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農民初春種植忙 土地孕育脫貧增收希望

天山網訊(文/圖 記者 趙敏 通訊員 周海霞 古海爾·艾山 鄧小周 楊波 阿布裡孜·吾買尼亞孜 艾克拜爾·卡迪爾 玉素甫江·買買提)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在這個春天,農民們正以脫貧致富的決心踐行著“一年之計在於春”。

下地入園、採摘修剪,隨著天氣轉暖,新疆各地農民正陸續上演著一幅幅別樣“春耕備耕圖”,無論是大棚種植、果樹修剪,還是培育特色作物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

皮山縣:小石榴孕育“致富果”

新疆農民初春種植忙 土地孕育脫貧增收希望

村民正在技術員的指導下為石榴樹修枝、施肥。

“慢點、慢點、慢點,不要把樹枝損壞了,把它分開。”3月9日,在皮山縣皮亞勒瑪鄉石榴新村,村民艾力·奧斯曼正在技術員的指導下為石榴樹修枝、施肥。

艾力·奧斯曼告訴記者,他家有12畝石榴,每年他都參加鄉、村舉辦的農業應用技術培訓班,學習石榴種植每個節點的科學管理技術。

學會石榴樹管理技術後,艾力·奧斯曼依靠產業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堅定了。“這兩年,我逐年增產增收,去年我種植的石榴賣了5萬元,生活條件有了較大改善,今年我會更仔細照看石榴,爭取石榴收入能達到6萬元。”他說。

在皮亞勒瑪鄉,像艾力·奧斯曼一樣依靠種植石榴脫貧增收的農戶並不鮮見。

記者瞭解到,近年來,皮亞勒瑪鄉大力發展石榴產業,全鄉農民來自種植石榴的收入達到總收入的80%,成為有名的“中國石榴之鄉”,石榴成為農民的“致富果”。

目前,該鄉石榴種植面積24000畝,其中掛果面積18000畝,全部按照綠色食品生產標準進行種植和生產。2019年全鄉石榴產量10000 噸,總產值突破1.1億元。

“3月是石榴管理的重要節點,我們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也將做好服務保障,計劃在去年基礎上人均收入增加800元-1000元,助力村民脫貧增收。”皮山縣賽圖拉鎮政府駐皮亞勒瑪鄉石榴新村“訪惠聚”工作隊第一書記賀一平說。

疏勒縣:千畝雙膜瓜下地助脫貧

新疆農民初春種植忙 土地孕育脫貧增收希望

村民正在準備種植雙膜西瓜。

耕地、整地、開溝、鋪膜、點種……近日,在喀什地區庫木西力克鄉疏勒縣吾其村千畝雙膜西瓜種植拉開了序幕。

“每穴點3粒種子,瓜穴深度2釐米,然後用溼土覆蓋好,覆蓋高度3釐米……”這幾天,新疆農業科學院哈密瓜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艾爾肯·牙生在田間地頭多次為農民們分批分組反覆講解著。

這是艾爾肯·牙生駐村的第四個年頭,村民們親切地稱他為“瓜博士”。在他的帶領下,吾其村雙膜西瓜的種植面積已由2016年的20畝增加到2018年的202畝,再由2019年的627畝,擴大到了2020年的1076畝。

因種植雙膜瓜,村民赫則提敏古麗·艾爾肯一家也在去年脫貧了,“我去年試種了2畝雙膜西瓜,沒想到收入6000多元,今年我準備把家裡的10畝地全部種上雙膜西瓜,相信一定會有個好收成。”她說。

據瞭解,自新疆農業科學院“訪惠聚”工作隊駐村以來,以新疆農業科學院哈密瓜工程研究中心為技術依託單位,傾心培育自己的優勢主導產業,正全力打造“一村一品”雙膜瓜品牌。

艾爾肯·牙生說:“現在吾其村成了該縣千畝雙膜西瓜示範基地,今年村裡種植的1076畝雙膜西瓜6月10日左右可以上市,預計可實現超過300萬元純利潤,相當於種植戶戶均僅雙膜西瓜一項可實現1萬元純收入,為實現特色產業促脫貧打下了堅實基礎。”

阿瓦提縣:核桃林裡的增收“密碼”

新疆農民初春種植忙 土地孕育脫貧增收希望

村民正在核桃地裡播下油菜種子。

核桃林裡套種油菜,年收入還能再增加三四千元,這是阿瓦提縣拜什艾日克鎮玉斯屯克庫木艾日克村的脫貧增收“密碼”。

3月1日,在該村村民米吉提·阿布都尼亞孜家的核桃地裡,鎮林管站幹部現場進行技術指導,確保走好果園套種油菜春播生產第一步。

“去年,這片10畝核桃園套種了油菜以後,提高了核桃的產量和質量,一年下來收入40000元。今年我在技術人員的帶領下,加強技術管理,爭取收入比去年增加3000元。”米吉提·阿布都尼亞孜說。

拜什艾日克鎮林管站站長亞森江·庫爾班解釋,果園套種油菜能提高土壤有機質、培肥地力,改善果園小氣候環境,增加果樹座果率、提高產量,同時充分利用了林下空間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也達到了保護生態、增加收入的雙重效果。

亞森江·庫爾班說:“我們鎮今年計劃套種油菜14000畝,目前已經種了4500畝,預計3月中旬播種完畢。林下套種,核桃每畝可增產100公斤左右,再增上油菜的收入,農民一年可多增收三四千元。”

據瞭解,2020年全縣計劃林下套種油菜面積5萬畝 ,截至3月1日,已完成套種3.2萬畝。

同時,近年來,阿瓦提縣發動農民種植以定單農業為保障的辣椒、茴香等特色經濟作物,將集中種植、果園地和套種不同特色經濟作物有效結合起來,逐步發展大田基地種植,林間套種、棉花套種等有特色經濟作物的套種模式,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增加了農民收入。

庫爾勒市:梨園枝芽添春意

新疆農民初春種植忙 土地孕育脫貧增收希望

在和什力克鄉上和什力克村,村民正在修剪香梨枝。

梨園枝芽添春意,果農盼收樂淘淘。當春風吹生了梨樹的嫩芽,庫爾勒香梨春季管理工作也隨之全面展開。

連日來,庫爾勒市和什力克鄉上和什力克村村民達吾提·玉山正在自己的香梨園內忙著疏枝。“疏枝可以保證香梨果的營養均勻、光照均勻,並保證透氣性,提高香梨果的品質。”說起香梨春季如何管理,達吾提·玉山解釋得頭頭是道。

對於今年增收,他顯得信心十足,“我的香梨園面積為40畝左右,樹齡15年,去年梨園收入8.6萬元,今年我主要在提高香梨品質上下功夫,我大概算了一下,今年香梨收入可達12萬元。”達吾提·玉山說。

記者瞭解到,目前全鄉香梨面積約3.5萬畝,2019年該鄉平均畝產470公斤商品梨,每公斤5.5元,平均畝產值為2585元。2020年預計平均每畝可產550公斤商品梨,預計畝均年產值為3300元。

庫爾勒市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義智說,我們派出專業技術人員組成技術指導組開展技術教學,同時採用課程講解、宣傳片加大宣傳力度,幫助農民增產增收。

記者瞭解到,巴州香梨種植面積為62萬畝,掛果面積47萬畝,目前修剪、清園工作全部進入尾聲,接下來梨農將檢修農用機械,相關部門也將準備合格的花粉,為下一階段香梨花期管理做好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