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首次大規模運動戰萊蕪戰役:3天殲敵6萬

萊蕪戰役,我華東野戰軍以放棄山東解放區首府臨沂和傷亡8000餘人的代價,消滅敵1個“綏靖區”前方指揮所、2個軍部、7個師共5.6萬餘人,活捉敵“第二綏靖區”中將副司令李仙洲。這場戰役是我軍首次組織的大規模運動戰,殲敵速度之快,俘敵數量之多,創造瞭解放戰爭開戰以來的最高紀錄。萊蕪戰役的勝利,為扭轉華東戰局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軍首次大規模運動戰萊蕪戰役:3天殲敵6萬

1947年2月,陳毅和粟裕在萊蕪戰役戰場上

作戰背景

1946年7月至1947年1月,我軍在華東戰場上連續進行了蘇中、宿北、魯南等戰役,殲敵20餘萬。為了繼續執行內線殲敵的作戰方針,我軍主動將戰場由蘇皖邊區轉至山東,主力集結在臨沂周圍休整待機。國民黨軍雖遭到沉重打擊,但並未放棄與我決戰魯南的企圖。蔣獲悉華野主力集結於臨沂後,敵人判斷臨沂為華東解放區首府,我軍必竭力死守,於是制訂了“魯南會戰”計劃,集中30萬精銳,由南北兩線進攻山東解放區,企圖在臨沂附近與華野主力決戰,消滅我華東野戰軍。為此,蔣介石親自到徐州部署,並派參謀總長陳誠坐鎮指揮。

我軍首次大規模運動戰萊蕪戰役:3天殲敵6萬

粟裕大將

戰前態勢

國民黨軍南線的歐震兵團轄8個整編師(軍)21個旅,分左、中、右三個集團,作為主要突擊兵團,分三路北犯臨沂。其中,左集團胡璉指揮整編第11師、整編第64師和整編第59師;中集團李天霞指揮整編第74師、整編第83師和第7軍;右集團黃百韜指揮整編第25師、整編第65師和第67師。此外,原已反正的偽軍郝鵬舉部叛變投蔣,部署在黃百韜東側海州外圍的白塔埠、駝峰地區,擔任側翼掩護。北線的李仙洲兵團指揮3個軍,作為輔助突擊兵團南下,趁虛攻擊萊蕪、新泰、蒙陰一線,企圖搗毀我軍後方基地,配合南線部隊聚殲我華東野戰軍。

我軍首次大規模運動戰萊蕪戰役:3天殲敵6萬

萊蕪戰役中的共產黨軍隊

南線之敵重兵壓境,中央軍委指示華野“誘敵深入,集中絕對優勢打敵一路”。根據中央指示,陳毅、粟裕起初想把中路之敵擋住,讓胡璉孤立突出,集中殲滅胡璉集團。但胡璉很狡猾,中路上不來,他也不冒進,這是因為不久前華野剛剛打了宿北戰役、魯南戰役兩場殲滅戰,那時候敵人叉開五指,被各個擊破,這時候敵人接受教訓了,密集靠攏,穩固推進。後來陳、粟首長又想把胡璉擋住,讓李天霞突出進來消滅他。奈何李天霞也不傻,左路上不來,他也不往前去。於是陳、粟首長命令2縱進攻白塔埠、駝峰地區,討伐叛軍郝鵬舉。郝鵬舉是有名的投降將軍,這支部隊戰鬥力很弱,2縱用了2天時間就把它收拾了,並且生擒郝鵬舉。但我軍打郝鵬舉的真正目的是吸引黃百韜東援,對其進行圍殲,可黃百韜也很滑,看出了我軍真實意圖,郝部遭攻擊,黃百韜非但不東援,反而又往西邊縮了縮,靠近李天霞部。

我軍首次大規模運動戰萊蕪戰役:3天殲敵6萬

萊蕪戰役大捷

戰役籌劃

南線國民黨軍始步步為營,沒有戰機。北線攻擊集團則比較“積極”,在蔣介石、陳誠的催促下,李仙洲集團深入解放區。陳毅提出,乾脆舍南求北先打李仙洲。負責華野作戰指揮的粟裕經過仔細分析後認為可行,臨沂雖是山東解放區首府,但並非必守之地,何況北線李仙洲集團孤軍深入,威脅我軍後方,我若突然北上,出敵不意對其實施殲滅作戰,不僅可以打破敵人南北夾擊計劃,而且可以鞏固後方,休整部隊,從容迎擊南線之敵。此外,李仙洲雖然是黃埔一期畢業生,但長期在機關工作,野戰指揮經驗不足,較南線之敵容易對付。

