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黃公度《青玉案·鄰雞不管離懷苦》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宋代黃公度《青玉案·鄰雞不管離懷苦》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約在紹興八年(1138)詞人剛登第的時候,與主戰派趙鼎過從甚密,因而遭到秦檜的忌恨。等到詞人離開泉州幕府時,皇帝召他去都城臨安。他在奔赴臨安之前就預感到前途不妙,故作下此詞。黃公度簡介:

黃公度(1109~1156)字師憲,號知稼翁,莆田(今屬福建)人。紹興八年進士第一,籤書平海軍節度判官。後被秦檜誣陷,罷歸。除秘書省正字,罷為主管台州崇道觀。十九年,差通判肇慶府,攝知南恩州。檜死復起,仕至尚書考功員外郎兼金部員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詞》一卷。


青玉案·鄰雞不管離懷苦註釋:


鄰雞不管離懷苦,又還是、催人去。回首高城音信阻。霜橋月館,水村煙市,總是思君處。鄰家的公雞才不管離別的痛苦,還是不停地啼叫,像是在催人離去。回望高城, 音信卻受到阻隔。嚴霜覆蓋的小橋、月光籠罩的驛館、流水環繞的村莊、煙霧濛濛的城市,無一不是思念你的地方。青玉案:詞牌名。

裛(yì)殘別袖燕支雨,謾(mán)留得、愁千縷。欲倩歸鴻分付與。鴻飛不住,倚闌無語,獨立長天暮。 謾分別時,溶有胭脂的淚水紛落如雨,沾溼了衣袖,卻留下了千萬縷哀愁。想請歸鴻捎去我的思念,但是(冷漠無情的)鴻雁卻不肯停留,展翅漸飛漸遠。我倚著欄杆默然無語,獨自佇立在暮色籠罩的長空之下。裛:同“浥”,沾溼。別袖:分別時揮動的衣袖。燕支雨:指夾著胭脂的淚水紛落如雨。燕支:即胭脂。謾:欺騙。倩:請託。歸鴻:南歸的大雁,這裡指回歸京城之人。



黃公度的主要作品有:

青玉案·鄰雞不管離懷苦、暮春山間、卜算子·薄宦各東西、次韻餘子侯遊石泵、賀劉使君、朝中措、陪實之登姜峰絕頂鐫石、朝中措、擬上張丞相、菩薩蠻·眉尖早識愁滋味、南來苦熱戲作二首等。


《青玉案·鄰雞不管離懷苦》由[小孩子點讀]APP - 小學家庭輔導專家,獨家原創整理併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