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國為首的歐洲製造業衰退對於全球經濟增長的衝擊


以德國為首的歐洲製造業衰退對於全球經濟增長的衝擊


本次全球金融危機不僅中斷了全球經濟持續增長的趨勢,而且還誘發全球化逆潮的出現,逆潮的標誌性事件之一就是英國脫歐公投的意外通過,之後英歐就陷入異常複雜的磋商談判困境之中,給剛經歷過債務危機的歐洲經濟蒙上巨大的陰影。2018 年以來,德國製造業開始出現趨勢性下行,2019 年德國製造業 PMI更是始終處於 50% 的榮枯線下方,且加速下行,德國經濟已在 2019 年二季度出現了負增長,顯示其正在接近衰退,受此帶動,歐洲製造業 PMI 已落至 42%以下,為十年來的最低水平。

目前,全球製造業正處於工業化3.0 的尾部,作為該階段工業化強國的德國雖已於 2013 年提出了工業 4.0,但工業化 3.0 的紅利衰減還將對德國持續產生不利影響,例如,德國出口的高科技產品佔其出口的製成品比重已經連續兩年下降至 16%,平均降幅是一年一個百分點;再例如,德國對華的進出口增速自 2018 年就持續處於下降趨勢,至 2019 年則已連續數月為負增長。

目前,全球經濟總量約 85 萬億美元,其中歐盟約 19 萬億美元,佔比為22%。在歐盟中,英國經濟佔比為六分之一,德國經濟佔比為五分之一,相應地,英國脫歐意味著歐洲一體化的經濟中將有 1/6 分離出去,如果德國真的陷入衰退,那必將對歐洲經濟是雙重打擊。更為嚴重的是,因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和 2012 年歐債危機,歐洲央行政策取向一直處於非常規寬鬆狀態,並未像美國與中國等國進行過一定程度的貨幣政策迴歸常態,因此,歐洲央行的政策空間已經十分有限,加之負利率政策的有效性至今尚有待確認,換而言之,歐洲央行應對衰退的政策空間幾乎殆盡。相應地,歐洲經濟政策將更依賴於德國財政政策的刺激力度以及與其他國家的政策協調,但由於財政政策至今依然是歐洲經濟一體化的短板,所以財政刺激政策的期盼要想真正落地,難度十分巨大。

因此,對於 2020 年的全球經濟而言,以德國為首的歐洲製造業衰退的程度和持續時間的長短,一旦其衰退程度和持續期遠超其自身的承受力範圍,那負面衝擊必將蔓延至全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