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後,這位國民黨將領最先率部起義,曾活埋大漢奸石友三

1945年10月24日至11月2日,中共晉冀魯豫軍區部隊在河北省邯鄲以南地區,對國民黨軍實施自衛反擊作戰,史稱邯鄲戰役,亦稱平漢戰役。

此役殲滅了沿平漢鐵路北犯解放區的國民黨軍第30軍、第40軍大部,共3萬餘人。

在這次戰役中,經過中共的積極爭取和不懈努力,國民黨第11戰區副司令兼新8軍軍長高樹勳審時度勢,在邯鄲率領新8軍和河北民軍1萬多人火線起義。

抗戰勝利後,這位國民黨將領最先率部起義,曾活埋大漢奸石友三

高樹勳將軍的火線起義,是國民黨軍隊在抗日戰爭勝利後時間最早、規模最大的一次起義,當時不但給了國民黨以沉重打擊,對其他國民黨軍隊也產生了積極影響。

高樹勳,1898年8月6日生於河北省鹽山縣,少時家道衰落,1914年後,受生活所迫,投奔在四川綿陽馮玉祥部當兵的舅舅,從此開始軍旅生涯。

在部隊,高樹勳隨馮玉祥四處征戰,因作戰勇敢,官職也一路高升,一直升到青海省代省長。

1930年中原大戰,馮玉祥西北軍失敗,高樹勳部縮編為27師,列入孫連仲的27路軍,並投靠了蔣介石。

次年,高樹勳參加了國民黨對中央蘇區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圍剿”,被紅軍擊敗。在對蘇區的“圍剿”中,高樹勳開始認識中共,並逐漸加深了對中共的瞭解。隨後,他毅然脫離了國民黨軍隊,到天津寓居。

抗戰勝利後,這位國民黨將領最先率部起義,曾活埋大漢奸石友三

1933年5月,馮玉祥將軍在張家口組織抗日同盟軍,高樹勳又到該部當騎兵師長。日軍入侵華北後,高樹勳出任由河北省保安部隊改編的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6師師長。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後,高樹勳的新編第6師被改編為國民黨10軍團第8軍,高樹勳升任軍長。

1939年,石友三升任國民黨冀察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察哈爾省政府主席,併兼任第39集團軍總司令。此時,高樹勳的新8軍受石友三節制。

在日軍的強大攻勢下,石友三被嚇破了膽,為求自保,他不惜出賣民族利益,與日本特務頭子土肥原拉上關係,藉助日本勢力,勾結失意的軍人政客,組織隊伍在冀東活動,為日本侵略軍開闢道路。

石友三甘願當漢奸,但其部屬則不乏民族氣節者,他們對石友三的所作所為極為不滿。其手下師長几位師長不願當漢奸,準備伺機除去石友三。

抗戰勝利後,這位國民黨將領最先率部起義,曾活埋大漢奸石友三

為討好日本人,石友三命高樹勳部進攻八路軍,高樹勳違命不從,石友三便挑動日軍襲擊高部。這樣,石友三與高樹勳,這對上下級之間的矛盾繼續加深並日趨白熱化。

石友三第69軍政治部主任臧伯風及總參議畢廣垣,不願跟著石友三當漢奸,便利用這些矛盾,與高樹勳等策劃對付石友三的辦法。最後決定,非常時期,最好的辦法就是除掉石友三。

1940年11月,石友三與日方開始商談投降條件,一旦條件談成,再欲除掉石友三,就十分困難了,代價也會更大。高樹勳等感到形勢緊迫,決定儘快行動。他與臧伯風、畢廣垣商量再三,決定設一鴻門宴,請石友三親來高樹勳軍部“赴宴”。

接下來,如何才能請動石友三呢?高樹勳他們一陣研究,決定請出原西北軍將領、時任魯西行署主任兼遊擊主任的孫良誠,由他出面,以消除高與石兩人的隔閡為由,請石友三到高樹勳部面談。

孫良誠不知是計,就答應了高樹勳的請求;孫良誠是石友三的老長官,他一出面,石友三便爽快答應。

抗戰勝利後,這位國民黨將領最先率部起義,曾活埋大漢奸石友三

在孫良誠的陪同下,石友三率一連騎兵,來到高樹勳軍部駐地河南東北黃河下游的濮陽柳下屯。此時,高樹勳軍長亦率全軍旅長以上軍官迎之於途,並熱情地將孫良誠、石友三一行接進會議室。

石友三的一連騎兵則被擋在了界外,由高部人員“招待”。

高樹勳與孫良誠、石友三一陣寒暄後,談話還未進入正題,便有高的一個勤務兵急急走進會議室,向高樹勳報告道:“太太有事相請!”

高樹勳抱拳致歉,說去去就來,轉頭令副官好好招待,便匆匆離開會議室。

高樹勳離開會議室沒有兩分鐘,從會議室的另一個門突然闖進4名衛兵,不由分說,就將石友三架走。孫良誠一陣驚愕,方知上當。所幸高樹勳對他還算客氣,將其放回。

抗戰勝利後,這位國民黨將領最先率部起義,曾活埋大漢奸石友三

當天夜裡,高樹勳指令下屬,將石友三處理掉。下屬帶著兵士,將石友三拖至離柳下屯不遠處的黃河岸邊,將其活埋。

新中國成立後,高樹勳曾任全國政協委員、國防委員會委員、河北省副省長等職。1972年1月19日,高樹勳逝世,終年74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