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老人在美國的養老生活——中西差異巨大

隨著中國人留學、就業和移民的人數越來越多,到美國探親和定居的老人也逐漸增加。

可前來美國探親生活的老人,不能像在國內一樣可以到樓下及公園跳廣場舞,或在家中搓麻到深夜。絕大多數探親老人都是與子女同住,操持家務、帶帶小孩,子女有時間才帶出去旅行。如果自己不會尋找樂趣的話,生活的確會很無聊。

華裔老人在美國的養老生活——中西差異巨大

來自上海的戴有宏在美國探親好幾回了,都是與兒子一家同住。他探親的生活多姿多彩,經常坐公交車或騎自行車到處逛,走遍大街小巷,去了很多景點……生活充實有趣,三代同堂享天倫之樂。
汪希德夫婦和兒子一家同住了20年,相處十分融洽。汪希德認為,老人和子女同住,可以排遣內心的孤獨感,萬一出現身體不適等緊急情況,也有人照顧。兒媳蘇秀玲對與老人同住也表示很滿意。她坦言老人幫了很多忙,教兩個孩子學中文,做了不少家務。

華裔老人在美國的養老生活——中西差異巨大

像蘇秀玲一家三代同堂和睦相處的生活對老人們來說是最理想的,但這樣的家庭並不多見。

退休之後才移民的老人覺得,生活在異國他鄉,不會開車又不懂英文,能和子女一起生活最好。不然,在陌生的國度,語言、生活習俗和文化上的差異令他們寸步難行。

他們認為,如果來到美國也要與子女分開住,還不如呆在中國好。

華裔老人在美國的養老生活——中西差異巨大

由於不懂英語,不會開車,中國城則成為老人們的最佳居住地之一。和子女住得近,經常能見面,也是不錯的選擇。敏華(化名)認為,和自己的父母十幾年沒有同住了,生活習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硬要一起生活實在是一件痛苦的事,更何況是來自不同地方的公婆。

敏華的母親說,剛到美國時,女兒對她很好,時間久了,說話就不客氣了,嫌她髒,嫌她做飯難吃,總是挑她的毛病,哪個老人家一點毛病都沒有?

華裔老人在美國的養老生活——中西差異巨大

馬老太太的女兒嫁了個洋女婿。她抱怨說,美國的做法很不相同,自己認為是對的,在美國人眼裡可能完全是錯的。
她給孫子穿的衣服總是比大人的多,她認為小孩怕冷,萬一凍著了會生病,夏天不準開冷氣,怕孩子受凍。洋女婿認為這樣做會把孩子捂壞,一回到家就給孩子脫衣服。馬老太認為孩子應該睡硬床墊,有利骨骼生長,洋女婿認為,孩子的身子骨軟,睡硬床墊簡直就是折磨。雙方都是愛孩子的,可照顧孩子的方式大相徑庭。

華裔老人在美國的養老生活——中西差異巨大

華人老人臨終前還能見到親人,很多當地老人卻是在自己的房間悄悄地死去。

.老人得了重病,美國醫生會對他們搶救後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如果生活質量太差,醫生會問家屬還有沒必要搶救。

華裔老人在美國的養老生活——中西差異巨大

影響子女施救決心的因素有多方面:當地人比較看重生活質量,認為生活質量太差,活著也是一種痛苦;醫療費用太高昂,卻又得不到政府補貼;老人生前買了高額人壽保險,死後子女可得到一大筆保險。

符合上述情況的,美國人的親屬多數會說不搶救了。而華人的子女則偏向於全力搶救。他們想盡自己的能力表達孝心,希望自己的人生不後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