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你餓:為什麼中國式親情,總愛用爭吵來表達

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你餓:為什麼中國式親情,總愛用爭吵來表達

《囧媽》

新型肺炎疫情蔓延,七部賀歲片紛紛緊急撤檔。1月25日,《囧媽》在線上平臺如期免費上映,這讓眾多百無聊賴的中國人感受到一絲寒冬裡的溫暖。

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你餓:為什麼中國式親情,總愛用爭吵來表達

寒冬裡的一絲溫暖

影片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準備飛去美國挽回婚姻的徐伊萬為了取護照,被困在北上的綠皮火車上,不得不陪伴母親盧小花去莫斯科演出。一箇中年危機的兒子,一個過度自我的母親,平日裡本就缺乏溝通,如今卻擠在狹小的臥鋪裡,一路走一路爭吵,將中國式親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囧媽》裡的這個媽,誇張又真實。有點作,也有點神經質,笑點裡帶著心酸,心酸裡伴發思考,相信這也是很多家庭親子關係的真實寫照。

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你餓:為什麼中國式親情,總愛用爭吵來表達

《囧媽》裡的這個媽,誇張又真實

父母在等孩子一聲謝謝,孩子在等父母一個道歉

中國式的親子關係,一直都有很強的控制感。父母覺得孩子永遠長不大,子女覺得父母總是很固執。他們對彼此的愛,在相愛相殺的日常裡痛著並溫暖著。

● 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你餓

“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你餓,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媽媽們對子女最大的關心,就是表現在吃和穿上。電影裡母子間的每一個互動都讓人眼熟,伊萬面朝車窗用電話談工作,坐在旁邊的媽媽費力地一個接一個往他嘴裡塞小番茄,然後用紙巾擦擦嘴,然後又是一個煮雞蛋。

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你餓:為什麼中國式親情,總愛用爭吵來表達

“你能不能不要在我發語音的時候塞吃的?”

那陣勢,恨不能直接給兒子裝個拉鍊,把世上所有好吃的一古腦全填進去。兒子很不耐煩:“你能不能不要在我發語音的時候塞吃的?”

囧媽反而振振有詞:“一直打手機會得老年痴呆的!”她順手搶過兒子手機,手一滑,手機掉進桌上的泡麵桶裡。

不僅是吃,囧媽對兒子的喝也毫不含糊。她不重樣地做出薏仁水、芝麻糊、枸杞茶等養生飲料,輪番送到兒子嘴邊。“申時喝水利膀胱”,甚至幾點喝水幾點排尿也有講究。她真的恨不能早已成年的兒子,一言一行都活成她規劃的模板的樣子。

俗話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當伊萬忍無可忍的時候,偷了媽媽放在臥鋪下面小番茄,一顆一顆扔出車窗外,臉上露出了孩子般得意的笑容。

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你餓:為什麼中國式親情,總愛用爭吵來表達

媽媽眼裡永遠的孩子

● “我知道你嫌我煩,可媽媽無非就是為你好。”

因為太多人心中都有一位相似的媽媽,影片中黃梅瑩飾演的媽媽引起觀眾的強烈共鳴。媽媽們往往打著“為你好”的旗號,時時處處操控著孩子的人生,把孩子的心越推越遠。

在火車上,囧媽第一眼見到兒子,立刻眉開眼笑,那份欣喜絕對是從內心深處發出來的。可一轉身就忍不住開啟了嘮叨模式,一邊花式投餵一邊又嫌他胖得像孕婦,一會兒“背乘法口訣”一會兒又催他做試管嬰兒,特別是見到伊萬跟俄羅斯美女走得近,她就專斷地認為“那個女的給你下了藥”“她是個賊”!

總之,在她眼裡,她的兒子不但沒有長大,周圍還佈滿了陷阱,時時刻刻離不開她的指引和保護。面對媽媽的無厘頭,伊萬一次次大聲嘶吼“我已經受夠了和你爭吵”“在這列火車上,你和我的距離要超過十米”“我要逃離,我要浪跡天涯”!

