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心存僥倖,無證辦學是致命的錯誤


不要心存僥倖,無證辦學是致命的錯誤

自國家出臺辦證資質嚴打政策以來,各地針對教育培訓行業的專項整頓,力度之大、審核之嚴格,前所未有。


01培訓機構為什麼要獲得合法的辦學資質


新的《民辦教育促進法》明確規定了培訓公司(營利性民辦學校)必須拿到有培訓經營範圍的《營業執照》和《辦學許可證》的。這是國家法律的強制性規定。


新法出臺後,各地工商、教委都開始大力規範教育培訓市場,無證辦學不僅會被會勒令整改關閉,還會對公司舉辦者處於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嚴重的還會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或追究刑事責任。


其次,現在學生和家長也越來越重視培訓機構是否擁有合法資質。一方面沒有合法辦學資質,招生和運營肯定受影響。不論是你做線上廣告,還是線下推廣,甚至租賃場地的時候,都是需要給對方提供資質證明的,就拿大家都熟知的線上推廣來舉例,百度公司就是要求必須出具營業執照和辦學資質的,沒有辦學資質,你的推廣當中就不能涉及到教育培訓。


另一方面,一旦發生糾紛,由於舉辦者非法辦學在先,不僅無法主張合法權益,而且還可能受到相關部門的處罰。對沒有辦學資質的教培機構,不管對方的要求多麼無理,你也只能吃這個虧,畢竟對簿公堂的時候,你無證辦學都是最致命的錯誤。


但即便風聲鶴唳,還是有不少存有僥倖心理的校長,拖著不辦資質。


就像那種《我為什麼不買別墅》的文章,打開是一個大寫的:沒錢。本文這樣一個標題,也可以只寫兩個字:撤退。但是,我們不說這樣委婉的話。我們一起來聊聊當前形勢下,教育培訓機構拖著不辦資質的不同種“死法”。


02教育培訓機構拖著不辦資質的不同種“死法”


最無牽無掛的死法

突然死亡法


目前大多數“無證無照”的教培機構均已被“就地正法”,不幸成為傳說中“突然死亡法”的現實版,我雖然很想表示同情,但是隻能為這些被“正法”的辦學小哥們扼腕嘆息,辦學許可(證)你沒有也就算了,營業執(照)你也不去辦,這個就不是能力問題,這是態度問題了。別抱有啥念想了,教育培訓行業不適合你,你趕緊轉行吧。


最曖昧的死法

死緩


對於有照無證的培訓機構(就是那種態度較好,能力尚且不夠的),主管部門通常柔性執法,給予一定緩衝整改期。


拿到“死緩令”的機構,還是有希望的!好好珍惜這個不長的整改期,通常也就是幾個月時間,儘快去準備各項申報材料,整改不符合條件的硬件設施,未來還是有非常大的機會轉正的。


最痛不欲生的死法

樹倒猢猻散


雷軍曾經說:只要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上天。意思就是,人一定要順應潮流,不要逆時代潮流而動,不要逆天。當下培訓行業最大的“天”,就是對無證無照培訓機構的整頓,你非要說,我不在乎,那麼麻煩就要開始層出不窮。


曾經一名外地來到魔都打拼創業的校長小楊,在前幾年培訓行業監管較為寬鬆的時期,小楊和幾位合夥人做的風生水起,從兩件小平房,做到大樓的一整層,因為學校一直在發展,小楊也聽不進合夥人提出的早日規範取得資質的建議。


如今突然嚴查辦學資質了,家長開始變得警惕了,常常詢問學校的辦學資質,漸漸的老學員開始流失到有資質的競爭機構,學校收入開始減少,有點入不敷出。


為了按時發放老師的課時費和房租,小楊和幾個合夥人商量著要增資,這時候,合夥人對小楊過去獨斷專行的怨氣都爆發了,誰也不願意輕易拿錢,最後,幾個合夥人決定另立門戶,帶走了最後一批學生,小楊到這個時候徹底奔潰了,自己為之奮鬥了5年的學校煙消雲散,悔不當初。


最浪漫的死法

人鬼情未了


如果你也不想去那麼麻煩的辦資質,也放不下手上自己培養的員工和辛苦招收的學員,那麼就來一場浪漫的“人鬼情未了”:如果你的學校面積超過150平米(分校的最低標準),辦學質量還不錯,在魔都,你還是大有機會找個土豪“嫁了”。


大機構願意補償你幾十萬,還留你繼續擔任校長(願不願意是你的選擇),那就好好幫人站好最後一班崗,也是為了自己的團隊,也是為了你自己辛苦招來的學生。這死法,我覺得值。


還有一種情況

起死回生


不過雖然整頓教育培訓市場下發了一系列措辭嚴厲的文件,搞得無證機構校長們惶惶不可終日。


但是仔細的朋友們也會發現有關文件埋了一個“復活節彩蛋”,新修訂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送審稿)》中再次(此前《徵求意見稿》也寫了)提出面向成人和提供提升素質教育的培訓機構可以直接登記,不需要獲得辦學許可證,具體辦法由地方政府教育部門進行規定。


如果《送審稿》獲得通過,而你又正好是做成人或者素質類的培訓,又要恭喜你,你復活了。當然,如果有校長想要以課外學科輔導冒充素質教育,以此作為障眼法忽悠主管部門,那麼我贈他一句話:不作死不會死。


種豆得瓜,有因必有果,拖著一直不去辦培訓資質的後果,現在你知道了吧。


03培訓機構校長如何應對整治?


