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看得明白”,復旦數學教授在空蕩的教室錄製課程板書

手拿白粉筆“噔噔”敲擊黑板,從定義寫到公式,推演步驟清晰明瞭,必要時加以畫圖說明,四塊黑板寫滿擦去又寫滿……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沈維孝正在為《複變函數》課程錄製教學視頻。

“哪一步在先、哪一步在後,推演的過程是怎樣的,PPT可能無法展現出來,而板書不存在這個問題。”接觸線上教學之初,沈維孝嘗試的是PPT錄屏,但在上海數學中心主任李駿教授的建議和中心的技術支持下,他最終還是選擇了錄製板書。

“數學課最重要的是給學生展示思維的過程,而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點。”在沈維孝看來,板書能將思路展示得清晰流暢,“讓學生看得明白”,這是他從教以來一直堅持板書授課的原因。

視頻中,沈維孝用夾在前襟的話筒收錄下清晰的聲音,邊講邊寫,落筆規整,用來標註重點的彩色粉筆,是鏡頭中一抹亮色。每寫完一部分,他話音不停,人卻退到鏡頭邊緣,好讓黑板上的內容完整呈現在鏡頭前。

讓“學生看得明白”,復旦數學教授在空蕩的教室錄製課程板書

沈維孝教授認為,板書能將思路展示得清晰流暢。 本文圖片均為復旦大學供圖第一週的兩個課程視頻,時長大約五十分鐘,沈維孝錄製了一個半小時。面對空蕩蕩的教室講課,他坦言“有時候也不知道自己講快了還是慢了,速度控制起來不是那麼好”。因此,每錄完一段,他都要回放幾遍,反思學生可能在哪些地方提出問題。“效果不行就從頭來過”,即便如此,每次看自己的視頻,他仍覺得有地方可以改進。

“沈老師的板書讓數學有一種美感”,有選修這門課的學生說,如果用PPT錄屏,老師用鼠標寫字總歸不太方便,整體節奏難免會慢下來。“但錄製板書就能保持上課的‘速度與激情’”。

到了課堂時間,學生紛紛在微信群中“曬”出筆記和疑問,有學生提問,對某個重要定理的證明不太明白。

讓“學生看得明白”,復旦數學教授在空蕩的教室錄製課程板書

讓“學生看得明白”,復旦數學教授在空蕩的教室錄製課程板書

學生筆記

沈維孝在課前也看了自己的視頻,發現證明該定理時,中間一步有點走得太快,果然有學生說不明白。於是,他把這個問題單獨拎出來,掰開了揉碎了又講了一遍,“遇到偏共性的問題、重點和難點,我都是這樣處置。”他說。

“語音討論可能進度會快一些,同樣時間裡涉及的內容就多一些,但很可能會不準確。”儘管在微信群裡文字輸入數學公式更麻煩,沈維孝仍舊堅持“準確性至上”,因為“對於數學而言,不準確就會產生很嚴重的副作用。”

因為擔心一些沒有發言的學生“有些地方不熟悉、不理解,卻又不好意思問”,因此,他特地整理了一份筆記分享在群裡,八頁內容既涵蓋新定理的推演過程,又包括幾個知識點的回顧和複習。

提早一週將視頻上傳,要求學生課前看完,課上在微信群中解答疑問,分享整理的筆記,課後作業限定當周完成。沈維孝堅持一切以教學效果為重,他說:“雖然形式變了,但課程內容不會縮減,對學生的要求也不會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