華野將舍南求北方案上報中央,軍委批准後,粟裕命令2縱和3縱偽裝成全軍主力模樣,在南線與敵人進行“決戰”。1縱、4縱、6縱、7縱、8縱從2月10日起,急行軍隱蔽北上,同時駐膠東、渤海的9縱、10縱也趕來了。粟裕命令地方部隊在兗州以西的運河上架橋,造成華野要向中野靠攏的假象。同時在黃河邊大張旗鼓地找船,以迷惑敵人。2縱、3縱兩個縱隊則採取運動防禦,以空間換時間,打到2月15日後便主動撤出了臨沂。

我軍首次大規模運動戰萊蕪戰役:3天殲敵6萬

國民黨第二綏靖區司令王耀武

國民黨軍佔領臨沂後大肆吹噓,國軍魯南大捷!蔣介石和參謀總長陳誠都很興奮,但國民黨第二綏靖區司令王耀武的頭腦比較清醒,他對國軍虛報戰功的慣例也比較瞭解,聞聽廣播說魯南大捷佔領了臨沂,他警覺:“那華野主力哪去了,會不會奔我來了?”王耀武判斷我軍主力有改變作戰方向的可能,16日晨即令李仙洲全線後縮。

我軍的部隊還沒到齊,敵人突然後撤,有的指揮員沉不住氣,想趕緊開打,至少要吃掉它的“尾巴”,忙活了半天,啃不著肉總得撈碗湯喝吧。這時,陳毅安慰:“別急,沉住氣,王耀武當不了陳誠、蔣介石的家,老蔣和陳誠還會把李仙洲給咱們送回來的。”於是,北線之敵後退時,華野堅持既定決心,在主力未到齊之前,不驚動敵人,各部繼續向預定地區隱蔽集結。

果然,蔣介石、陳誠相信了南線的戰報,加上我們示形動敵工作做得好,蔣介石以為華野傷亡過大,準備放棄山東,退往黃河以北。於是嚴令李仙洲集團加速南進,協同南線部隊,聚殲華野殘部。

軍令如山,王耀武、李仙洲只好又把部隊向前推。18日,華野調整作戰部署,進一步明確了各縱隊任務:1縱、8縱攻萊蕪,4縱攻顏莊,7縱切斷第46軍與第73軍的聯繫,6縱攻吐絲口鎮,9縱控制博山以南。

19日,王耀武查明華野主力北移準備攻殲新泰、萊蕪的企圖,急令新泰、顏莊之敵北撤,並命第73軍77師迅速南下歸建。敵變我變,華野隨即調整部署,決定以8縱與9縱共同設伏,首先殲滅南下歸建之敵77師,戰鬥預計於20日15時打響。

我軍首次大規模運動戰萊蕪戰役:3天殲敵6萬

萊蕪戰役中被俘虜的國民黨軍官兵

作戰經過

2月20日,8縱、9縱主力進至和莊,設伏完畢。午後,敵第77師全部進入我預伏地區,再不攻擊,敵將穿出我軍包圍圈。於是我軍於13時提前攻擊77師,戰至21日拂曉將其全殲。其餘各縱隊於20日晚對困守萊蕪的李仙洲集團發起全線進攻。戰至21日清晨,我軍攻佔了萊蕪城郊的幾個要點,打退守軍的連續反撲,攻佔錦陽關,包圍吐絲口鎮守軍。李仙洲固守無力,待援無望,在王耀武的指令下,於23日率第73軍、第46軍向萊蕪以北突圍。由於道路狹窄,人員、馬匹、車輛爭相奪路,秩序混亂。46軍軍長韓練成是我地下黨員,在我敵工幹部策應下,臨陣放棄指揮,脫離部隊,更增加了突圍部隊的慌亂。

華野主力4個縱隊在萊蕪至吐絲口鎮的公路兩側設置袋形陣地,並將由南線趕來參戰的2縱部署於蒙陰地區,防止李仙洲向西南撤退。上午10時,李先洲集團先頭部隊進至芹村、高家窪一線,即遭6縱頑強阻擊。中午,李集團後尾撤出萊蕪時,4縱一部立即搶佔該城,斷其退路。同時,由1縱、4縱、7縱、8縱組成的東、西兩突擊兵團以排山倒海之勢向擁擠於南北約2千米、東西約3千米狹窄地域的李仙洲集團發起向心突擊,槍炮齊鳴,殺聲震天。

