持學習、堅持思考、堅持輸出。儘可能多的收集信息,之後客觀地處理信息,在通過文字等方式對外表達自己的觀點。經過長期持續性地循環往復之後,我們的影響力就會越來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