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山、挖寶”禁忌多:漫談老年間,挖參人的規矩和禁忌

有朋友私聊筆者,說他對我寫的“關東胡子”系列非常喜歡,問能否寫一些有關老年間挖山參的規矩和禁忌。

這一方面呢,筆者懂得並不是十分多,不過也多少知道一些,既然這位朋友想聽,權且寫上一段,權且作為消遣吧。

“放山、挖寶”禁忌多:漫談老年間,挖參人的規矩和禁忌


關外是個好地方,白山黑水孕育著東北大地,此間有民謠“關東山,三件寶,人參,貂皮,烏拉草。”

沒錯,這的確是三件寶貝,尤其是人參,更是寶中之寶,若是老參,則更是可遇而不可求。對於人參,人們自古對其賦予了許多神秘色彩,認為人參是百草之王,是地精之靈,是關外神草,若生長到一定年頭,便有了靈性,可以成“精”。在我小時候,曾看過《人參娃娃》的動畫片,很長一段時間對人參可以變成小孩或老頭的故事深信不疑。

“放山、挖寶”禁忌多:漫談老年間,挖參人的規矩和禁忌


據說長白山上生長的人參最好,甚至有千年老參。長白山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龍興聖地,太祖的聖地之中生長的人參自然就是寶貝,因此挖參又稱為“挖寶”。

在滿清入主中原之後,康熙皇帝深怕人們“挖寶”而挖斷龍脈,因此嚴禁外人進山。雖然後世幾位皇帝也曾嚴禁外人進山,但擋不住闖關東的浪潮,為了生存,人們豁出性命去放山挖參。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當時的人們信奉神靈,對於山石草木懷有敬畏之心,因此也衍生出許多規矩和禁忌。就拿挖參來說,禁忌和規矩大得很呢。

“放山、挖寶”禁忌多:漫談老年間,挖參人的規矩和禁忌


挖參人將人參稱為“鬼蓋”、“長壽花”、“地精”等等,但最常用的一個稱呼是“棒槌”。而“棒槌”也分品次,從一品到六品不等,六品則為最上品。這其中如何辨別,在此不做細述,若細述起來,沒有兩千字寫不全。

挖參人很少單獨進山“挖寶”,獨自進山無疑去送死,因此少則三五人,多則十數人,結夥進山。入山之前,準備許多應有之物,炒麵、小米、鹹菜、簡單炊具等必須帶好,進山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有時候需要在山裡呆十天半月,因此需要帶足吃喝。

“放山、挖寶”禁忌多:漫談老年間,挖參人的規矩和禁忌


帶足吃喝的同時,“挖寶”工具也要帶齊,鎬頭、刀斧、油布、鹿骨陣、索羅棍、紅繩等等,都是隨身攜帶之物。山裡有熊瞎子和“麻達鬼”(野狼),因此還要帶上獵槍或長矛等防身之物。

隊伍有“老把頭”或“把頭”帶領,往下排序是“邊棍”,“邊棍”就是協助“把頭”的人,屬於副官級別。再往下是“明手”,也就是擁有經驗的老手,這是大師傅,很受人尊敬。以此類推,下面還有“快當”、“挑杆”、“壓趟子”、“斷鍋子”等等,每個職位負責不同工作,做到分工有序,相互借力。

上面說的這些,都是春典切口,過去無論什麼行當,都有自己的切口,藉助切口對話,可以很清晰地分辨出這人的身份,是不是“裡碼人”(內行,自己人)。

“放山、挖寶”禁忌多:漫談老年間,挖參人的規矩和禁忌


至於“尋寶”過程,略過不提,儘管過程是最有意思的,但也是最難寫的,這不是寫長篇連載,因此沒必須寫過程。

只說“挖寶”之後,有個程序叫“砍兆頭”,由“把頭”選一棵大樹,朝著挖過參的方向剝下一塊樹皮,用刀子在白茬上刻槓兒,放山“挖寶”的人數多少,就刻上幾道槓兒。這些槓兒刻在左邊,而後在右邊接著刻,挖到幾品參就刻幾道槓,以此作為記號,告知後來進山的,原先這裡有人已經挖過了,你們去別處吧,這裡已經挖不到了。這是善意的提醒,給人一個提示作用。

“放山、挖寶”禁忌多:漫談老年間,挖參人的規矩和禁忌


放山“挖寶”之人遵循祖上留下的傳統,他們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質,認為一個人若是煩惱或出言不遜,會嚇走那些有靈性的地精(人參),因此放山人不多說一句話,說話必須講求吉利,不能口出穢語。並且有一點必須遵循,無論看到什麼怪異的事物,都不能多說一句話。比如聽到有人喊自己名字,絕不能答應,放山人認為喊自己名字的絕對不是人,而是其他什麼不祥的東西。

若看到人參,需大喊一聲“棒槌”,他們認為喊出這聲之後,人參就被“定”住,也就不能逃跑。而後“把頭”趕緊問“明手”,前面“什麼貨”,“明手”只需用眼一瞧,就能知道這是幾品參,其餘人馬上用紅繩拴住“棒槌”,而後“抬參”(不能喊挖,要喊抬)。

“放山、挖寶”禁忌多:漫談老年間,挖參人的規矩和禁忌


有時候,“把頭”會在身上帶一條“錢串子”(蛇),他們認識蛇是“柳家仙兒”,藉助仙家法力,就能找到“大棒槌”。

好了,就說這麼多吧,若有興趣,改天我在把“挖寶”過程寫寫,順帶寫點放山人遇到的怪異事情。記得關注“大獅”,這樣就可以每天看“大獅”瞎白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