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郊遊就是感受生命?帶孩子這樣探索自然,促進科學品質建立

在我們居住的世界裡,有各種各樣的生物,它們生活在各種不同的環境中。即使在城市的街道上,小植物也會從路邊的石縫中長出來,而螞蟻也似乎是無處不在的動物。

幼兒對生物充滿了好奇,因此父母要使用合適的方法培養幼兒對成為小小自然學家的興趣,鼓勵他們在室外探索生物。

但很多時候父母認為帶孩子出去郊遊就是對大自然的探索,認識了幾種植物就是對自然科學的學習。

外出郊遊就是感受生命?帶孩子這樣探索自然,促進科學品質建立

自然探索不是僅僅記住生物的名字

其實,自然科學探索的重點並不是要知道各種生物的名字,儘管掌握生物的名稱會使交流更為有效,但是它並不能加深幼兒對生物的理解。

真正重要的是要在大自然中,讓孩子學會應有的科學品質,學會用觀察、思考、記錄等方法去發現新的事物。

學前期就開始自然科學探索,可促進多種技能發展

幼兒對自然界的好奇心,或者說他們與生俱來的求知慾是其工作和遊戲的重要動力。當幼兒感到好奇,想了解世界時,他們會提出問題、探究事物,並會更仔細地觀察周圍的世界。

當今社會,幼兒探索科學的經歷和機會常常受到限制,它們被極大地限制在從電視或光盤遊戲中獲得的被動的二手經驗上。

現代科技限制了人們對事物基本運作方式的瞭解。我們的食物是從店裡買來的,因此很少有幼兒能看見或者體驗過植物的種植和加工過程。

那些曾經用來推、拉或轉的玩具如今也都安裝了發動機和電池,只要通過開關按鈕就可以驅動它們。

外出郊遊就是感受生命?帶孩子這樣探索自然,促進科學品質建立

自然科學探索讓孩子養成良好科學品質

在探究自然的過程中,幼兒在數數、測量、排序、分類以及比較周圍環境中的動植物時,會接觸到一些有 意義的數學概念。當他們觀看葉子和樹的形狀、觀察小動物並尋找其中的規律時,他們還會用到其他的數學技能。

最主要的是還能對幼兒的科學品質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 更為仔細地觀察周圍環境
  • 構對生物和非生物的基本理解,例如生物的特徵和需求,包括它們的生命週期、棲息環境、多樣性、變異性以及相互依賴性
  • 發展幼兒科學調查的技能,包括好奇、提問、探究、調査、討論、反思以及形成自己 的觀點和理論等
  • 培養幼兒的科學品性,包括好奇心、樂於探究的習性、開放的思維、尊重生命的態度

自然科學探索,家庭氛圍營造要有三個特點

自然科學探究不是讓幼兒帶著很少的直接經驗去學習和重複一些事實、信息與詞彙,也不是那種以父母為主導的活動或學習科學的方法。

它不會花一個星期來研究熊,也不是觀察科學桌上隨便擺放的物體。自然科學探究是讓幼兒在探究材料與現象的工作和遊戲中進行科學活動,並給幼兒提供從實踐中學習的機會。

他們也會像科學家一樣致力於探究活動,他們會好奇、提問和尋求對世界的理解。

“如果我把這個球從斜坡的最髙處推下去,會發生什麼情況? ”“我的蚯蚓需要什 麼才能活下去? ”“我明天是否能在昨天發現的蟻穴附近再發現一個蟻穴?”

在幼兒自然探究的過程中,父母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創設一種支持和鼓勵幼兒成為小小自然學家的環境 與文化。這種環境和文化的特點是:

1、尊重生命

自然科學探索要傳遞出人們對生物及其棲息環境虔誠的尊重態度。

在這個環境中,幼兒需要知道生物的需求,並考慮如何滿足這些需求,這一活動強調在自然的環境中瞭解動植物。

戶外探究意味著儘可能地減少對環境的干擾;室內探究意味著從養殖寵物或植物的實踐轉向創設一個儘可能接近自然的小生態環境,而且這段時間不宜太長。

2、重視調查

自然科學探索經常要求孩子在提出問題後長時間地近距離觀察並思考他們的問題。

某一生物所獨有的特徵是什麼?這種生物是在哪裡發現的?它為什麼會在那裡出現?這兩種蝸牛之間有什麼差別?它們在這段時間裡發生了什麼變化?

