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7年前的“非典”,從香港保險,看向大陸保險

今年註定是個不太平的年份,新冠疫情肆虐,如今已有全球擴散的趨勢,世衛組織已將疫情全球風險級別由"高"上調為"非常高"。

好在國內疫情已經得到了控制,一切都在開始好轉。

不過,不少人對此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比較擔心,保險業也對保險受到的影響比較擔心。那麼,在疫情衝擊之下,中國的保險會受到怎樣的影響呢?

我們不妨看看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在"非典"時期的保險表現,以此來對"新冠"疫情的影響做一個預測。

一、"非典"時期香港地區的保險表現

香港地區同為"非典"疫情重災區,且保險發展歷史悠久,觀察疫情對保險的影響,香港是一個非常合適的地區。

香港地區"非典"疫情的起始時間為2003.2.15-2003.6.22,3月下旬至4月下旬是最為嚴重的時候,5月份疫情逐漸好轉。

受"非典"疫情影響,人員流動受到管制,香港地區的保險業務員展業困難,保費規模受到極大的衝擊。

03年一季度承保保費明顯下降,二季度的增速仍然很低。直到三季度疫情好轉後,增速開始回升,並在03年下半年形成"報復性的補漲",並一直持續到了04年的整個上半年

。04年一季度,保費同比增長113.62%。

穿越17年前的“非典”,從香港保險,看向大陸保險

"非典"時期香港地區的壽險業務保費變化(來源:華金證券)

從香港地區在"非典"時期的保險表現來看,疫情在短期內會對保險市場造成衝擊,至少持續了半年時間但是保障需求並沒有消失,而是被"延後"了。而且疫情會變成保障意識的催化劑,刺激居民的保險需求,疫情過後的短期內會對保險業務形成"報復性"增長。

此外,疫情影響對保險業而言是一個系統性風險,所有的保險公司都會受到影響,大型上市公司和中小保險公司之間差異不會很大。

這一點從香港地區最大的兩家保險公司——保誠和友邦身上就能看出。

在"非典"時期,兩家公司的市場份額出現小幅下滑,但一直比較平穩。疫情過後也沒有出現"補漲"的情況。2011年之後市場份額開始走強也和疫情沒有關係。

所以在面對此類疫情時,大型保險公司不一定會佔據優勢。

穿越17年前的“非典”,從香港保險,看向大陸保險

香港友邦和保誠的市場份額變化(來源:華金證券)

二、"非典時期"中國大陸的保險表現

"非典"在中國大陸的發展持續了半年多的時間,最早是2002年11月在廣東出現的,2003年2月開始向全國擴散,4月份進入集中爆發期,5月底開始好轉,6月份疫情基本結束。

穿越17年前的“非典”,從香港保險,看向大陸保險

"非典"時期大陸保險的保費變化(來源:華金證券)

從保費上我們可以看到,疫情發生之初,保費規模受到較大沖擊。而從5月份疫情尾聲開始,居民保障需求受到了強烈刺激,健康險保費激增,5月份增速高達309%;與此相比,壽險在疫情過後的反彈則非常有限。

三、參考前五次PHEIC,看"新冠"疫情對國內經濟的影響

此次"新冠"疫情會對國內經濟造成影響嗎?答案是肯定的。

這次"新冠"疫情被世衛組織宣佈為PHEIC,也就是"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穿越17年前的“非典”,從香港保險,看向大陸保險

世衛組織六次宣佈PHEIC(來源:畢馬威)

在這之前,還有五次疫情被世衛組織宣佈為PHEIC,分別是甲型H1N1流感、野生脊灰病毒、寨卡病毒以及兩次埃博拉病毒,且均對宏觀經濟造成了影響。在世界佔據的經濟地位越重,對經濟的影響也就越大。

對經濟影響最大的無疑是甲型H1N1流感,因為該疫情爆發於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

2009年4月疫情爆發之時,美國正處在次貸危機後的經濟谷底,在疫情的雙重影響下,美國2009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速跌至-4.1%,是上世紀經濟危機以來的最低增速。

由於受次貸危機影響,很難單獨將H1N1流感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完全剝離出來,但專家普遍認為H1N1疫情至少拖累了美國GDP增速0.5%

穿越17年前的“非典”,從香港保險,看向大陸保險

H1N1期間美國GDP受損嚴重(來源:致富證券)

除了美國之外,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墨西哥、阿根廷/智利、韓國,因此分別損失GDP的1.0~1.5%, 0.5~1.0%和0.3%。

和03年"非典"時期所不同的是,現在的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世界經濟中的佔比已從2003年的4.3%上升為了2019年的16.3%,翻了將近4倍。"新冠"疫情短期內對經濟的影響無疑將會被放大。

穿越17年前的“非典”,從香港保險,看向大陸保險

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佔比(來源:畢馬威)

而且,我國的產業結構和03年那會也發生了較大變化,第三產業生產總值佔 GDP 的比重從"非典"時期的 39%,上升到了現在的59%。國內GDP主要依靠第三產業拉動

因此,雖然疫情的發展趨勢比較相似,但由於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分量,以及產業結構的變化,可能會導致經濟下滑的幅度更大。

穿越17年前的“非典”,從香港保險,看向大陸保險

2001-2009年各季度GDP增速

保險行業屬於金融服務業,處在第三產業的方陣之中。第三產業會受到較大的影響,保險業自然也無法逃出這個規律。

四、預測"新冠"疫情對國內保險的影響

這次"新冠"疫情的發生時間和走勢和"非典"時期非常相似。在採取嚴格的管控措施之下,疫情對保險業的短期衝擊不可被忽視,業務員培訓、面對面拜訪、簽單、增員等活動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各保險公司今年一季度的開門紅業績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壽險和健康險方面,估計走勢會和"非典"時期接近,呈現先抑後揚的態勢。暫時被延後的保障需求,將在今年二季度中段和三季度迎來爆發。

而且我對健康險的預測更為樂觀。因為2020年和2003年相比,交通運輸條件不可同日而語,"新冠"疫情的擴散範圍也比"非典"時期要更廣,觸達了三、四線城市,這些城市的保險意識相對薄弱,疫情過後,健康險市場有望實現下沉,促進健康險保費強力反彈。

但最終新需求激發出的增量業務,能否完全抵消疫情期間的負面效應,仍有待觀察。

財險方面,預計會受到比壽險和健康險業務更大的影響。因為和財險業務相關性比較大的旅遊、航空和汽車行業,均受到了很大的疫情影響。

中國是最大的境外遊和旅遊支出市場之一,全球支出佔比高達16%;又是是美國之後的第2大航空市場,全球支出佔比同樣達到16%;還是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佔據全球消費的33%。

而這三大市場都受到了疫情的巨大影響,旅遊線路停擺、部分航空線路封閉、看車買車的人劇降。

與之相對應的,旅遊險、航空意外險、車險都會受到較大的影響,而且這三大業務的恢復時間還會和疫情結束時間有一個時間差。因此,今年的財險業務規模預計最終會低於去年。

穿越17年前的“非典”,從香港保險,看向大陸保險

"非典"期間旅遊業受到重挫(來源:致富證券)

最後總結一下,"新冠"疫情比起"非典",對我國經濟的短期影響會更大。受產業結構影響,對第三產業包括保險業的影響也會更深。但"新冠"疫情也讓國民的保障意識提升,尤其是刺激了三、四線城市的保險意識,預計健康險、壽險將在疫情後期開始迎來反彈,但財險將需要花更多時間來恢復正常業務狀態。

穿越17年前的“非典”,從香港保險,看向大陸保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