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體會不到養魚的樂趣?因為鑽到某些理論中,再也出不來了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

飼養觀賞魚的樂趣到底多還是不多?相信很多的新魚友們一定會有自己的感悟。

但是據我觀察來看,大約也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新魚友們,根本就沒有體會到飼養觀賞魚的樂趣,飼養觀賞魚給他們所帶來的好像是無盡的煩惱和憂慮,在和諸多的新魚友交談中,有的令我感覺到他們已經到了接近崩潰的邊緣

為什麼體會不到養魚的樂趣?因為鑽到某些理論中,再也出不來了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為什麼本來應該是一個輕鬆、愉快地事情,導致了我們面臨如此悲慘的境地,這個詞沒有用錯,就是如此悲慘的境地,原因到底會在哪裡?

細想起來,就是因為有太多的所謂理論做引導,使我們在觀賞魚的飼養中誤入了歧途。

第一個最該封殺的理論:過度誇張的硝化細菌理論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也談到了這個問題,無論是老魚友們如何去苦口婆心的勸說,很多新魚友對此還是會深信不疑,我也在無數的文章中多次聲明過這個問題:

一、硝化細菌不淨水

硝化細菌的作用只是可以去除水中的毒素,它絕對不會淨化水質,但是去除水中毒素的方法,未必只有非要去培養硝化細菌這一種,我們從根上就做錯了,

一次簡單的抽底換水或者定期換水,能抵得過多少瓶硝化細菌?

大家想過這個問題嗎?找個科學家算算帳去吧。

為什麼體會不到養魚的樂趣?因為鑽到某些理論中,再也出不來了

二、硝化細菌不治病

其次,硝化細菌不是藥,它根本不治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們還趕不上個乳酸菌,那個東西有時候還是可以調理觀賞魚腸胃的,但是硝化細菌算個啥,毛都不是。

三、自然界、水體中到處都有,沒必要刻意培養

這個我也說過很多次了,不再囉嗦。

第二個錯誤的理論:濾材越多,水泵功率越大越好

純屬胡說八道,如果大家還不相信,可以去問問諮詢過我的魚友,有多少是因為過濾功率太大,氧氣量太多,從而導致魚缸內的水質渾濁?這些魚友在我的建議下,降低了水泵和氧氣的功率後,水質全部迅速恢復。

第二點就是盲目的追求濾材過多過於高檔就可以飼養好觀賞魚,由於我們的關注點全部轉向了濾槽和濾材,使我們自己再也不去注意合理的觀賞魚飼養習慣

再也不去注意觀賞魚的飼養密度,最終導致水質無法處理,濾材大量浪費,觀賞魚仍然患病或者死亡。

為什麼體會不到養魚的樂趣?因為鑽到某些理論中,再也出不來了

對於傳統金魚和很多的小型觀賞魚,根本不需要過大的水流,這些觀賞魚都被我們的過濾系統給養廢了,只有部分溪流原生魚和一些大型觀賞魚,有一些品種喜歡較大的水流和強大的過濾系統,我們要分開來看。

第三個錯誤理論:養魚先養水,就可以忽略對於觀賞魚狀態的觀察

養魚先養水沒有錯,但是養水問題本來是個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問題,被魚友和一些不良魚商們,搞得過於複雜和無限擴大……

因為現在的觀賞魚用藥太多,毛病太多,大量的病魚存在於市場,這就導致我們如果去過度關注觀賞魚的話,可能很多有病的觀賞魚根本就賣不出去。

所以說,最好的轉移視線的方法,就是拋出來一個絕招:養魚先養水,而且要有硝化細菌要有高檔濾材的魚缸系統才是一級棒,即使我們把觀賞魚養死了,那也是水質不好的原因,與觀賞魚的體質沒有任何關係。

為什麼體會不到養魚的樂趣?因為鑽到某些理論中,再也出不來了

但事實是,這個理論讓我們完全忽視了觀賞魚的挑選和購買原則,再也不去注意到我們魚缸裡觀賞魚的狀態,只去過分注重所謂的魚缸水質,最後讓我們的錢財和觀賞魚一起為所謂的養水理論陪葬。

養水和選魚,這本來應該是一個多向選擇題,但是硬生生被養水理論給我們整成了單項選擇題,正如昨天流行的一幅調查問卷,看過的魚友應該深有感觸,我就不多說了。

第四個錯誤理論:盲目的追求空氣魚缸

因為要達到一個空氣魚缸的欣賞效果,很多魚友可以去在魚缸過濾上進行大量的投資,可以去購買各種高檔的試劑和濾材,繼而完全忽視掉我們魚缸裡的觀賞魚,根本不懂得去觀察魚缸裡觀賞魚的一舉一動。

觀賞魚本身在魚缸裡吃喝拉撒,必定會有一定的代謝物和垃圾存在,真正意義上的空氣魚缸根本不存在。

而且真正的飼養觀賞魚的高手,都知道飼養觀賞魚的水質,絕對不是,也不可能達到空氣魚缸的狀態,要想達到那種狀態,如果飼養密度不降,我們只能從觀賞魚的食物中找到突破口,那就是降低投餵量,我們但凡有點腦子的也應該知道,網上的很多空氣魚缸只是暫時性的擺拍而已,只在那一刻達到空氣魚缸的效果罷了。

