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突然“闖入”我軍前線指揮部門的電子設備

說是突然“闖入“,是因為我們對每次新出現在機關的電子設備新鮮勁兒還沒過去,另一個新設備又出現了,眼睛和觀念有點應接不暇的感覺,雖然現在看來都落後了,但當時絕對都是“高科技”。

一九八五年三月份,我們師開到雲南文山戰前集結地域,開始戰前訓練。師機關在一個小村鎮展開後,通信營很快就完成了有線通信線路佈設,此時我們開始意識到,一些裝備與我們平時在後方訓練時見過的完全不同了,感覺都是些從倉庫中拿出的好東西,先說手搖電話機,以前在後方見到的都是野戰款綠盒子,如今從機關到直屬隊,都用上了黑色小巧的手搖座機,而且搖柄力道很輕,不必像以前那樣要按住電話機才能搖,總機班操作的移動式總機艙更新鮮,體積小到像一個每邊長兩米的立方體盒子,盒子下面帶四個輪子,一輛挎鬥摩托車就能拖動,裡面僅能容下兩個接線員,接線方式也不是立面插線,而是平面上的一片白色平板塑料開關,開關上可用筆寫上單位名稱,起初接線員都這麼寫,後來發現手上有汗,時間不長字跡就模糊了,改為貼膠布,膠布上寫上字不容易模糊,總機艙的出現,可以讓通信營選擇總機位置不再費腦筋,路旁田邊,有點兒空地就能停,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選擇距離各終端平均距離最近的最佳地點設置總機,架線效率提高了一大截,機關和直屬隊住的大都是徵用的民房,佈局依山傍水的很不規律,要不是用上了這移動式總機,光佈設線路就夠通信營麻煩的。總機艙唯一的不足就是沒有電扇,更別說空調了,雲貴高原那烈日下一曬,總機艙裡的窗戶都打開也白搭,整個一蒸籠,幸虧在集結地域只有兩個月,到前線後總機班就固定在板房裡了,沒再見到移動式總機艙出現,後來也沒見到過,就這麼消失了。

然後就是作訓科有了一臺電腦和針式打印機,這東西新鮮,一下子就把打字室打字員的工作給頂了,打出的字體也漂亮多樣,字號大小可調,針式打印機可以直接打印蠟紙,司令部的文件蠟紙打印的活兒立馬兒都往這兒轉,一下子就讓打字室打字員轉行了,但此時的電腦除了打字還真沒派上其它用場,就算有人用來打印了一幅蒙娜麗莎圖像,那也是用字符的點陣組成的,仍屬於打字,不過這電腦在休閒娛樂方面倒是用上了,能玩遊戲,當時風靡的遊戲有吃豆子、打飛碟和十項全能,一個遊戲一張軟盤,5.25英寸360K的大軟盤,電腦沒硬盤,開機要先在上面的軟驅內(A驅)插進系統引導軟盤,就是DOS盤,系統引導成功後,再把遊戲軟盤插入下面的軟驅(B驅),進入遊戲程序才可以開始玩兒,儘管今天看來夠麻煩,可當時誰也沒見過電子遊戲,沒想到這東西這麼好玩兒。

五月份,我們進入前線接防,偵查科又出現了新玩意兒,是上級配發的進口傳真機,很小,後來這東西普及了才知道,當時用的是最簡單的廉價款,但這已經不得了了,上級下發的敵情通報隨時可達,自動接收,我軍截獲的敵軍通信電文內容翻譯件在最短的時間內就能通過這小東西傳遍前線各部隊指揮所,相比而言,當時仍在使用的電傳裝備就太落後了,給大家形容一下,那東西有一個與中文打字機相仿的大筒子,把文件固定在上面,然後筒子一通轉,下面有個光電管和透鏡,用線式點掃描的方式把文件上的黑白區域變成電信號發出去,還有個蜂鳴器轉一圈就嘀一聲,傳送一頁文件要幾分鐘,那個歐陽費勁啊,比起偵查科這個幾秒鐘就搞定的傳真機就好比一個拿石頭,一個拿槍。

沒過多久,群聯科又冒出個複印機來,這玩意兒讓大家嘖嘖稱奇,太好用了,覺得這簡直就是個能抄會寫還會畫的機器人啊,從電腦到複印機,當時大家都趕時髦的學會一個詞兒“拷貝”,有沒學過英語的還跟著別人經常整出個標準發音“尻佩”,今天想來挺搞笑。當時的複印機除了工作用來複印各種文檔,業餘就是給大家複印各種照片了,但複印照片不容易,主要是灰度很難掌握,重了複印出的照片像版畫,輕了像素描。

接下來上級下發了一套攝錄編系統,彩色攝像機、編輯機和錄像機,這東西好,直接把前線的各種需要記錄的事件都留下了影像資料,但最重要的是對作戰計劃和指揮效率提高起到了極大作用,這套系統一下來就配給了作訓科,從此每次重大軍事行動開始前的組織計劃階段,攝錄人員都會從前線陣地角度拍攝大量圖像資料,從首長到參謀每天都聚在電視屏幕前研究前線的地形情況,還能反覆觀看討論,幾乎等於天天親臨陣地觀察。

但一邊看那二十幾英寸的電視屏幕(當時算大的),一邊看巨大的地圖,實在不方便,接下來好東西又出場了,是進口的投影機,擁有紅綠藍光三個大鏡頭的投影機,不過這投影機調校挺麻煩,三個鏡頭投出的畫面必須高度重疊對焦準確才能構成清晰的彩色影像,稍微有偏差就出現重影,顏色也亂套了,因為投影機位置沒法絕對固定,稍一移動就會改變與屏幕的距離,就要重新調整三個鏡頭投出的畫面重疊和對焦,儘管麻煩,但召開作戰會議時大家可以不必聚在電視機屏幕前看圖像資料了,可以一邊對照地圖,一邊觀看投影屏幕,效率大幅提高。

半年後,最有意義的我軍信息網絡終端鋪設到師級機關了,作訓科幾個一年前到職的計算機專業大學生參謀終於等來了他們的“武器”,終端電腦是單色顯示器的一體機,即鍵盤、機箱和顯示器是一體的,記得每天聯網調校時,就像進入一個網絡聊天室,在全國各地的軍事單位師以上機關的操作人員發送五花八門的測試信息,為防止某個終端具有“通電全國”的能力,同時共享信息的終端數量是受到控制的,這東西好啊,我們在前線的任何信息,總部首長都能及時掌握,還不存在越級上報的問題,後來九十年代我在地方院校工作時,那時學校有個機房能供學生上機練習就很好了,隨後互聯網才開始普及,記得同事當時看我是轉業幹部,以為轉業幹部都是大老粗,就問我見過電腦網絡麼,我一笑,沒回答,心想老子八六年在前線就見過了。


八十年代突然“闖入”我軍前線指揮部門的電子設備

那時的電腦太新鮮,太吸引人


八十年代突然“闖入”我軍前線指揮部門的電子設備

八十年代的軍網終端類似這樣的電腦,但屏幕顯示的是綠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