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刀殺人”是妙計,“借得好刀”是本事,“不被借刀”是智慧


“借刀殺人”是妙計,“借得好刀”是本事,“不被借刀”是智慧

《三十六計》說:“敵已明,友未定,引友殺敵,不自出力,以《損》推演。”意思是:敵人已經明瞭,但自己的朋友或盟友卻還搖擺不定,這時候可以設法引盟友殺敵,不必自己出力,這是從《周易損》卦中推演出來的。這便是我們常說的“借刀殺人”。

“借刀殺人”是妙計,“借得好刀”是本事,“不被借刀”是智慧

三十六計之借“刀”殺人

借刀殺人即借他人之力、他人之口、他人之刀,為自己的發展掃清障礙。達到“不必親行,坐享其利”的目的。這是為了儘可能地保存自己實力而使用的招數。當明瞭敵人動向之後,藉助第三方的力量攻擊敵人,自己則可以在暗中操控,既實現預期目標,又不會損失自己的精力和利益。

在中外軍事史上,假借他人之手,達到自己企圖的成功戰例比比皆是。王允借呂布之手殺了董卓,皇太極利用崇禎皇帝的疑心除掉了袁崇煥,曹操借黃祖的刀殺掉了禰衡……都是自己躲在一邊暗暗指揮,而讓別人扮黑臉,消耗別人的力量,又不會弄髒自己的手,可謂精明絕頂,兩全其美。

“借刀殺人”是妙計,“借得好刀”是本事,“不被借刀”是智慧

袁崇煥被“借刀”謀害

諸葛亮出師南征時,雍闓、高定派兵偷襲蜀軍大營,卻被殺得大敗,許多士兵都被蜀軍生擒活捉。

諸葛亮將雍闓和高定的士兵分別囚禁,然後讓人暗中散佈謠言,說高定的人免死,雍闓的人一個不留,全部殺掉。然後命人將雍闓的兵士帶到帳前詢問。那些兵士都怕殺頭,便稱自己是高定的人。於是諸葛亮假裝相信他們所說,賞給他們酒食,還命人送他們回去。

這些俘虜回到雍闓營中,都說高定背叛了他,投降了敵軍。而諸葛亮又騙真正的高定的士兵說:“雍闓已經準備投降了,並要獻上高定、朱褒的首級。”隨後,諸葛亮又故意把高定的密探誤認為是雍闓的人,讓他轉交一封信給雍闓。信中說,讓雍闓及早下手,殺掉高定。

密探把信交給高定,高定看後大怒,率兵連夜突襲雍闓大營,取下雍闓首級後獻給諸葛亮。而諸葛亮卻說高定是詐降,還說朱褒已經派人送信,說高定與雍闓是生死之交,不會殺掉他,投降蜀軍的。高定聽後怒火中燒,立刻回去帶人攻擊朱褒軍營,將朱褒首級獻給諸葛亮,率領全軍投降了蜀軍。

諸葛亮一連串的連騙帶嚇,挑撥離間,故意在敵人中製造矛盾,埋下猜疑的種子,誘使敵人內部自相殘殺,而對蜀軍真心投誠。不費吹灰之力就實現了目標,除掉了心頭之患。

“借刀殺人”是妙計,“借得好刀”是本事,“不被借刀”是智慧

“借刀高手”諸葛亮

在職場中遇到小人在所難免,很多時候小人做事無所不用其極,如果我們跟小人明刀明槍地硬碰硬難免會身處下風,甚至一敗塗地。這時候就需要用到借刀殺人這條妙計了。

借刀殺人第一步:隱藏自己,敵明我暗,操縱自如。想戰勝小人,就不要把自己亮出來,一方面讓其放下戒心,另一方自己也容易施展。參見《甄嬛傳》前階段甄嬛的韜光養晦、鋒芒不露之計。借刀殺人第二步:找一把“足夠快的刀”。《甄嬛傳》中,皇后娘娘利用甄嬛幹掉華妃,最後卻不想甄嬛利用皇帝將自己打入冷宮,所以,靠譜的“刀”很重要。職場中的快刀非頂頭上司莫屬。借刀殺人第三步:牽絲動線,軟硬兼施,讓刀自己坎向目標。《甄嬛傳》中,無論是針對“妙音娘子”,還是針對華妃娘娘,甄嬛都抓住了皇帝的痛點。“妙音娘子”因假冒甄嬛,又會唱崑曲而受寵,其在一系列的“作死”行為後,甄嬛將倚梅園之事的真相告知皇帝,欺君不容恕,皇帝一怒之下將“妙音娘子”賜死。職場中上司最大沒得說,做好工作得到上司的肯定,做好人情得到上司的真心,揭露小人的惡行是必須的,添油加醋暴露小人的野心也無不可,讓上司感覺到急又感覺到怒還感覺到危,那麼借刀就水到渠成了。

“借刀殺人”是妙計,“借得好刀”是本事,“不被借刀”是智慧

警惕職場“飛刀”

這裡我們要提防一件事情,借刀之時不要被別人當“刀”使了。這就要求我們,平時對他人的挑唆之語有足夠的免疫力;對事實有足夠的洞察力,是非曲直弄清楚;對各種人際、利益關係梳理清晰。做到這樣就不容易被人當刀使了。在現實生活中,“刀”的涵義有很多。金錢、人才、制度、形勢,等等,只要是一切可以藉助利用的外部條件,都可以成為一把鋒利的刀。借得巧妙,用得恰當,就可以獲得奇效。

“借刀殺人”是妙計,“借得好刀”是本事,“不被借刀”是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