為什麼體會不到養魚的樂趣?因為鑽到某些理論中,再也出不來了

如果長期以往,觀賞魚的體質就會完蛋,水質再好,那只是觀賞魚的一個生活環境,並不代表觀賞魚只要喝水就能有很好的體質。

因此來說,過度追求空氣魚缸的效果,等同於殺魚,當然這其中一定會有一個度,水清魚亮誰都喜歡,過於追求就是物極必反。

第五個錯誤理論:不注重養魚,就盲目的研究各種魚藥

我們不是科學家、醫學家、生物學家、化學家,我們所需要的應該是踏踏實實的做好選魚的工作做好睏水、換水、餵食等觀賞魚水質的日常維護工作,正確的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來防治觀賞魚的疾病,甚至於根本不需要去給觀賞魚隨便用藥。

而有些魚友反而對於各種魚藥朗朗上口、津津樂道,一股腦的鑽到了各種魚藥的研究中再也出不來了,我們不是專業的觀賞魚研究人員,我們只是個觀賞魚的普通愛好者,愛好者需要知道的東西並不需要太多,過猶不及。

為什麼體會不到養魚的樂趣?因為鑽到某些理論中,再也出不來了

否則的話,我們必定會走向另一個極端,那就是

只要看到自己的觀賞魚有病,我們的手就開始發癢,然後就往魚缸裡去亂下藥。

說句不好聽的,世界級的科學家連個小病毒還沒徹底擺平呢,我們倒是很有勇氣,連給觀賞魚治病的各種魚藥都能瞭解的頭頭是道,難道說觀賞魚身上的病毒和細菌是你家生產的?實在是沒有那個必要,不是說觀賞魚不需要魚藥,但是我們的研究重點有點走偏了。

根據我們自己的實踐經驗,針對自己的觀賞魚秉性和脾氣,探索適合自己觀賞魚的飼養之道,不必再去為使用各種魚藥而大傷腦筋,這才是我們普通觀賞魚愛好者最應該做到的啊。

任何一種藥物,只要是存在於世,必定會有其優缺點,這個優缺點和治療效果,是需要像醫學一樣,不斷在觀賞魚的身上進行各種臨床實踐而得來的,多餘的話我不想再說。

換而言之,沒有不好的魚藥,但是,絕對有永遠也治不好的魚病

因此預防為主,才是飼養觀賞魚用藥的第一選擇。

為什麼體會不到養魚的樂趣?因為鑽到某些理論中,再也出不來了

如果我們不去盲目的信奉硝化細菌理論,盲目的追求空氣魚缸,盲目的折騰過濾系統的話,我們的注意力都會轉移到觀賞魚的身上,轉移到如何選魚和它們體質的培養上

哪裡用得著那麼多的魚藥?

第四個錯誤理論:養魚不困水,添加試劑就可以

關於這一點我們也要分開來看,但是無論怎麼分開看,困水也是百分百正確,所有的不困水就可以養魚的理論,都是為我們的懶惰尋找藉口罷了

確實有的魚友不困水也能飼養的很好,但那只是特例,絕對不是公例,飼養觀賞魚因為不困水而導致的水質渾濁期,正好為了什麼水質穩定劑、淨水劑、硝化細菌理論等,找到了合理使用它們更為充分的理由。

第五個錯誤理論:飼養觀賞魚永遠不用換水

其實這個理論絕對是相當的正確的,我們在搭上了各種試劑、各種設備,和各種濾材還有免換水魚缸的錢財之後,然後再去換魚,何樂而不為呢?至於最後到底是誰樂了,我就不知道了。

為什麼體會不到養魚的樂趣?因為鑽到某些理論中,再也出不來了

所以說,飼養觀賞魚永遠不換水,我們就可以隨時換魚了,徹底避免了我們的視覺疲憊這個問題。

好吧,我也不想再多說了,再說起來就沒完沒了,就此打住吧,總而言之一句話,為什麼我們飼養觀賞魚不快樂?

第六個錯誤理論:我們自己的定位錯了

為什麼很多的新魚友總是悶悶不樂,頻繁遭遇到各種挫折?除了上述理論我們不能去一分為二的看待以外,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

我們只是一個觀賞魚愛好者,卻總想做著觀賞魚飼養專家的事沒有搞好我們自己的定位罷了。

觀賞魚愛好者應該做的事情,就是讓自己養成一個良好的觀賞魚飼養習慣好好選魚、好好正確的養水、好好餵魚,讓它們少得病或者不得病,這就是最為簡單和實用的方法。

為什麼體會不到養魚的樂趣?因為鑽到某些理論中,再也出不來了

擺正自己的心態,偶爾死兩條魚不是什麼大事,我們沒有必要去過於介懷,把自己的心態放下來,所有的煩惱都會煙消雲散。

但是,如果因為我們被別人給洗腦了,一頭栽到了某個理論裡出不來了,開始走極端了,最終導致觀賞魚的死亡,我們冤,還是不冤呢?

我不知道,各位新魚友們自己看著辦去吧。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