其實,在這之前,伊萬的心已經逃得很遠了,他平時很少回家,只是給媽媽請了一個自認為滿意的保姆,以至於他的老婆都看不下去,發出“你能抱抱你媽媽嗎”的靈魂拷問。

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你餓:為什麼中國式親情,總愛用爭吵來表達

你能抱抱你媽媽嗎?

● 一個家裡,你最討厭誰,往往你就最像誰

一個家庭的情感模式,一般都有代際遺傳性。電影裡的徐伊萬和囧媽就是典型的例子。伊萬嫌老媽太有控制慾,不論對丈夫還是兒子,時時刻刻得按照她的節奏來,總想把伊萬打造成她心目中的兒子形象。在爭吵中,他是這麼說的:

“這就是我們之間的問題。你心裡住著一個幻想出來的兒子,他應該吃幾塊紅燒肉,臉上的肉是橫著長還是豎著長,什麼時候要孩子,膀胱幾點鐘排水,你全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呢?這麼多年過去了,難道你沒有發現嗎,我並不是那個你想象中的兒子。”

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你餓:為什麼中國式親情,總愛用爭吵來表達

派人破壞老婆的生意談判

其實,徐伊萬在和妻子的婚姻中,不自覺地複製了他老媽的性格,他對妻子的工作、喜好、乃至生活細節,無一不是全盤操控,做生意哪怕自己賠錢也不能讓妻子賺到錢。他把從媽媽那裡承受的壓力,原原本本地轉嫁給自己的老婆,連他情急之下懟媽媽的那句話,都跟老婆懟他的口氣完全一樣:

“這就是我們倆之間的問題。你心裡面長了一個幻想的老婆,她應該喜歡什麼,討厭什麼,該怎麼說話,你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呢?這麼多年了,你難道還沒有意識到我不是你想的那個人嗎?”

在我們身邊的家庭中,親子之間太多這樣愛的廝殺。如果有一天發現自己至親骨肉變得越來越不可愛,你得好好審視一下自己,也許你的身上也隱藏著和他一樣一樣的致命缺點。

相愛相殺的中國式親情,折射出兩代人兩種不同價值觀的衝突

在現實生活中,太多父母模糊了愛的界限,他們過多幹預子女的生活,一方面讓子女喪失了對父母的親近感,成年後紛紛選擇逃離,另一方面,因缺乏獨立生活的經驗,孩子們人格扭曲,在他們將來的人生中投下陰影。

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你餓:為什麼中國式親情,總愛用爭吵來表達

相愛相殺的中國式親情

徐伊萬正是這樣的例子。他被母親一手帶大,成年後卻很少回家,六天六夜的莫斯科旅途成了他上大學20年來跟母親最長的一次相處;在婚姻裡,他不自覺地控制著妻子,妻子不堪忍受決意去美國發展,他仍然糾纏不休,希望妻子能回心轉意。

這是一種極度擰巴的親密關係:一方極力控制,另一方卻瘋狂逃離。在《傲慢與偏見》中,簡·奧斯汀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明明有愛的兩個人,卻無法跨越自尊與誤會的門檻,面對面地表達出愛意呢?

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你餓:為什麼中國式親情,總愛用爭吵來表達

你敢不敢把你的愛告訴你媽媽?

在這部影片中,囧媽和伊萬用精湛的演技回答了這個問題,答案是,兩代人之間兩種不同價值觀的衝突。

伊萬們成長於改革開放的時代,龐大的信息量滋養著他們的大腦,使他們習慣獨立判斷,願意承擔責任,因此形成了現代人格,即自我本位的價值觀;但母親們則不同,她們揹負著幾千年來的傳統習俗,堅守著傳統人格,即家庭本位的價值觀。

在經濟學中,有一個著名的案例:籃球巨星喬丹是否應親自打理自家的草坪?結論是,喬丹年收入3千萬美元,平均每個小時3425美元。如果他把割草坪的時間用來訓練,他將獲得更多收入。所以他親自割草坪是純粹的浪費,而且剝奪了低收入人群的工作權。

可從家庭本位來看,很明顯這是一個經不住推敲的結論:人不只是賺錢的動物,還有感情的需要,親情需要通過親自參與、親手操作來維繫。這就好比,在中國人看來,買來的水餃永遠無法和家裡包的餃子相提並論,前者之所以味道寡淡,因為它沒有親情的投入。

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你餓:為什麼中國式親情,總愛用爭吵來表達

人不只是賺錢的動物,還有感情的需要

說完價值觀,回過頭來再解釋現實中的問題,年輕人往往難以理解,為什麼爸媽的行為總是這麼缺乏理性呢?