我軍首次大規模運動戰萊蕪戰役:3天殲敵6萬

被俘的李仙洲

國民黨空軍副司令王叔銘親自率領數十架飛機前來解圍,對我陣地狂轟濫炸,但已無力挽救敗局。我攻擊部隊大膽穿插,分割圍殲,僅用5小時就全殲李仙洲集團,活捉李仙洲。第73軍軍長韓浚率餘部千餘人鑽隙撤入吐絲口鎮,會合新編第36師向博山方向撤退,被部署於青石關地區擔任阻擊的9縱殲滅。戰役結束當天,蔣介石得到消息,大罵李仙洲:“行軍連個側翼警戒哨都不放,幾十年軍旅生涯,腦子都長到豬頭上去了。”陳誠隨聲附和:“就是放6萬頭豬讓共軍去抓,3天也抓不完啊!”王耀武哀嘆:“萊蕪戰役,損失慘重,教訓刻骨銘心。”華東野戰軍乘勝發展攻勢,收復膠濟鐵路西段及其兩側的縣城13座,使魯中、膠東、渤海解放區連成一片,有力改善了山東戰場作戰態勢。

我軍首次大規模運動戰萊蕪戰役:3天殲敵6萬

華東野戰軍高級軍官合影

戰役點評

萊蕪戰役是華東野戰軍在敵大軍壓境逼我決戰的情況下打的一場大規模運動戰。從2月20日發起進攻,到23日徹底解決戰鬥,3天殲敵5.6萬餘人。這場戰役中敵我雙方謀略對抗非常精彩。

我軍原計劃在臨沂外圍誘殲南線之敵,但南線的胡漣、李天霞、黃百韜害怕陷入我軍包圍,步步為營,不留戰機。華野定下“舍南求北”方案後,王耀武非常敏感,屢屢打亂我軍計劃部署,陳誠和蔣介石則反覆派飛機低空偵察。但我軍不為各種表象迷惑,一方面巧妙示形、多方誤敵,一方面適時修正計劃、變更部署,最終騙倒了敵人,創造並抓住戰機,贏得了勝利。

萊蕪戰役取得勝利,一是我軍高屋建瓴的戰略指導和機動靈活的戰役指揮,這是克敵制勝的關鍵。陳毅在總結華東戰況時說:“我們與敵人是愈往下比愈差,但愈往上比則愈強。如旅以上戰役組織比人家強,縱隊更強,野戰司令部又更強,到統帥部的戰略指導更不知道比他們高明多少倍……”“這場戰爭首先是戰略上的勝利,靠的是統帥部、陝北總部、毛主席的戰略指導,不計一城一地得失,堅持誘敵深入,以殲滅敵有生力量為主要作戰目標”。

反觀國民黨軍的戰略指導則非常糟糕。蔣介石戰前盲目樂觀,誤判我軍實力,對華野改變主要作戰方向估計不足,及至戰役結束,蔣介石說:“我只知道劉伯承有兩下子,不知道陳毅也厲害。”慘敗至此,居然還不知道華野的作戰指揮主要由副司令粟裕負責,陳毅主要扮演政委的角色。如果說不了解對手還情有可原,暗於知己就更不應該了。國民黨內部虛報戰功由來已久且蔓延成風,各級都心照不宣。“殲滅共軍16個旅”這種層層兌水吹破天的戰報,王耀武都不敢信,蔣介石居然信以為真。不知彼又不知己,一廂情願瞎指揮,焉能不敗?

我軍首次大規模運動戰萊蕪戰役:3天殲敵6萬

萊蕪戰役指揮所(復原)

第二,華野各級指戰員英勇頑強,不怕犧牲,堅決執行上級命令,是奪取勝利的基本條件。粟裕同志在《萊蕪戰役初步總結》中對各縱隊的作用給予了充分肯定。“各縱隊指揮員在山地作戰、通訊聯絡困難及超越敵第一線作戰等不利條件下,能圍繞總的意圖,機動、靈活、果敢、堅決地完成任務。”我基層指戰員在殘酷戰鬥中也表現出壓倒一切敵人的戰鬥精神。2月21日,萊蕪敵軍向我1縱1師1連防守要點小窪發起猛烈反擊。1連在敵機轟炸掃射及兩個方向地面火力的夾擊下,從10時至15時,頑強抵抗2000多敵人的輪番衝鋒。奉命撤出陣地時,1連僅剩1名排長和36名戰士,但他們斃傷的敵人超過1個營,勝利完成了任務。

第三,山東解放區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是取得戰役勝利的基礎。萊蕪戰役,我充分利用內線作戰的有利條件,大力組織地方部隊、民兵參戰,廣泛動員人民群眾支前,幾十萬支前民工隊伍風餐露宿,跋山涉水,用肩挑、畜馱和獨輪小車,為我軍運送了億萬斤的糧草、彈藥。戰役過程中,地方部隊和民兵積極協助主力偵察敵情,封鎖消息,廣泛開展破襲戰、地雷戰,日夜襲擾疲憊敵人,所有這些,都有力保障了戰役勝利。(張翬 王洲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