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國故都,淇縣,朝歌

衛國故都,淇縣,朝歌


衛國故都,淇縣,朝歌


衛國故都,淇縣,朝歌


衛國故都,淇縣,朝歌


衛國故都,淇縣,朝歌


衛國故都,淇縣,朝歌


衛國故都,淇縣,朝歌

衛國故都,淇縣,朝歌


衛國故都,淇縣,朝歌


衛國故都,淇縣,朝歌


衛國故都,淇縣,朝歌

康叔是周文王姬昌第九子,周武王姬發的同母弟弟。康叔的母親名叫太姒,姒姓,是夏朝君主夏禹後代有莘氏部落之女 ,周文王的正妻。太姒勤勞持家,恪守婦道,因此號稱文母。

太姒與周文王生有十子,依次是長子伯邑考、次子周武王姬發、三子管叔鮮、四子周公旦、五子蔡叔度、六子曹叔振鐸、七子郕叔武、八子霍叔處、九子康叔、十子冉季載。

周文王死後,因康叔的長兄伯邑考早逝,故由康叔的次兄周武王繼任其位。周武王十三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亡商朝(亦稱殷或殷商),建立周朝政權,史稱西周。

周武王建立周朝後,為鞏固政權,實行分封制,大封功臣、宗室以及先賢后代,將康叔封於畿內之地康地(今河南禹州西北) ,建立康國 ,故稱康叔或康叔封。

當時周武王還將殷商的遺民封給商紂王(帝辛)之子武庚(祿父),與諸侯同等地位,以奉持他祖先的祭祀不致斷絕。周武王因為武庚還沒有心悅誠服,恐怕他有異心,就讓自己的三弟管叔鮮、五弟蔡叔度輔佐武庚,以安撫他的人民。

周武王死後,太子姬誦即位,是為周成王。 周成王登基時少不更事,不能獨立處理政務;當時周朝又是初定天下,政局還不是十分穩定,周武王的四弟周公旦於是當國攝政,代行周成王之職,處理國家大事。遠在殷商故地鎮守的管叔鮮、蔡叔度懷疑周公旦要篡奪王位,三人心裡憤憤不平,就到處散佈流言。 周成王二年(公元前1043年),他們一面攛掇武庚,一面聯合東方的奄、徐、楚等十幾個附屬小國,公然發動叛亂 ,史稱三監之亂。康叔最先得到武庚發動叛亂的消息,他一面部署兵力,防止叛軍南侵;一面派人快馬加鞭趕往王都鎬京(今陝西西安),報告武庚發動叛亂的消息。

周成王四年(公元前1041年),周公旦以周成王的名義東征叛軍,康叔參加此次軍事行動。不久,周公旦便平定叛亂,誅殺武庚和管叔鮮,流放蔡叔度,將霍叔處廢為庶民,三年不得錄用,收服殷商遺民。周公旦決定在原來武庚統治的地區建立衛國,將平叛有功的康叔改封為衛國國君 ,故稱衛康叔。 將黃河和淇水之間的殷商故都朝歌(今河南淇縣) 作為衛國國都 ,統治區域為原來殷商的王畿之地和殷商遺民七族居住的地區。衛國始封時疆域橫跨豫、冀、兗三州,南至濟水,北逾衡漳,西阻太行,東到兗州桑土之野,相當於今豫北、冀南和魯西地區,國土面積方圓四五百里。衛國疆域遼闊,人口眾多,是當時諸侯國中的大國,也是西周在東方的主要藩屏。

康叔受封衛國時年紀尚輕,周公旦怕他擔當不起治理殷商遺民的重任,特地召集群臣為他舉行盛大的授土授民儀式,並精心製作《康誥》、《酒誥》和《梓材》等文告,作為他治理國家的法則。臨上任前,周公旦千叮嚀萬囑咐,反覆告誡康叔到朝歌后,務必明德寬刑,愛護百姓,妥善安置殷商遺民。周公旦還告誡康叔一定要勤於政務,務必尋求殷商故地的賢人、君子和長者,向他們詢問殷商興亡的道理,然後再施之於政務。周公旦還告訴康叔,商紂王亡國的原因是因為沉湎酒色,沉湎酒色就導致聽信婦人之言的過失,所以殷商的亂亡就從此開始。 讓康叔務必戒酒忌色。

殷商先民遷徙到宋,建立宋國,今商丘一帶。

衛國在後期不斷遷都,越來越弱小,孔子時期衛國都城在帝丘今濮陽縣。

在商紂王時代,中國首都朝歌非常繁華,歷史記載“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諸侯朝靈山”。武王代紂,紂王於牧野兵敗後,兵撤鹿臺而亡。武王克商後,兵抵朝歌,遷九鼎於朝歌。紂都朝歌除史書記載外,還可以證諸淇縣古城垣。

  商朝後期,武丁由西亳遷沬,建立沬都,是為武丁城。《史記正義》記載“沫邑,殷王武丁始都立。”後武丁遷北蒙,沬都廢置。其後武乙遷沬,文丁又都之;帝乙遷沬,紂又都之。後來殷紂王就武丁城擴而大之,並因城西朝歌山,改沬都為朝歌。

  春秋時期朝歌作為地名出現,戰國時代至秦亡漢興之時,作為地名仍在使用。西漢在朝歌置縣,漢以後,朝歌時而設郡、時而置縣、時而併入鄰近的郡縣。解放後設淇縣,淇縣設朝歌鎮。

箕子、微子、比干,被孔子譽為“殷有三仁”。

衛國故都,淇縣,朝歌


衛國故都,淇縣,朝歌


  鬼谷子,名王蟬。春秋戰國時期人,祖籍朝歌(今淇縣)城南。在雲夢山水簾洞隱居講學,創建中國第一座軍校“戰國軍校”,在此培養出的學生有蘇秦、張儀、孫臏、龐涓、毛遂。

  荊軻,戰國末期衛國人(今淇縣)。因刺殺秦王於公元前227年被殺死,有荊軻塚。

衛國故都,淇縣,朝歌


衛國故都,淇縣,朝歌


視頻加載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