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都系坡頭圩大”並非吹水,湛江農村圩市又多又熱鬧

廣東農村的趁圩,就是北方人說的趕集。圩是一種臨時的集市,平時就是普通的街道,圩日就是定期開放的農貿集市。古代商業不發達,農民一般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如果有富餘,到集市上以物換物,換一些自己所缺的生活用品就最好不過了。後來又產生了貨幣,交易就更加便利了。有頭腦有能力的農民,還將貨物遠遠地運到外村進行交易,換取更高的利潤,圩市由此而變得興旺。

說到湛江的圩,最有名的莫過於坡頭圩。“世界都系坡頭圩大”在湛江是家喻戶曉的一句話。雖然關於這句話有很多種來歷,甚至被引申為坡頭人沒見過世面,是井底之蛙,但真實的歷史是,坡頭圩在法國人統治時期確實很厲害。

坡頭圩建圩於明朝,地理位置獨特,地處黃坡、龍頭、乾塘、南三、麻斜的中心地帶,處於吳川、電白來來往於廣州灣、雷州、徐聞、海南的交通要道上。1976年以前,石門大橋未建成時,雷州、徐聞、海南前往省城廣州、珠三角等地都是經此而過的。

坡頭圩農曆一、四、七為圩期。當時油行、飯店、旅舍、商鋪、煙館、賭場、當鋪林立、工商業繁榮,也有了本地的商會。每逢一四七圩期,坡頭圩便吸引了周邊黃坡、龍頭、乾塘、南三、麻斜的鄉親前來趁圩趕集,甚至吸引了化州、廉江等地的客商前來進行商品交易買賣。

坡頭圩的商品主要有食鹽、五糧、三牲六畜。土特產、日用品,甚至是走私的洋紗、洋布、西藥、火水、鎢砂等。賣藥、算命、唱戲、雜耍等江湖上各種人物形形色色。生果、小食、糖水、粥攤應有盡有,人頭湧湧,熱鬧非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