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拐點遠未到來,不容過度樂觀

全球疫情拐點遠未到來,不容過度樂觀

從1月23日武漢封城到今天,疫情已經持續上演了接近五十天了;國內疫情目前已經基本控制,各地有序復工;從新增人數來看,國外才剛開始,亞太地區的韓國和日本、歐洲意大利、北美的美國,確診人數都在與日俱增。

國內的恐慌情緒,不管是社會公眾情緒還是風險資產情緒,其實都已經消化的差不多了,企業的陸續復工也說明了政府和人民的新西米。另外上證指數也已經反彈到節前點位,所以不考慮外部影響,國內基本上已經把這波危機度過了。

全球疫情拐點遠未到來,不容過度樂觀

國外方面,個人感覺危機才剛剛開始,韓國已經因為其國內宗教聚會、民眾不配合等原因開始大規模報爆發,日本和美國方面還沒有大規模測量,所以數據方面應該有很大水分,從美國一些州陸續提升疫情預警可以看出美國國內的恐慌,意大利11個城市開始封城,約5萬人被隔離。這些時間是理解問題的一個層面,但是因為政治制度的不同,歐美日韓,包括中東,政府肯定是做不到像我們這般“眾志成城、萬眾一心”,所以在有效隔離方面肯定不會太到位,也就意味著不能像中國一樣這麼快速遏制住感染人數的上升勢頭。

既然無法做到有效控制感染人數的增加,那麼解決這個問題就只有兩個方式了:一是研究出疫苗,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多數人自動產生抗體。就研製疫苗來說,我個人感覺短時間內很困難,當然了這不是說不可能,只是覺得概率不大,畢竟其實到現在為止,我們真正能戰勝的疾病並不多。所以剩下的辦法就是自動產生抗體,這個是概率最大的一種結果,那麼這個結果就意味著時間肯定不會太短。

在金融市場上面也就意味著恐慌情緒會持續,股、債、匯、商品市場都會表現出來,看一看這半個月的美國股市、原油期貨和十年期美債價格變化就能明白。

各國政府和央行接下來會有一些列動作,美聯儲已經在上週降息50個幾點,加拿大央行同步跟進,降息是提供流動性最簡單的一種方式,但是很多國家的貨幣政策已經見底了,日本、歐洲很多已經接近零利率了,降無可降了。

另外降息這種方式,對經濟發展的本質作用並不大,更多的是提供流動性、加強信心。信心何來,就是維持金融資產的價格,讓你覺得你的房子沒有降價,手裡的股票沒有跌,就感覺自己的財富還在。

其實從從一個角度講,降息、量化寬鬆是一種針對手裡沒有金融資產、沒有使用槓桿的窮人的一種變相剝削,是窮人補貼富人的一種方式,沒辦法,市場經濟就是如此,不得不接受。

除了寬鬆的貨幣政策,接下來就是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這方面國內在2月初就已經搞起來了,上週據傳言的一些省市的25萬億的基建計劃、政府對於社保的減徵和小微企業的降稅,都是這方面的具體實施。

其他國家肯定也會有動作,畢竟這次疫情對各個國家經濟的影響都是很大的,但是關鍵就是國內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還有沒有可操作的空間,利率降序可降,那就增發貨幣(日本已經開始了,央行出手購買風險資產);財政政策方面擴大政府支出、減稅,準備好迎接吧,用力過猛,可能會形成新一輪泡沫。

但是短期來看,各個模塊的風險資產還是以看空為主旋律。

有同學說A股的春天來了,這個說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反正在事情沒發生前說什麼都是對的,但我的感覺是A股很難走出獨立行情,還是謹慎做多。

商品市場就更是這樣,大宗商品全球聯動,價格基本也都同步,疫情之下,全球需求復甦艱難,怕是哪有像樣的漲勢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