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設計漫談,第二回:設計江湖風雲突變,神兵利器相繼問世

平面設計漫談,第二回:設計江湖風雲突變,神兵利器相繼問世

書歸正傳,接演前文。

第一回我們已經說出了“設計”從古至今的差異是:從牆上走到紙上,從山洞走向學校。儘管各個時期設計的載體不同,工具有異,但是人們對美的追求不變,人們對“設”與“計”的理解不斷寬泛,設計之江湖不斷風起雲湧,緊著著神兵利器相繼問世。

包豪斯學校的絕對權威誰能挑戰?

在各種神兵利器相繼問世之前,我們不得不再次提到上一回文章中的“包豪斯”學校和第一次工業革命。十八世紀中期,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機器出現。資本家相繼誕生,資本家的心態,你們懂的。他們追逐的是產品數量、質量和銷量。基本不會關心產品的賣相和附加值。這不是巧了嗎?文藝基因頂級牛叉的歐洲人,尤其是很大一部分文藝青年對這種沒有靈魂的“工業產品”能看得下去嗎?肯定是嗤之以鼻的啊!他們關注的點正好就是產品賣相這個話題。於是這群閒得蛋疼(高瞻遠矚)

的文藝青年開始想辦法如何讓這些冷冰冰的“工業品”變得更有靈魂,更有賣相,再順便從資本家這裡掙點小錢!二者一拍即合,甚至如膠似漆。“設計師”就此成為一種獨立的職業出現了。

平面設計漫談,第二回:設計江湖風雲突變,神兵利器相繼問世

天啊,居然是先有的設計師,再有的設計教育嗎?是的。這就是教育的規律所在。設計的江湖當然也是沿襲了這個傳統。都是先有人才需求,再有相關的教育出現。但是設計應該怎麼做?設計的邏輯依據在哪裡?設計的原理何在?技能去哪裡學?跟誰學?總不能依舊像上古時代的人們那樣在牆上畫吧?在牆上畫得再好也變不成錢啊!這一連串的問題出現後,包豪斯學校於1860年,踩著歷史的車輪,擔著藝術的重任,挑起設計的大梁(準確說是商業設計的大梁)應運而生了。他們開始梳理文藝理論,創建基礎課程,傳遞設計理念......

平面設計漫談,第二回:設計江湖風雲突變,神兵利器相繼問世

關於這所學校有幾個很關鍵的時間節點希望初入江湖的人仔細瞭解一下。畢竟,學過平面設計史的同學都知道,下面這些知識點是老師敲黑板的重點,是能夠影響學分的。

關於包豪斯的幾個關鍵時間節點

■1860年,大公爵薩克森美術學校(Großherzoglich-Saechsische Kunstschule)成立,這是包豪斯的前身;

■1919年愚人節那天,包豪斯國立建築學院在大公爵薩克森美術學校基礎上開了個玩笑,宣佈誕生;

■1919年—1924年是魏瑪時期的包豪斯。實行藝術家與手工匠師分授課業,創造了藝術教育與手工製作相結合的新型教育方式。與其說這是藝術教育與手工製作相結合,不如說這是設計應該遵從市場需求,因為他們所做的很多手工都是產品包裝哦。這叫啥?這就是設計的與時俱進。
■1925年—1930年是德索時期的包豪斯,這一時期的包豪斯進一步探索“與時俱進、因時制宜”的經營和教學策略,實現了設計與製作教學一體化,設計教育體系和課程設置更加完善。


■1931年—1933年是柏林時期的包豪斯,這一時期的包豪斯將重點轉向建築教育,這是他們開的另一個玩笑。前後兩個玩笑雖然沒有連續的因果關係,但是1933年,被法西斯查封,學校停止教學。

法西斯的到來,雖然讓學校熄火了,查封停辦了,幾乎到了滅頂之災,但人家光環還在呀,地位不減呀,權威傲立,秒殺一切。一直到了東西兩德經歷了“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歷史規律之後,包豪斯學校於1995年至1996年,穿過歷史的重重迷霧,一步步突出重圍,一下子鳥槍換炮,再一次全新升級,一所嶄新的包豪斯大學(Bauhaus-Universität )開張在即。這次設計江湖的風雲變幻標誌著現代設計教育的誕生。可見,包豪斯對世界現代設計的發展產生了多麼深遠的影響。

好,現在我們說一說在“包豪斯”學校裡,原來那些閒得蛋疼(高瞻遠矚)的前輩們,是如何學習和傳承平面設計的?

從閒得蛋疼到畫得手疼!!!

