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如何研究的日本人,或許也會如何研究我們

每當人們聊起與日本文化相關的書籍時,《菊與刀》一定赫赫有名。

美國人如何研究的日本人,或許也會如何研究我們

作為一本通俗讀物,《菊與刀》詳細而生動地介紹了日本的文化——尤其是日本文明在接受現代化影響之後產生的變化。

既好戰又孤默,既黷武又禮貌,既傲慢又諂媚,既忠貞又叛逆,既保守又喜新……

這些矛盾的結合形成了日本的恥感文化。

作者分析了日本的等級制度以及報恩意識,並將結果用於美國研究戰後對日本的政策。

隨著美國的戰略收縮,東亞關係日益緊密,我們也很有必要了解日本文化。

不同於韓國一直處於中華文化圈,日本一直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文明。

雖然在古代,日本曾與我們有過頻繁的文化交流,但最終卻變成了一位熟悉的陌生人。

尤其是在明治維新之後,日本更是給我們帶來了更大的陌生感。

所以,我們更應該重新認識這位鄰居。

《菊與刀》寫成於日本戰敗、美國接管日本的前夕。

雖然作者魯思·本尼迪克特未曾學習過日語,僅僅是用人類學方法研究日本文化。

這樣的研究方法也會帶來些許瑕疵,如:有時會把中國文化與日本文化混淆。

並且,改革開放以來,中日交流日益緊密,瞭解了日本文化的讀者或許已經看不上這樣明顯的帶有政治色彩的書籍。

但是,這本書在揭示日本文化的同時,還將日本文化與美國文化進行了比較,並展示了研究日本文化的方法。

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美國也會用同樣的研究方法來研究我們。

在中美關係日益複雜的今天,我們也需要知己知彼。瞭解對方,也要了解對方眼中的自己。

除這本經典書籍,這次還為大家帶來了以下幾本經典好書,以供大家挑選閱讀。

《日本文化史》

美國人如何研究的日本人,或許也會如何研究我們

萬世一系的日本天皇制究竟從何而來?日本從唐代中國學了什麼,又沒學什麼?為什麼說不了解佛教,學習日本文化寸步難行?《源氏物語》是不是世界上第一部長篇小說?茶道為什麼興盛於日本,而不是中國?京都龍安寺的枯山水究竟好在哪裡?基督教為什麼沒有能征服近代日本?什麼契機讓浮世繪傳到歐洲,並深深影響了梵高?此書曾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中文版,一直是眾多院校日語考研的指定用書。絕版多年,網絡上有大量複印版本高價出售。原版由日本最專業的學術出版社巖波書店出版,多次改版,常銷不衰,至今仍放在日本各大書店櫃檯的顯要位置。

《日本科技150年》

有人說近代日本是從“黑船來航”開始的,這也是大眾有所接觸但是瞭解不深的一個話題,本書就從“黑船來航”帶給日本的翻天覆地的變化說起。黑船帶來能源革命,日本由此開始走向近代化。其後,由國家主導,科技振興所帶來的“殖產興業、富國強兵”“經濟增長、國際競爭”等目標,使得國民團結一致的總動員體制持續了150年。其間,日本科技何以取得“井噴”式成就?為此又付出了哪些慘重的代價?成也科技,敗也科技。這是想了解日本科技的必讀之書,也是發人深省的一冊書。

《文明與帝國》

美國人如何研究的日本人,或許也會如何研究我們

《文明與帝國:中國與日本遭遇歐洲國際社會》一書主要研究 19 世紀後期中國與日本通過社會化進入歐洲主導的國際秩序這一問題。重點研究了中日與歐洲國際社會互動中的二元模式。通過展現二元互動模式中歐洲國際社會所蘊含的雙重標準和中日兩國政治精英及知識分子的所想所為,努力突破英國學派既有相關研究的西方中心論敘事模式,展現了中日兩國遭遇歐洲國際社會過程中出現的複雜性和回應的多樣性。


《日本帝國海軍戰史》

美國人如何研究的日本人,或許也會如何研究我們

《日本帝國海軍戰史1941-1945》從1941年12月日本聯合艦隊偷襲珍珠港開始,以時間順序詳細記敘了太平洋戰爭中的歷次重大海戰,如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瓜島戰役等。本書的寫作基於美日雙方的一手資料,如日本官修戰史《戰史叢書》,以及美國海軍歷史部收集的日本海軍檔案縮微膠捲,輔以各參戰海軍編制表圖、海戰示意圖進行深入解讀,既有完整的戰事進程脈絡和重大戰役再現,也反映出各參戰海軍的勝敗興衰、戰術變化,以及不同將領各自的戰爭思想和指揮藝術。

《日本人為何選擇了戰爭》

美國人如何研究的日本人,或許也會如何研究我們

從甲午戰爭到日俄戰爭,直到二戰戰敗,日本人緣何一次次走向戰爭?上至世界的優秀人才,下至日本的平民百姓,為何認定“唯有戰爭才是出路”?東京大學歷史學教授加藤陽子通過層層推進的多維分析,深入淺出地探究了當時日本為政者和國民如何看待世界局勢、為何每一次都最終選擇了戰爭。在這本被稱為 “日本近代史研究最前沿”的著作中,她回答了歷史是如何推進的、戰爭是如何發生的等一系列問題,幫助讀者從更多元的視角理解日本近代史上幾次改變國運的戰爭。加藤陽子向讀者呈現的是一個世界交互相連的動態畫面,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日本的“內部決策”,從而在一個更高的維度重新審視日本過去的位置。她很少簡單地提出結論,而是不斷地指引通往結論之門的方向,讀者必能從中感受到歷史學的趣味和吸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