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馬三立大師最後一次登臺,從藝80年告別晚會捧場大腕都有誰?

馬三立大師去世將近17年了,這些年中,相聲經歷了低潮和重新興起,而且也惹出諸多爭議。無論如何,這個藝術形式再一次站到了主流舞臺上了。

我們回顧一下馬三立大師最後一次登臺,為這個相聲在這個備受關注年代而開心。

2002年12月8日晚,在天津市人民體育館內隆重舉行的馬三立從藝80週年暨告別舞臺晚會上,相聲泰斗馬三立在觀眾雷鳴般的掌聲中、在弟子家人的簇擁下,依依與他辛勤耕耘了80餘年並深愛著的舞臺和觀眾惜別。在那一瞬間,觀眾與老爺子一樣,心中充滿了無限依戀。馬三立是目前在世的相聲界輩份最大、資格最老、年事最高的表演藝術家,為此他還榮獲了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稱號。

回顧馬三立大師最後一次登臺,從藝80年告別晚會捧場大腕都有誰?

  開場前

  由於北京突降中雪,京津高速公路封鎖,有些觀眾原計劃的行程不得不改變,直到下午6時許才乘火車抵達天津,一下車,出租車司機三言兩語就猜定記者是為馬老爺子的事而來,言談舉止為天津能有這樣一位表演藝術家而自豪。的哥說:“天津人哪有不知道馬三立的?我們跑車的,哪天聽上老爺子的幾個段子,心情都會格外好。”說著說著的哥竟順手將一盤《逗你玩兒》的帶子塞進了車內音響中。

  80年的舞臺生涯使馬老爺子盛名遠揚,距晚會開場尚早,體育館外已是人如人海,不一會兒就有票販子湊上前,問:“大姐,有票嗎?”“我想買,你賣多少錢?”“四百、六百到一千多元不等,你要哪種?”“這麼高?賺得也太狠了點兒!能便宜點不?”“大姐,這可是絕版,花多少錢你也值。不過,這會兒我手裡還真沒票了,過會兒行不?”據天津的同行介紹,本場演出的門票很早就銷售告罄,像馬老爺子這麼有號召力的演出現象在天津是很少見的。

  當馬老爺子的加長轎車出現在場外時,有保安人員站列兩旁保護馬老入場,天津市民主動站成兩行夾道為馬老鼓掌,還不住嘴地叮囑:“您老可要保重身體。”那場景一定令馬老也生出幾分感念,他不停地向兩邊點頭致意。

回顧馬三立大師最後一次登臺,從藝80年告別晚會捧場大腕都有誰?

  在臺上

  在88歲高齡的馬三立告別舞臺文藝晚會上,曲苑歌壇上的眾多“大腕”前來捧場,著名主持人倪萍、趙忠祥進行了精彩的串接。馬季、姜昆、蘇文茂、馮鞏、牛群、戴志誠、劉偉、甚至小品演員黃宏都放下手頭重活兒從四面八方趕來,他們或父子同臺,師徒聯袂,演出精彩迭出。楊少華、楊義父子同說的相聲《吉他彈唱》,在伶牙俐齒與憨傻的碰撞間令觀眾捧腹不已;馬老的兒子馬志明與黃族民合說的相聲《論拳》,可謂子承父業典型的馬氏風範,在觀眾的強烈要求下,馬志明又說了一段他的拿手好戲《糾紛》片斷才算得了。至於久未搭檔的牛群、馮鞏,也為家鄉的父老鄉親們帶來了《有話坐著說》。此外,歌唱家馬玉濤、李光羲、郭頌的優美歌曲,康萬生、李靜、劉小源的“樣板戲”,黃宏的小品、郭蘭陽的京韻大鼓等都使整場晚會笑聲不斷、亮點頻閃。

  最後壓軸的自然是馬老爺子,他一出場,就激起了觀眾發自內心的呼喚喝彩。一如既往穿著中山裝的馬老爺子還是那麼瘦骨伶仃,他打趣說自己體重從來沒有超過100斤,趙忠祥的襪子脫下來都能給他做個背心。瘦人也有好處,據說他當年與同學一起踢球時,沒人敢去搶斷,因為他太瘦了,人家怕把他撞了。老爺子不開口則已,一開口“包袱”就來了:“我今天告別舞臺,不等於我告別了相聲,我還要繼續努力,我們相聲演員都是一家人,我們還要一起研究。現在很多觀眾都愛相聲,你們也懂相聲,真希望相聲迷比球迷還要多,那才好哪。有觀眾點我說段《買猴》,說不了了,沒氣力了,現在我已經成了‘老猴’了。”“倪萍叫我唱一段,我這聲音怎麼比得上李光羲呢,李光羲那是金鐘兒嗓子,我是痔瘡嗓子。他為什麼有這麼好的嗓子呢,他平時就注意保護,不抽菸,不喝酒,幹東西不吃,李光羲光喝稀的。”“還有郭頌,我們認識好幾年了,我喜歡聽他的歌,他也喜歡我的相聲,他不忌口,蔥、姜、蒜什麼都吃,山東的火燒也吃,不噎嗓子。我一想對呀,他叫郭頌啊,不管什麼吃的,端起鍋來往嘴裡送。”最後老爺子說了一段京劇中的數板,一段下來,字字真切,有板有眼,讓人禁不住對這位88歲的老人肅然起敬。

回顧馬三立大師最後一次登臺,從藝80年告別晚會捧場大腕都有誰?

  在臺下  

回顧馬三立大師最後一次登臺,從藝80年告別晚會捧場大腕都有誰?

  做為馬三立的兒子,馬志明對父親懷有深深的敬意,他特別為父親88歲高齡還能上臺而高興,這可能是中國相聲史上絕無僅有的。此次舉辦的馬三立從藝八十週年告別演出,馬志明由衷地感謝社會各界,他對記者說:說真心話,太平盛世才能給老爺子辦這樣的活動,過去的相聲老藝人晚年都是很慘的,像我爺爺、周蛤蟆50多歲也就完了,而我父親不但長壽,而且長樂。老爺子一輩子最大的樂趣就是見觀眾,讓觀眾樂了,他自已也樂了。

在馬志明的心目中,馬三立是一個慈祥的父親,他平時並不多說什麼,可事事他都先做到了,不論是做藝還是做人,孩子們感受到的是他身教的力量。在馬志明的記憶中,馬三立並沒給他說過多少活兒,但對他學過的節目卻是常加指點,尤其是相聲中的勁頭,哪一句該蓋過去,為什麼要等一句,都細加傳授。遇到馬志明弄不懂的,馬三立會說:那好,晚上看我的演出吧。

有人問馬氏相聲的精髓是什麼?馬志明領會,那不只是馬三立的口風、不只是馬三立的嗓音,那都是外在的東西,最主要的是他刻劃人物的細膩和來自生活的語言和包袱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