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古道今|元江它克崖畫有3000年曆史了

元江縣城以北約50公里,有個叫它克的地方。這裡群山環繞,溝壑縱橫。在這延綿的群山之中,位於它克東北約2公里處的酒壺山崖壁上,隱藏著

3000年前古人類留下的文化遺存,人們稱它為“它克崖畫”

说古道今|元江它克崖画有3000年历史了

踏著冬季雨後溼漉漉的鄉間小道,穿過密林,記者來到了酒壺山下,在當地人的描述中,開始窺視它的神秘所在。

说古道今|元江它克崖画有3000年历史了

崖畫與“陰兵洞”的神秘傳說

站在酒壺山下,遠遠望去,巨大且面南呈崖廈狀的石壁赫然立於眼前。

说古道今|元江它克崖画有3000年历史了

走近細看,紅褐色的圖案零散地分佈於石壁之上。據說,古人用來繪製崖畫的顏料可能是用血和赤鐵礦調和而成的。而在這些不知何時勾勒的圖案中,不僅有人物圖案,也有動物圖案和一些符號。其中人物圖案最多,符號其次,動物圖案最少。人物圖案一般有女性、男性、蛙人。女性人物多數以母性崇拜物為主體,用抽象寫意手法繪製,形象威猛而神秘。而男性多數塗成“V”字剪影形,四肢富於變化,形體比女性小,其中有一組狩獵舞蹈圖案極為生動。蛙人身體有2至5條縱紋,各種神態躍然壁上,活靈活現。

说古道今|元江它克崖画有3000年历史了

它克巖畫不僅有人物圖案,也有動物圖案和一些符號。

其實,它克崖畫被外界所知曉之前,世代生活於此的它克人雖然並不瞭解崖畫所展現蘊含的內容,但卻對其有著敬畏之心,知道崖畫所在之地是一個神秘的地方,有很多傳說。

據瞭解,崖畫所在之地,因山形似酒壺而得名“石酒壺”。但它還有一個名字,叫作“陰兵洞”。傳說遠古時候,曾有一群陰間的兵士駐紮於此地,他們每天都在這裡的崖壁下練兵,以至於崖壁下的平地上寸草不生。剛開始,當地百姓還可以與陰兵將士溝通來往,哪家擺酒席請客,碗筷不夠也可以來向他們借。但有一條,有借必有還,借去的碗不能用來裝狗肉。但事與願違,不知是哪個朝代,有人不僅借了碗筷不還,還將借去的碗用來盛狗肉。從那時候起,人們就再也無法與陰兵溝通了,只能看到崖壁上留下了這些圖案。而適逢天陰下雨、狂風大作的時候,還能聽得到陰兵的打殺聲。

53歲的當地人汪秀文說:

说古道今|元江它克崖画有3000年历史了

“崖畫大概是1985年時被我們這裡的人發現的,那時我還小。崖畫被發現後,我曾和大人們到山上看過。印象中,以前的崖畫要比現在的多,而且顏色更加鮮豔、清晰。記得那時,大人們曾說,‘石酒壺’的崖壁下有很多跳舞的小人,是‘陰兵’,以至於我們小孩子白天都不敢獨自接近那裡,要和大人一起才敢前往。”

说古道今|元江它克崖画有3000年历史了

崖畫具有文化價值

遠古的崖畫和舊時的傳說,在相互交融中讓這個本就人跡罕至的深山崖壁添上了一層神秘面紗,而在人們心懷敬畏、好奇的同時,往往會衍生出探求它的慾望。

说古道今|元江它克崖画有3000年历史了

它克崖畫悠遠而神秘,傳遞著人類文明的信息。

1985年的一天,它克當地有人在上山打獵時偶然發現了“石酒壺”崖壁上的崖畫,並將此事告知當地

政府1986年,由雲南省文物工作隊、玉溪地區文化局、元江縣文化館組成的聯合調查組來到了它克,對崖畫進行了實地勘察,認為它克崖畫是元江流域發現的第一處原始崖畫。崖畫中,有人物、動物和一些符號,是雲南省繼滄源、耿馬、怒江、麻栗坡等崖畫之後的又一重要發現,從而引起了國內外專家學者和學術界的關注。經過逐級申報,1987年12月,它克崖畫被雲南省人民政府列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它克崖畫距離我們到底有多遠,目前尚無可靠資料確認,但與距今約3000年的雲南臨滄滄源崖畫相比,它克崖畫中沒有滄源崖畫中的弓箭、牛耕、村寨等圖像,說明它克崖畫較為原始,年代應早於滄源崖畫。而這也使得它克崖畫對於研究原始社會生產、生活、科技、藝術及民族起源有著較高的價值,併成為當地珍貴的歷史遺產。

研究它克崖畫多年的元江當地人白仲和,早在1986年左右就曾多次實地勘察過它克崖畫,而原本就懂彝文的他,在看到它克崖畫後便覺得似曾相識,覺得它很像彝族文字。他認為,它克崖畫其實是一種古人類創造的文字。古人類在漫長的遷徙過程中,在世界很多地方都留下了很多崖畫,這些崖畫的內容都很類似,且有部分圖案是一樣的。而人類自從有了語言後,簡單的筆畫、符號或圖案便成了人類先民記錄世間萬物的文字,形成了“物化”文字。它克崖畫的發現,則提供了人們研究古人類文明的一種途徑。

保護工作從未停止過

如今的它克崖畫在數千年歲月中,經陽光暴曬、風吹雨淋,加劇了崖石的風化,出現了畫面模糊、崖塊脫落等情況。當地有關部門十分重視,多年來保護工作從未停止過。

说古道今|元江它克崖画有3000年历史了

當地政府正在對它克崖畫進行必要的保護和維護

1987年它克崖畫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當地文化部門便在崖畫上方修建了防洪溝,在崖畫前加固了圍牆,儘可能地減少和避免自然力及人為因素對它克崖畫的破壞。

1993年,元江縣還邀請專業人員對它克崖畫繪製了臨本,對它克崖畫的原始圖案進行保留記錄。1996年,該縣文化部門又對其劃定了保護範圍,繪製建設控制地帶圖和設立保護標誌碑等,並聘請了看護員。看護員每星期到崖畫查看兩次以上,檢查門鎖、圍牆、防洪溝、崖畫石塊的脫落、附近採石點炸石情況等。2015年,為了更好地保護崖畫,當地政府對圍牆和道路進行了改造修建,保護項目推進順利。其中,青石板鋪路、防洪壩砌築、劃定保護控制地帶、設立“保護辦法”警示牌等工程已於2017年3月完工,同年4月完成了一期工程終驗。目前已進入二期工程,對它克崖畫進行圖像掃描分析和畫面清理工作。

下一步,當地有關部門將進一步制定和落實搶救性保護措施,對崖畫的文化價值進行深入研究,並積極爭取和整合各級各類項目資金對它克崖畫進行保護。同時,在搶救和保護好崖畫的基礎上,有計劃地開發和利用崖畫這一寶貴的文化資源。

玉溪日報記者:顧世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