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實現肉牛的更大產出?先來了解母牛的生理階段劃分

想實現肉牛的更大產出?先來了解母牛的生理階段劃分

肉牛的自繁自養也是一種常見的養殖模式,如果養殖技術到位、經驗豐富,自繁自養的確可以節省購進架子牛的可觀成本。

而自繁自養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滿足種牛的營養需求,尤其是繁殖母牛,因為繁殖母牛是自繁自養的根本所在。所以,瞭解繁殖母牛在不同時期的營養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肉母牛在一年內,由於懷孕狀態和泌乳期的不同,其營養需要量的變化非常大。從母牛產犢後,我們大致可以將其的繁殖週期分成4個階段,如下表所示:

想實現肉牛的更大產出?先來了解母牛的生理階段劃分

第一階段

在肉牛生產週期中,這個階段對產奶量和繁殖是最重要的,因為在這個階段,不僅要哺乳小牛,同時,必須保證在產犢後80-85天之內重新配上種,以保證在下年的同一時間再次分娩,因此,在這個階段,她的營養需求是最大的,營養的缺乏會導致產奶量下降,犢牛初生重低,同時繁殖性能下降。

第二階段

在這個階段,母牛同時在懷孕和泌乳。但是在這個階段,懷孕對於營養的需求其實非常的小,而且在春節產犢程序中,經常會有高質量的牧草。因此,第二階段對於繁殖來說,沒有那麼的關鍵

想實現肉牛的更大產出?先來了解母牛的生理階段劃分

第三階段

在斷奶後階段,也就是妊娠中期,母牛不需要哺乳小牛,同時胎兒發育所需的營養也相對較低,因此母牛的營養需求量非常的低。這個階段可以最大限度的使用飼料副產品和成本較低的粗飼料,這樣能降低肉母牛全年的飼餵成本。

第四階段

產犢前的50-60天,是另一個非常重要的生理階段,在這個階段胎兒的生長速度最快,同時,這個階段母牛也在貯存體脂肪,為下一個泌乳期做準備,在這個階段如果營養不足會造成:

1、犢牛出生重過低

2、犢牛成活率下降

3、產奶量低、犢牛

生長遲緩

4、發情滯後,這意味著來年產犢晚,並且會降低斷奶重

所以,在肉用母牛的養殖過程中,要根據牛不同時期的營養需求,提供不同營養水平的日糧,這樣才能保證提高母牛受胎率、泌乳量、犢牛出生重、成活率等,進而提高養殖經濟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