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究竟去了哪個中心?

<code>本文首發於微信公共帳號: 學習學習再學習(xiaolai-xuexi) 請注意: 無需授權即可轉載; 甚至無需保留以上版權聲明……/<code> 

我個人其實對區塊鏈的狂熱者們口中津津樂道的“去中心化”並不十分待見 —— 待見個三四分罷 —— 因為在區塊鏈世界裡,去中心化只是手段,並且只是手段之一而已,而非目的。區塊鏈的目的無Â非是創建一個公開透明的歷史記錄不可篡改的數據庫 ——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個數據庫技術註定要改變世界。

然而,去中心化,的確是個趨勢,不僅僅是因為區塊鏈的存在 —— 沒有區塊鏈的存在,去中心化的趨勢依然存在。

關於去中心化,首先要定義明確:

  • 去中心化並不是要消滅掉所有的中心 —— 那樣的世界永遠不會存在。
  • 去中心化的結果,應該是過往最大的中心被弱化,除了它之外,會出現很多很多的小中心…… 中心依然存在,只不過是,相對被弱化了而已。

如果再一次數理邏輯的話,那麼,所謂去中心化,其實是

分佈式成長的結果。我們可以把整個世界想象成由無數個個體構成,最初的時候,他們之間併為“聯網”…… 於是,為了溝通,為了效率,會有一個大的中心形成,於是,最初出現的是“有一箇中心的星狀網絡”。隨著世界的推移,很多原本沒有關聯的個體之間逐漸聯繫起來,於是,一個分佈式網絡逐漸成長起來,在這個過程中,某個體逐漸成為了“又一箇中心”,而這樣的小中心不斷浮現的結果,就是所謂的“去中心化”了。

區塊鏈最大最快的應用領域只能是金融。事實上,區塊鏈與很多傳統企業完全沒關係 —— 正如這麼多年過去之後,絕大多數傳統企業依然與互聯網沒關係一樣。

在金融的世界裡,哪兒是原本是最大的中心呢?給你個上帝視角:地球 > 美洲 > 美國 > 紐約…… 紐交所、納斯達克。

区块链究竟去了哪个中心?

金融的世界,如果說成長為一個分佈式的網絡,那麼被去中心化的是什麼呢?被去中心化的是金融中心紐約以及在這個城市裡如日中天的兩個證交所。

比特幣本身,經過近十年的發展,並沒有像最初人們想象的那樣顛覆掉地球上的任何一個國家的央行 —— 比特幣最終,與我七年前所說的那樣,“只不過”是個補充貨幣—— 如果它能被稱為貨幣的話,也只不過是地球上那麼多貨幣中的一個而已。

然而,另外一個區塊鏈應用,以太坊,卻因為它的一個功能,一個最初甚至沒有被開發者重視的功能而進一步改變了世界:它顛覆了整個證券行業 —— 很多人對以太坊應用的評價是“嗤之以鼻”的態度:

說來說去,它(以太坊)就一個應用最廣泛麼:發幣。

這事兒說起來好笑,也很傳奇。事實上,可以“隨意發幣”的功能,最初來自於 V 神求職應聘的那家公司,Invictus,這家公司的 CTO 是 BM,BM 在 Bitshares 裡早就實施了這個功能。基於種種原因,Vitalik 並沒有入職,於是後面就有了以太坊,投奔了中國某上市公司。“發幣”這個功能,從一開始就不是 Vitalik 的設計重點,可偏巧,這個功能被民眾重用了,最終的結果?

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革掉了紐約的命……

原本紐約時全球證券市場的中心,甚至幾乎相當於全球證券市場,因為幾乎所有重要的“可增值資產”都在紐交所和納斯達克。“突然之間”,證券市場演進成了分佈式形態,地球上突然冒出了成千上萬個交易所,7 x 24 x 365 地交易,與此同時,交易標的也迅猛成長,峰值時交易資產總和超過萬億美金。

你可以這樣想像:

  • 突然之間,整個地球變成了證交所;
  • 有幾千家“上市公司”,其中比特幣市值曾經超過 5000 億美元(差點趕上蘋果公司),以太坊市值峰值 1300 億美元,快趕上 Cisco 的市值了……

紐約作為曾經的金融中心,不會消失,甚至依然可能繼續成長,但,它作為唯一巨頭的地位已然消失 —— 地球上正在崛起的交易中心(其實就是金融中心)很多很多,它們之間的關聯也在逐步形成……

那麼,在一個分佈式金融的世界裡,下一代的小中心集聚在哪裡呢?答案是東南亞。

更深層次一點的答案是,哪裡人口密度高,哪裡人口數量多,哪裡就會形成新的中心(中國是不是最有潛力?);並且,即便這些新的中心在新的世界裡不是最大的中心,它們中的每一個都可能比舊世界裡的老中心更大更強…… 這就是結果:金融的世界裡,去了紐約的中心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