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提示——"凝聚你我力量 防範消費風險"

3.15消費提示——防範金融保險類消費風險

2020年銀行業保險業"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週活動,圍繞"以金融消費者為中心助力疫情防控"主題開展。旨在提高消費者金融安全意識及風險防範意識,加強自我保護能力,理性消費,依法維權,共同營造和構建和諧的金融消費環境。在此,甘肅省保險行業協會、甘肅省消費者協會保險行業協會消費維權中心提示您:

一、防範惡意"代理全額退保"

惡意"代理全額退保"是指一些不法分子打著"消費維權"的幌子,冒充律師通過微信、社交平臺、張貼廣告、電話短信等形式發佈"可在全國辦理全額退保業務"的虛假信息,宣稱可以幫助消費者在任意保險公司辦理任何險種的全額退保。

消費提示——

惡意"代理全額退保"嚴重損害消費者利益:

一是誘導消費者簽署委託投訴協議,收取押金,並提供個人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保單、家庭住址、電話號碼等信息,洩露個人及家庭隱私,埋下風險隱患。一旦消費者想要終止委託關係,則實施威脅、恐嚇。

二是教唆消費者不得與監管部門、保險公司直接聯繫,試圖切斷正常維權通道,造成保險雙方當事人信息不對稱。假借消費者維權名義歪曲、捏造事實,擾亂正常的保險市場金融秩序,不利於消費者及時、理性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三是消費者通常要向惡意"全額退保"代理人支付高額"諮詢費"、"代理費"等,如不支付,有可能遭受到惡勢力騷擾且退保後可能被誘騙購買所謂的"高收益"理財產品,再次蒙受經濟損失。

四是退保會使保險消費者失去原有保險合同的風險保障,再次投保時將面臨等待期重新計算、年齡增長帶來保費增加的風險,也可能因為消費者身體健康狀況、超過承保年齡等原因被保險公司拒保。

消費者要理性退保,並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消費者要認真閱讀保險條款,瞭解保險產品的保障範圍、除外責任、退保損失等重要內容,特別要了解退保後再投保可能面臨的風險,切勿因被唆使盲目退保,給自己帶來額外的經濟損失。

二是通過合法途徑維權。消費者如需查詢、諮詢保險合同相關內容或辦理退保,可通過保險公司官網、客服熱線、櫃檯諮詢等方式直接進行。如與保險公司發生退保、理賠糾紛可以向甘肅省保險行業協會投訴或向蘭州市保險糾紛訴調對接調解辦公室申請調解(投訴維權電話:0931-7879796,0931-7879706),且消費者應對自己投訴事項的真實性負責,不得提供虛假信息或捏造、歪曲事實。

三是消費者應對承諾"全額退保"的人員進行身份核實,不要盲目輕信,對於存在詐騙、敲詐勒索或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嫌疑的情況,應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二、防範非法集資

非法集資:是指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律規定,向社會公眾(包括單位和個人)吸收資金的行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0】18號)。

消費提示——

保險領域非法集資犯罪的主要形式和手段:

(一)主導型案件。指保險從業人員利用職務便利或保險公司管理漏洞,假借保險產品、保險合同或以保險公司名義實施集資詐騙。主要手段有:虛構保險理財產品、在原有保險產品基礎上承諾額外利益、與消費者簽訂"代客理財協議",吸收資金,出具假保單,並在自購收據或公司作廢收據上加蓋私刻的公章,甚至直接出具白條騙取資金。

(二)參與型案件。指保險從業人員參與社會集資、民間借貸及代銷非保險金融產品。主要手段有:保險從業人員同時推介保險產品與非保險金融產品,混淆兩種產品性質;保險從業人員承諾非保險金融產品以保險公司信譽為擔保,保本且收益率較高;誘導保險消費者退保或進行保單質押,獲取現金購買非保險金融產品。

(三)被利用型案件。指不法機構假借保險公司信用,誤導欺騙投資者,進行非法集資。主要手段有:不法機構謊稱與保險公司聯合,虛構保險理財產品對外售賣,進行非法集資;將投保的險種偷換概念或誇大保險責任,宣稱投資項目(財產)或資金安全由保險公司保障,進行非法集資;偽造保險協議,對外謊稱保險公司為投資人提供信用履約保證保險,同時以高息為誘餌開展P2P業務;假借保險名義,以籌建相互保險公司、獲取高額投資收益為名吸引社會公眾投資,或者以"互助計劃"、眾籌等為噱頭,藉助保險名義進行不實宣傳,涉嫌誘導社會公眾參與非法集資。


消費提示——

保險消費者應注意防範非法集資的要點:

非法集資涉及金額高、涉及面廣、危害性大,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共同預防,堅決打擊。保險消費者要其實提高風險防範意識和風險識別能力,在消費過程中力爭做到"三看二思等一等"並配合做好交費,配合做好回訪工作。

"三看":一看融資是否具備合法性。二看宣傳內容與項目的真實性。三看集資主體面向人群的特徵。

"二思":一思自己是否真正瞭解該產品及市場行情,產品是否符合市場。二思自身經濟能力是否具備抗風險能力,切勿盲目投資。

"等一等":遇到投資集資類宣傳,要深思熟慮,避免頭腦發熱。通過正規渠道諮詢金融專業人士,獲取投資的專業知識支持,不可盲目輕信熟人介紹、造勢宣傳。


消費提示——

投資理財應注意如下事項:

1、不要輕易相信所謂的高息"保險"、高息"理財",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

2、不被小禮品打動,不接收"先返息"之類的誘餌,記住天上不會掉餡餅。

3、要通過正規渠道購買金融產品。不與銀行、保險從業人員個人簽訂投資理財協議,不接收從業人員個人出具的任何收據、欠條;購買保險過程中要儘量做到"三查、兩配合",即通過保險公司網站、客戶熱線或監管部門、保險行業協會網站查人員、查產品、查單證,配合做好轉賬繳費及回訪。

4、注意保護個人信息,關注政府部門發佈的非法集資風險提示,遇到涉嫌非法集資行為及時舉報投訴。

(來源:甘肅省保險行業協會 甘肅省消費者協會保險行業協會消費維權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