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動漫不再火的時候——日本的“3次動畫熱潮”

日本動漫研究、批評家樹土直志,最近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觀點:

1、歷史上,曾經有3次“日本動畫的熱潮” 。

2、現在,我們正處在第3次熱潮當中。

3、然後這種熱潮,終有一天會結束。

他說,雖然現在經常聽到“日本動漫很受歡迎”這樣的新聞,但日本動漫(尤其是動畫)的人氣,也有波峰與波谷,並不是從始至終都很火。

尤其在日本以外的地方,從日本剛開始出口動畫的1960年,到2020年的60年間,日本動畫一共有過3次人氣的高峰。

當動漫不再火的時候——日本的“3次動畫熱潮”

第一次日本動畫熱潮,始於1970年代末,並貫穿了整個80年代,人氣主要集中在南歐。以《UFO機器人 古連泰沙》為代表的動畫,在法國獲得到驚人的收視率。《小甜甜》這部少女動畫,也風靡了一個時代。

當動漫不再火的時候——日本的“3次動畫熱潮”

《UFO機器人古連泰沙》: 漫畫家永井豪與東映動畫所共同企劃的“魔神系列”第3作


當動漫不再火的時候——日本的“3次動畫熱潮”

《小甜甜》(CandyCandy)由NET、旭通信社、東映聯合制作,1976~1975年播出

但當時的觀眾,並沒有意識到這些作品出自日本。一直到了80年代後期,日本動畫在當地電視臺上大量播放,人們才意識到這些動畫是日本製作的。

在這段時間,國外政府開始保護本地動畫市場,再加上部分觀眾批評片中的暴力情節,日本動畫開始被限制,這次熱潮就漸漸消退了。

第二次的熱潮,是1990年從美國開始的。初期最受歡迎的是特攝片《恐龍戰隊》,然後在90年代末,《寵物小精靈》、《龍珠》、《美少女戰士》也都相繼爆紅。這些作品,經過美國的電視頻道,走到了全世界小孩子的身邊。

當動漫不再火的時候——日本的“3次動畫熱潮”

這段時間,還出現了觀眾年齡層比較高的支流。其中的代表性作品,有1989年的《阿基拉》,與90年代末的《攻殼機動隊》

這些作品和諸多深夜動畫、OVA一起,感動了許多年齡層的學生或創作者。2000年後的第一個10年,觀眾年齡層較高的深夜作品也引起了熱潮。

當動漫不再火的時候——日本的“3次動畫熱潮”

但過了2010年,日本動畫忽然就進入了波谷。一方面,是面向兒童的電視頻道越來越少,再加上盜版商品的大量出現,導致日本動畫在海外變得越來越難賣。

就在人們都以為“日本動畫在海外要完了”的時候。從2012年開始,日本動漫卻迎來了第三次熱潮。

這次的發展,在線視頻網站居功至偉。隨著網絡視頻的出現,全世界都能方便又簡單地看到日本動畫。還有許多從未接觸動漫文化的人,也開始進坑。

當動漫不再火的時候——日本的“3次動畫熱潮”

網飛與嗶哩嗶哩這樣的在線視頻網站,投入重金買了許多日本動畫的播放權

同時,由於手機遊戲的發展,經典動漫可以當做“IP”繼續賣錢。不止美國公司重新投資動畫(比如網飛),中國的在線視頻網站也大量買入日本動畫,用來吸引觀眾。

當動漫不再火的時候——日本的“3次動畫熱潮”

僅僅在本季,就有《Fate/GrandOrder》與《魔法紀錄》兩部“手遊改編動畫”正在播出

結果在過去的10年,日本動畫產業規模一直在上升。這次熱潮的原動力,基本上都來自國外網絡巨頭(與背後的投資家)。

當然,既然是熱潮,就會有潮退的時候。實際上,日本動漫的前兩次熱潮都因為一些簡單的理由消退了。

當動漫不再火的時候——日本的“3次動畫熱潮”

日本多數動畫不賺錢的現狀,也沒有發生根本改變

樹土直志說,剩下的問題就是“第三次熱潮將在何時消退”了。日本動畫或許和以前一樣,因為市場變化而被冷落。然後其他國家的原創作品,也可能取代日本動畫的地位。

當動漫不再火的時候——日本的“3次動畫熱潮”

庵野秀明在2015年說:“日本動畫崩潰只是時間問題,大概只能堅持5年”

但比起預言“日本動畫只能蹦躂5年”的庵野秀明,樹土直志還是比較樂觀的。他發現,前兩次熱潮消退後,全世界動漫粉絲的數量反而變多了。

作為一種文化,日本動畫已經在人們心中紮根。對創作者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如何利用這股熱潮,在未來的世界中生存。

本篇文章就先到這裡。雖然未來不可預期,但動漫IP的賺錢模式,必然會繼續發展與延續。想玩文中提到的手遊的用戶,也可以使用OurPlay免費加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