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如日本定居,將應如何更好的生活?

當提到在日外國人中所佔人數比重最大的“住在日本的中國人”時,如果你還留有“忙於打工的留學生、中餐館廚師、店員”等印象,那就真的落伍了。因為那已經是10多年前的情況了,如今的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近年來,由於日本社會老齡化的不斷加深,為吸收更多新鮮的血液和勞動力資源,日本政府逐漸放寬了赴日簽證的條件,致使日本的外國常駐人口也在逐年增加。那麼做為在日長期生活的華人應該怎樣融入日本生活呢?首先我們可以看一下,融入日本社會最大的幾個壁壘...


A.日本根性


相對於我們中國人對外來事物包括外國人在內都秉持著熱情接納的原則不同,日本人是很保守的,甚至可以說有一定的排外性。在日本人的本性裡,不光針對於外國人,只要是和自己不一樣的人就會有牴觸的傾向。這也是為什麼日本人都喜歡隨大流的原因所在。在大多數日本人的固定思維裡他們不喜歡突顯自己,不喜歡冒頭。他們更願意把自己的一切掩蓋起來,力求自己和周圍的人一樣,所以對於喜歡強調個人主義的華人來說不管做什麼事都應該多注意一下週圍人的感受。儘量做到不給別人添麻煩,這也是想要融入日本社會首先要注意的地方。​


B.語言能力


曾經有個日本節目就此事進行過專門的調查,在日本生活能不能說日語是個關鍵點。這件事兒可以通過兩方面來看。外國人的角度:能否適應一個新地方的生活首先語言是一大關。學習日語是打破隔膜的最有效手段,有效的交流和溝通可以建立起自信心,促使人更願意去融入身邊的環境。


日本人的角度:首先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說,如果對面的外國人日語說的非常好,很多人的潛意識裡會覺得這個人很有可能在日本長期生活,這樣接受起來會更有安全感。


因此綜合以上兩方面如果想要融入日本的社會,語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語言不好也許影響不到生活,如果短期待在日本貌似也沒有什麼問題,可是對於以後都將長期生活在日本的外國人來說,問題會慢慢的在生活中顯現。一般語言不好的外國人更喜歡在自己的圈子裡,也就是說無論是聚會還是出行一般都是和自己小圈子裡的人一起,對於成人來說這是每個人的選擇,當然也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在日本一但有了孩子,這個問題就會比較凸顯了。


C.參與活動


如果想融入日本的社會,積極參加各種活動是最有效的方式。在日本無論是幼兒園,學校,地區舉辦的各種各樣的活動非常之多。積極參與這些活動不僅可以讓你更多的瞭解日本社會,還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D.遵循規矩


入鄉隨俗這句諺語在日本也有,譯為「郷に入っては郷に従え」。日本是一個禮儀禮節非常多的國家,在這裡什麼場合就要有什麼樣的裝扮是基本的規矩。比如說參加,婚禮,葬禮,入學式,畢業式等等對著裝都有不成文的要求。再比如說公共場合的言談舉止,一切都是都是要以不給周圍的人添麻煩為原則。還有乘坐電梯的時候,等電梯時一定往兩邊站,為從電梯裡出來的人讓路,電梯裡為提前下電梯的客人讓路。還有就是乘坐扶梯的時候,無論是人還是行李都是往一邊站一邊放,讓有急事的行人先走。



在日本這樣細枝末節的規矩多到數不清。但是即便這些習慣和我們原本的認知並不相同,但還是得互相尊重,這樣才能更好融入日本的社會。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出走異國他鄉,我們都揹負著太多太多的壓力和責任。我們都深知出門在外的舉步艱難,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外國人”融入到我們現在的生活環境,是我們需要長期思考和實踐的一件事。眼前的困惑和不理解,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難以逾越。只要雙方能共同努力消除障礙,一切都會變得水到渠成。


近期武漢肺炎引起了全球各國的熱切關注,而日本作為中國的鄰國,更是伸出了援助之手,日本全力支援中國的同時,日本自己也淪為重感染國家之一,日本國民為了買一枚口罩,甚至也排起了長隊,其實,“山川異域”,並非地理上的懸隔,實乃心的懸隔。“風月同天”,也並非空間上的同在,實是心的同在。我只是一名小小的日本地產營業,賣房是我的工作,因為生活來源於工作,簡單的說,賣房是有提成賺的,但日本是怎樣,又或者將會是什麼樣?大家可以自行分析,“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道理,的確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我是日本地產孫祥,請大家多多關注!謝謝,祝安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