包豪斯在教學方面,真正的設計江湖開創者一個個都賊清醒,賊靈光,賊勤快。

從此不再閒得蛋疼,而是畫得手疼!他們意識到設計這門學問無論是從牆上走到紙上,還是從山洞搬進校園,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都離不開畫畫。於是他們拿起圓規、量尺(據說還用了當時精度最高的遊標卡尺)以及各種畫筆(炭筆、鉛筆、粉筆、羽毛筆、蠟筆、水彩筆.......)、噴筆、顏料(工業顏料和礦物顏料都在用)開始畫。下面這些畫就是當時的開創者畫得手疼的創舉,你看出個什麼所以然來了呢?

平面設計漫談,第二回:設計江湖風雲突變,神兵利器相繼問世

如果你沒看出來,那就看看他們都教些什麼?學生們學些什麼?

包豪斯的課程範圍包括創作工作的一切實際的和科學的領域,建築、繪畫、雕刻及手工藝的所有分支,學生要學習手工藝、素描和繪畫以及科學和理論。課程包括初步課程教育(構成、素插、解剖等)、理論教育(設計及美術史論、美術及構圖原理等)......等多方面的課程。(奚傳績《設計藝術經典論著選讀》)

平面設計漫談,第二回:設計江湖風雲突變,神兵利器相繼問世

設計江湖是永無安寧的江湖

從上面的圖我們看得出,想要打進設計江湖基本靠手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但是江湖上的事,從來不少,更不怕事多,也從來不怕創新。在包豪斯準備正式突出重圍的時候,米國有個牛人也深受機器大工業的影響,背地裡也開始搞了些重要的事情。這個人就是托馬斯·諾爾,photoshop的重要創始人。經過托馬斯·諾爾和他的弟弟約翰·諾爾的努力,photoshop版本1.0.7於1990年2月正式發行。這個東西也是設計江湖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有多重要呢?

平面設計漫談,第二回:設計江湖風雲突變,神兵利器相繼問世

江湖中人曾這樣形容過:“photoshop簡直就是神兵利器,是一個能夠產生化學反應的軟件,是一個完全能夠影響設計行業的偉大創舉。對於設計師而言,它的出現讓刀耕火種的低級文明一下進入到現代化的電氣文明。

好了,設計江湖到此為止已經風起雲湧,顯示出即將大亂的勢頭。後來Adobe公司收購了這個軟件的版權,這就更意味著設計江湖的兵器譜上,列入了一種叫“Computer”的新玩意兒。不得不感慨,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時間,腰仗“Computer”神劍的新時代設計師,在各高校、職校、電腦學校的孕育下,如打穀場上的麻雀一般,跑出來黑壓壓的一片,設計江湖風雲真的迎來了突變。

江湖大佬為了刷新江湖地位,新舊勢力、各門各派在此後長達十幾年的時間裡激烈廝殺,包括Adobe在內的新生代們,在基於PC神器的基礎上,繼承傳統,紛紛亮劍,相繼開發出AI、CDR、3DMAX等等外功套路。

插播一個故事:2004年,一位設計界的上神坐著火車唱著歌來到成都,開啟了他的設計創想之旅。他在錦城藝術宮講臺上,對著站無虛席的觀眾席說出了一句非常具有啟示意義的話:

我不會用電腦,也不會用軟件,但我相信現代科技會讓設計表現變得更加美好,但它們取代不了創作藝術。

很遺憾的是,在我第一次向藝術設計(平面設計)的學生講出上面這個故事的時候,他們好像不以為然。我接著追問是否知道一位叫福田繁雄的前輩,結果無一人知曉;再問是否知道世界三大平面設計師,學生一臉茫然。面對滿覆塵埃的傳統設計理論,學生們更感興趣的是,老師,告訴我,這學期我們要學哪些軟件?

面對問題,我有一些無力感和不屑之情。我並不是不懂設計基礎與設計工具之間的關係,但是當設計江湖已然大亂的時候,你的任何解釋都可能會顯得蒼白無力,極度羸弱。至此,設計江湖上留下一個疑問:學設計應該先學軟件還是先學畫畫?

平面設計漫談,第二回:設計江湖風雲突變,神兵利器相繼問世

俗話說: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自高。設計江湖上這些漫天的麻雀們,以及沾染了新時代江湖習氣的老師們帶著疑問一路追尋,時而高歌猛進,時而左顧右盼,時而超凡脫俗,時而混沌迷茫......

他們的廝殺大戰能否在新的歷史潮流中推動設計江湖的進步?

設計江湖究竟會有什麼驚天動地的變革?

麻雀們能否找到成為鳳凰的捷徑?

設計江湖中真正的鳳凰在哪裡?

鳳凰是否存在?...... ......

欲知後事如何,敬請期待下回分解:平面設計漫談第三回!

平面設計漫談,第二回:設計江湖風雲突變,神兵利器相繼問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