同時也會鼓勵幼兒提出類似問題,並且試圖去尋求答案。它強調通過適宜的手頭工具和時間來觀察和收集數據的重要性。

外出郊遊就是感受生命?帶孩子這樣探索自然,促進科學品質建立

三種家庭氛圍利用孩子自然科學探索

在自然科學探索的環境中充滿了不斷豐富的對話和工作記錄、照片、圖表和展板,它們表明了文檔和記錄對自然科學的研究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3、分享觀點

在自然科學探索中,幼兒被鼓勵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分享各自觀察的內容和想法,並學會傾聽他人的談話。

幼兒和家人分享他們的觀察記錄、他們關於科學概念的想法。

例如,是什麼使得一些事物成為有生命的物體,而另一些事物卻成為無生命的物體?動植物在生存方面有什麼不同的要求?

幼兒在分享中會知道:

  • 不管自己的觀點是否正確,它們都是重要而有價值的
  • 人們可能會有許多不同的想法
  • 一個人可以通過詢問別人而學到東西
  • 他們也會懂得與他人 分享自己是如何知道的,為什麼他會知道以及知道些什麼

外出郊遊這樣做自然探索,孩子科學精神易建立

關於動物的主題探究是以3 ~ 5歲幼兒對動物的好奇行為基礎的。即使剛開始幼兒不是很想去觸摸蚯蝴、蝸牛、球潮蟲 和粉蟲,但他們仍會樂於觀察這些動物蠕動、打洞、吃東西或者爬行。

當幼兒在戶外研究動物時,他們會收集和記錄數據,記錄下他們的觀察結果和理解;他們想了解動物身體的各個部分和行為是如何滿足它們的需求的。

在這過程中,幼兒會和家人交流他們的想法,並對某種動物為何會有那種外觀和那樣的行為方式形成自己的觀點。

到池塘邊、草地上、沼澤地、潮溼的樹林或自然中心等地方郊遊,可以使幼兒有機會觀察各種動物併產生好奇心。同時可以和幼兒一起分享關於本地動物及其棲息環境等方面的知識,給幼兒提供關於動物生活的新信息。

1、做出假設

  • 在幼兒研究動物時,向他們解釋你將帶他們到戶外做 與自然學家一樣的事情:你們將尋找動物並採用圖片和文字記錄你們發現的動物及發現的地點。
  • 給幼兒展示你將帶到戶外去的筆記板,這樣你能畫下他們發現的動物並記錄發現的地點。
  • 幫助幼兒預測在戶外將發現什麼動物以及發現動物的 地點。在他們敘述預測時,用圖片和文字記錄下來。
外出郊遊就是感受生命?帶孩子這樣探索自然,促進科學品質建立

筆記板是自然科學探索的重要工具

2、鼓勵幼兒近距離觀察戶外的動物

  • 建議幼兒使用手持透鏡、鏟子等工具觀察動物
  • 提醒幼兒記住他們預測將會發現的動物及發現的地點
  • 向幼兒示範如何在一片草地上或一堆樹葉下近距離地觀察
  • 議幼兒在可能發現小動物的地點進行探究,如腐朽的木頭下或一堆樹葉下

3、觀察和記錄文檔

當幼兒探究和尋找動物時,記錄幼兒的觀察結果和想法。 父母可以做下列事情:

  • 給幼兒發現的動物及發現地點拍照或畫草圖
  • 紀錄幼兒在探究過程中的提問及談話片段
  • 採用觀察表記錄幼兒的言行

隨後,使用文檔註解表記錄幼兒的繪畫和言語,這些內容能反映幼兒的調査技巧和對棲息環境的理解。


外出郊遊就是感受生命?帶孩子這樣探索自然,促進科學品質建立

文檔註解表記錄孩子的探索過程


4、分享觀察結果

通過下列提問,幫助幼兒回想他們近來在戶外發現的動 物及發現的地點:

  • 最近一段時間你在戶外看到了哪些動物?
  • 你在哪裡發現了蝸牛?你在所有的牆上都發現過蝸牛嗎?

採用圖形和文字,在“動物觀察記錄表”上記錄下幼兒的話。

外出郊遊就是感受生命?帶孩子這樣探索自然,促進科學品質建立

科學探索後鼓勵兒童畫出觀察的動物

鼓勵孩子畫出觀察到的小動物,並回顧那些內容:

  • 你上星期畫了一隻蝸牛,你還記得是在哪裡發現它了嗎?
  • 這是你發現蚯蚓時的一張照片,你記得這是在哪裡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