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願幫兒子帶娃也別幫女兒",這姥姥給出了忠告,子女該反省了

作為母親,最疼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很多人總是說老人們隔輩親,倒不如說這是愛屋及烏,因為這是自己兒子或者女兒的寶寶,所以他們才會喜歡。

很多老人和孩子產生矛盾的原因,也是因為照顧孩子。由於雙方思想不同,處理事情的方法不同,導致老人們經常被兒子或者女兒訓斥。年齡大了,老人們的想法總是很奇怪。

總有人說老小孩老小孩,就是因為人年紀越大,思想會越"幼稚"。 "寧願幫兒子帶娃也別幫女兒 ",這姥姥給出了忠告,子女該反思了。

張奶奶最近很煩躁,自從來到女兒家自己就沒舒心過。因為照顧外孫子,自己和女兒經常鬧矛盾。明明是一件小事,可女兒卻總是為此而訓斥自己。白天女兒和女婿都沒在家,張奶奶獨自在家照顧孩子。老人腿腳不太方便,帶著外孫坐在家裡陽臺看風景。

這不,張奶奶上了個廁所的功夫,孩子就摔倒了,胳膊被劃爛了。女兒下班回家看到後,就一直髮脾氣,表示當初就不應該讓張奶奶來照顧孩子。老人本就內疚,聽見女兒的這番話,更傷心了。想到之前幫兒子照顧孩子,兒媳婦對自己非常好。

尤其孫子不小心從床上摔下來,張奶奶為此傷心了好久,反倒是兒媳婦一直安慰自己,這讓張奶奶體會到幫兒子帶娃和女兒帶娃的不同。

老人幫女兒帶孩子,很容易被女兒的話語傷害到;因為女兒認為這是自己的媽媽,她們有什麼話都會說出來。

如果是婆婆的話,她們可能還會顧忌雙方的臉面。但就是因為女兒的不顧忌,讓老人內心受到了傷害。最傷人的,往往就是那些不走心的話。

無論老人是幫兒子照顧孩子,還是幫女兒,孩子們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1、 不要太過於挑剔

老人年紀到了,可能會經常犯錯誤,兒女們不要因為一點小事而經常發脾氣。老人幫兒女們照顧孩子,是因為心疼自己的孩子。做兒女的,要懂得體諒老人。

很多人是孩子的好父母,卻不是父母的好孩子。這麼大年紀的人,還要被孩子訓斥,誰都不願意。有些老人在照顧孩子的時候,才會覺得自己終於有了點用處。孩子們一定要鼓勵老人,而不是經常挑剔。

第2、 懂得感恩

父母和孩子最大的分歧,就是雙方的思想理念不同。將心比心,如果自己幫兒女帶孩子,還得不到尊重,那自己是什麼感受呢?

老一輩的人們,年輕的時候沒有過上好日子,好不容易清閒了,還得忍受孩子們。懂得感恩,讓父母們輕鬆一點。因為父母愛孩子,才會放棄悠閒的日子,來幫忙照顧小孩。

第三、改變父母的教育觀念

時代不同了,年輕人們更適應這個社會,老年人們跟不上時代。有時候因為生活理念不同,老人們會覺得自己被時代淘汰了。

做兒女的,可以幫助老人們慢慢的改變,適應這個新的時代。讓老人的教育觀念得到改變,這樣會避免很多矛盾。

幫兒女照顧孩子,是老人們最開心的時候,他們喜歡跟孩子待在一起。但兒女們因為寶寶的事情,經常不尊重老人,讓老人十分心寒。或許他們照顧寶寶的時候,確實有做錯的時候,但兒女們要理解老人。

彼此生活理念的不同,導致父母會不理解兒女的做法。最正確的做法是讓父母們跟隨時代的變化,改變自己的舊思想。這都是為了寶寶好,老人不會害自己的孩子。各位家長們,你們家老人幫忙照顧孩子的時候,你們是怎樣的態度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