在《囧媽》中,囧媽表達出的對兒子的愛總是不合時宜,她將小西紅柿、雞蛋不斷塞入正在打電話的兒子嘴裡,此刻兒子真的需要這些營養嗎?

顯然不是。媽媽看重的,這些東西是自己千辛萬苦帶上火車,並親手料理過的,它們飽含了媽媽的味道。這就解釋了,得知兒子把小西紅柿們扔掉,囧媽為什麼反應那麼強烈:在她心裡,兒子扔掉的是自己對他的愛,作踐的是她自我的一部分。

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你餓:為什麼中國式親情,總愛用爭吵來表達

兒子扔掉的是自己對他的愛

不是《囧媽》太誇張,是媽媽的愛用錯了地方

什麼是喜劇?喜劇一般被叫作笑劇或笑片,通過運用引人發笑的表現方式和表現手法,把戲劇的各個環節,比如語言、動作、人物的外貌及姿態、人物之間的關係、故事情節等加以可笑化,從中產生出滑稽戲謔的效果。

雖然《囧媽》作為一部賀歲喜劇電影,尋求的是歡樂和放鬆,是更強烈的觀賞性和娛樂性,但如果你把囧媽的作和伊萬的鬧騰,看成是製作方為追求喜劇效果的誇大,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他們在戳中大眾笑點的同時,也戳中了大眾淚點,觀眾們在角色裡都看到了自己和媽媽的影子。

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你餓:為什麼中國式親情,總愛用爭吵來表達

我們身邊的一位傳統的媽媽

囧媽不過是我們身邊的一位傳統媽媽,在愛情逝去,婚姻破滅後,孩子成了她生活的重心。好在她還保留著自己的業餘愛好,在異國大舞臺上,一曲《紅莓花兒開》,唱出了她的曾經的青春和完整的自我。

在她神經質的外表下,藏著的是她對兒子深沉的愛。列車到達第一站,伊萬下了火車,她在車窗後面偷偷看著兒子的背影;在俄羅斯新娘舅舅家,伊萬背過身去看妻子發來的信息,她緊張地看著兒子,眼裡滿是擔憂。

可是,無休止的爭吵讓這份愛變得痛苦不堪,在又一次狂風暴雨爆發之後,絕望的囧媽提前下了火車,漫無目的地朝前走。在林海雪原深處,伊萬向母親認錯,囧媽講起自己的青春、愛情與不幸的婚姻。

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你餓:為什麼中國式親情,總愛用爭吵來表達

經過生與死的洗禮

接下來是人熊大戰,經過生與死的洗禮,最後囧媽站上了嚮往已久的國際舞臺。經過這麼多事,囧媽終於明白:做媽媽久了,活著的熱情完全寄託在子女身上,以致忘了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曾經青春的人生,有自己青春的夢想。當燈光照在自己身上,成為舞臺的中心,才恍然大悟,一個人最大的成就是成就自己。

這時的伊萬也解開了心結,同意在離婚申請書上簽字,他說:

“一直以來,我們總是在爭吵。可我們的出發點,都是對彼此的愛。只不過,這份愛,是希望對方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

故事以放手作為結局,母親在自己的圈子和生活裡自得其樂,兒子也將曾經的愛刻在回憶裡,與舊愛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你餓:為什麼中國式親情,總愛用爭吵來表達

愛,是接納和尊重

龍應臺說: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我也是媽媽,願媽媽們看了《囧媽》明白一個道理:愛不是控制,而是給予對方自由。願你從此站在自我本位的立場上,與兒女達成共識,讓親情不再擰巴。

用通俗的語言普及科學育兒知識,關注煙火日常,解決育兒難題。一鍵關注頭條號 ,育兒路上不迷茫。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