俗話說“(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培訓機構雖說這次不一定傷筋動骨,但走向規範是大勢所趨,行業集中是商業規律。有夢想、有勇氣的校長還是要未雨綢繆,為改變個體事業前途而努力。


該做的,早做比晚做好。


1

安全問題重中之重


這是整治第一條,重中之重。


文件明確: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校外培訓機構要立即停辦整改。這條不要僥倖。而且這次教育行政部門將公佈有安全隱患、無資質和不良行為的校外培訓機構名單。


2

沒有執照怎麼辦?


正常辦理非學歷教育培訓機構的營業執照很難,辦學許可證更難。比如北京和上海要求,校長具有5年以上的相關教育教學經驗;註冊資金不少於50萬元(上海是100萬元);


校舍面積不低於500平米(上海是200平米),其中教學面積不少於80%;


房屋產權清楚,租用期或使用期限不低於3年,不得使用居民住宅、地下室作為辦學場所;


有2名以上具有專業資質的財務人員,等等。那麼需要抓緊從當地教委取得“非學歷教育培訓機構資質”。


3

優秀教師防流失


這次學科培訓機構被規範,大機構不用說,會高興地收編從小作坊出來的學生、老師,甚至教育主管部門可能還會主動約談一些大機構,要求其無條件接收學生。所以,教育行業集中度變高,這個無需專家來預測。


從自由競爭走向寡頭統治,是任何一個行業發展的必然。當下要注意的是,教育行業門檻變高,成本會增加,首當其衝的是有資質的人才成本。一些中型機構如果不甘心就此倒閉或收編,就爭取成為“具備辦理證照條件的校外培訓機構”。


說到條件,主要是場地和師資條件。所以從競爭趨勢看,符合條件的場地房租會逐漸變高。當然,硬件不好辦,軟件也難辦。比如法人和管理人員要有5年以上校長的工作經歷證明,各科任課教師要有教師資格證,要求專職教師多人以上等等。


4

樹品牌形象


作為一個機構,如果你在食品衛生、安全管理、硬件設施、服務品質方面做得相應到位,學生數量較多,或是家長口碑在當地有了一定影響,那麼直接取締的可能性就會變小。


5

做素質教育


內部轉化可以把重點放在美術、書法、音樂、STEAM等素質類課程上。目前素質類培訓監管相對寬鬆,符合未來教育發展趨勢,小學階段更是如此。所以,做素質教育既是當下的發展之道,也是未來的轉型方向。


6

傍大型機構


既然小機構越做越難,那麼在自己做不大、容易被蠶食的情況下,就整合成大根據地——抱團取暖,或者去找大部隊——讓大機構收購。抱團的話可以加盟知名品牌,依靠總部資質或資源增加背書、提升品質、搞定當地。


或者加入符合條件的教育綜合體或共享教室,由他們辦理統一的辦學資質,入駐小機構轉變為內容或服務提供商。


7

固本浚源


第七,其實是最重要的一條,對內升級管理,固本;對外重塑戰略,浚源。


為什麼政策之下倒閉的多是小機構?有沒有發現,不管在哪個行業,做到一定體量的公司一定是比散體系的小公司擁有更多抵抗衝擊的能力。


應對整治衝擊,攘外必先安內!對於大多數的中小機構來說,在新形勢下,升級管理思維,穩固根基活下來才是首要的。


其實,這也是教培行業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很多創始人在創立培訓機構的時候,都沒有認真思考過培訓機構的未來,大多隻是考慮眼前賺不賺錢。殊不知,短期內盈利容易,難的是如何能夠長線經營。


針對教育培訓行業的專項整頓,力度之大、審核之嚴格,前所未有,唯有辦證,才得長久。


民辦教育也是中國教育的一部分,只要我們不忘初心,認真辦學,規範辦學,讓孩子真正獲得成長,讓家長放心,那麼,不管是辦學許可證的申辦,還是未來的發展,都將柳暗花明。


所以,站的高一點,看的遠一點。作為一名校長,對於培訓機構的戰略發展目標和方向更應該有全方位的規劃。分析自己在行業中的位置,以及未來怎樣能夠保證長久經營,這是贏得競爭的保證,也長足發展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