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GDP曾是日本9倍,如今卻一貧如洗,緬甸經歷了什麼?

我國地域遼闊,是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國家,其中僅陸地上的鄰國就有15個之多。在古代,這些鄰國大多為我國的附屬國,年年上貢、歲歲來朝。然而到了近代,隨著我國國力的不斷衰落,無力對他們提供“保護”,因此這些國家便紛紛脫離了控制。

人均GDP曾是日本9倍,如今卻一貧如洗,緬甸經歷了什麼?

在這些鄰國中,有的發展迅速,甚至一度邁入世界富國的行列,今天便給大家聊一聊緬甸這個曾經的亞洲最富國。可能說到緬甸,大家最先想到的都是貧窮、落後,怎麼可能會是曾經的亞洲最富國呢?


二戰爆發前(1936年),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約60億美元,人均GDP85美元左右。而同時期的緬甸,國民生產總值約為日本的2倍,121.97億美元,人均GDP776美元,是日本的9倍。由此可見,緬甸曾是“亞洲最富國”的說法並非無的放矢。

人均GDP曾是日本9倍,如今卻一貧如洗,緬甸經歷了什麼?

“緬甸是如何發展成為亞洲最富國的呢?”相信許多人心中都有這麼一個疑問,原因其實很簡單,主要有兩點:


其一,19世紀開始,英國逐步蠶食緬甸,1886年,英國贏得第三次英緬戰爭,清王朝被迫與英國簽訂了《中英緬甸條約》,承認英國對緬甸擁有支配權。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緬甸迎來長期的和平發展,再加上英國殖民者的扶持,緬甸的基建、教育、礦產業、冶金業、機械製造業等得到了飛速發展。

人均GDP曾是日本9倍,如今卻一貧如洗,緬甸經歷了什麼?

其二,豐富的自然資源。緬甸的國土面積雖然不大,但其寶石、油氣、鐵礦、森林等資源卻十分豐富,特別是寶石和油氣資源。眾所周知,緬甸是世界上著名的寶石產地,種類豐富、品質好且儲量巨大;此外,據初步探測,緬甸擁有100多個油氣開發區域,其中天然氣的總儲量超過了20萬億立方英尺。


正是基於以上兩點,緬甸曾一度發展成為亞洲最富國,然而如今的緬甸卻再次變成了一貧如洗。從曾經的亞洲最富國,到如今的一貧如洗,甚至是全球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緬甸究竟經歷了什麼?

人均GDP曾是日本9倍,如今卻一貧如洗,緬甸經歷了什麼?

二戰爆發後,由於緬甸地處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之間,被英國作為了掩護印度殖民地的屏障,再加上當時英國的作戰重心並不在亞洲,因此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很快就攻入了緬甸。


在這裡,日本與中國軍隊、英國軍隊進行了拉鋸戰,從而導致緬甸幾乎被打成了一片廢墟。雖然戰後緬甸從日本那裡得到了鉅額的戰爭賠償,但卻再也回不到曾經的“巔峰時刻”了。

人均GDP曾是日本9倍,如今卻一貧如洗,緬甸經歷了什麼?

當然,緬甸之所以變得一貧如洗,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獨立之後其國內持續多年的內戰,地方割據、攻伐不斷,不僅破壞了本土的經濟發展,更讓外來投資望而卻步,從而導致其日益窮困。若這樣的局面始終得不到改變,緬甸的未來必定一片黑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