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封了5個院士,為我國培養了20個科學家,卻一直在美國工作

中國學子赴美留學已經有近200年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最早到美國留學的一批中國人,有一個叫林阿適,又名亞林。他於1822年到美國康涅狄格州的康沃爾教會學校唸書,回國後成為清朝時期的一名翻譯家。

除了亞林之外,他還有一位老鄉,名字叫容閎。容閎的名氣比亞林大,要比亞林晚20多年留學美國,但是容閎卻是第一個畢業於耶魯大學的中國留學生。他學有所成回國後,在清末洋務運動中,促使建成中國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機器廠——上海江南機器製造局,因此被譽為“中國留學生之父”。

根據總部設在美國的國際教育協會統計報告顯示:2017-2018學年,全美新註冊高等院校的國際留學生有1094792人,其中大陸地區就有363341。從統計報告中可以看到,中國仍然是美國高等教育國際學生最大的輸入國。

他被封了5個院士,為我國培養了20個科學家,卻一直在美國工作


這說明每年去美國留學的中國留學生還是比較多的,這與我國人口多有一定的關係。在這些留學生中,我國頂尖學府清華北大的學生就有不少。從《清華大學2018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的數據來看,在2018屆7243位畢業生中,選擇出國留學深造的就有1146人,佔畢業人數的16.5%,其中有69.5%的留學生選擇去美國深造。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出國留學成為畢業生放眼看世界的一種趨勢。他們到海外鍍金,學習更前沿的科學文化知識,這是一件好事,但是我們也看到有一部分留學生最後選擇了在美國工作,還是讓人感到有些可惜。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位一直工作於美國的教授,他不僅創造了“三國五院士”的神話,還為我國培養了20位科學家。

他被封了5個院士,為我國培養了20個科學家,卻一直在美國工作


他就是美國布朗大學冠名教授高華健,美國國籍。1963年12月出生於四川成都,18歲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的工程力學系,之後前往美國哈佛大學深造,於1984年7月獲得哈佛大學工程科學碩士學位,1988年6月獲得博士學位,25歲時的高華健就已經獲得哈佛大學雙學位。年僅25歲的他,取得這樣的成績非常了不起,在同齡人中也是佼佼者,前途不可限量。

但是高華健學有所成以後,並沒有選擇回國工作,先後在斯坦福大學任教授,之後又擔任德國Max-Planck金屬材料研究所的所長。高華健的研究領域是固體的宏微觀形變和破壞行為,主要取得了三項科學成就:創立基於微觀機制的模擬計算,建立納米生物結構的力學理論體系,創立超音速和超彈性動態斷裂力學。

他被封了5個院士,為我國培養了20個科學家,卻一直在美國工作


高華健是目前為止國際上60歲以下固體力學家中最傑出的代表,於2012年被授予四年僅一人的世界力學界最高榮譽——Rodney Hill固體力學獎。這些令人矚目的成績,都充分表明他在固體力學研究中是一位世界級科學家,實力相當雄厚,同時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科技人才。

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他從2012年到2019年期間,先後入選了德國科學院的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的院士,中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的院士,因此才說他創造了“三國五院士”的神話。

近年來,他每年都要回到國內工作2個月以上,在國內作學術報告和演講100餘場。這些年由他培養的博士生和博士後,學有所成回到國內工作的已經有20人。這20人都是高科技人才,成為我國科技領域的寶貴財富,為祖國的發展和壯大發揮著光和熱。這20人中有2位獲得教育部長江學者稱號,有7位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

他被封了5個院士,為我國培養了20個科學家,卻一直在美國工作


雖然說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卻有國界。高華健工作在美國,但他身上畢竟流著中國人的血,他的祖先是中國人,所以從他為祖國培養人才,每年回到國內作報告和演講,並且和國內一些科學家合作發表論文等,都說明他的心中依然懷有一顆愛國心,為祖國的發展默默做著自己的貢獻;因此針對留學生出國深造以及留在國外工作,我們要客觀地去看待。

首先,我們不能對出國深造的留學生帶有個人情感色彩。有些人出國深造,學到世界上更多前沿的知識,回到國內後,更有助於我國科技創新,為我國的快速發展添磚加瓦。他們見多識廣,取長補短,可以把國外先進技術引進到國內,從而推動我國發展。

從教育部公佈的《2018年度我國出國留學人員情況統計》來看,完成學業後回國工作的留學生佔到84.46%。由此來看,有大部分留學人員選擇了回國工作。

其次,有一部分留在國外工作也很正常,因為這種現象不僅僅存在於我國。印度作為人口大國,每年去美國留學的人員也不少,也有一些留學生留在了美國工作。同樣,世界其他國家也有到我國留學的學生,他們在我國學有所成以後,也沒有都回國,也有一些留學生留在我國工作。出國留學就是一種交流和促進。

他被封了5個院士,為我國培養了20個科學家,卻一直在美國工作


這就相當於我們的大學生,在我國哪座城市讀書,最後就在當地就業一樣,或者選擇更發達的城市,比如北上廣深。每個人的想法和意願都不同,作為個人就業選擇,也是通過綜合評估,然後才決定留在哪裡工作。國內城市就業存在競爭,國際上,國家與國家也存在競爭。我們要做的是尋找差距,增強我國人才的競爭力,提供更優良的就業環境。

最後,我們要多聽一聽來自社會上的聲音,因為我們是一個民主國家,大家都可以建言獻策。比如在人才培養,學術研究等方面還存在哪些問題,找到問題所在,才能夠很好地解決處理問題。

總之,大學生出國深造,也是提高自己的競爭力,畢竟出國深造後,回國工作更有優勢。這就相當於“雙一流”高校畢業的學生受用人單位青睞一樣,因此我們要正確看待我國大學生出國深造這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