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臨死前,為何要先毒死好兄弟李逵?看毛主席的解釋,恍然大悟

一將功成萬骨枯,話說作為梁山的首領,宋江在梁山勢大聚攏了108好漢,籌碼最高之時為“眾家兄弟”打算一番之後,決意接受朝廷招安。而隨後梁山眾好漢便前往征討方臘,去時108人回時卻只有27人。而曾經的義薄雲天換回的卻更多是命比紙薄。

宋江、盧俊義等人似乎也是如願以償,被加官進爵,似乎等待他們的就是朝堂之上的指點江山、揮斥方遒。但到底朝堂之上,還是容不下有汙點、出身草莽的他們。最終盧俊義水銀入肚墜水而亡,宋江更是被賜毒酒鴆殺,但就是臨死之前,宋江卻將那最忠於自己的李逵,一併帶走。

宋江臨死前,為何要先毒死好兄弟李逵?看毛主席的解釋,恍然大悟


而至於原因,宋江本人則是一句“我為人一世,只主張『忠義』二字,不肯半點欺心。今日朝廷賜死無辜,寧可朝廷負我,我忠心不負朝廷。我死之後,恐怕你造反,壞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義之名。”

似乎出自忠義,才是他毒殺李逵的原因。他更想讓這108人落得一個忠義之語,並不願行事魯莽、對接受招安心有不滿的李逵壞了大事。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宋江臨死前,為何要先毒死好兄弟李逵?看毛主席的解釋,恍然大悟


作為一個小吏出身,在他舉手投足之間便動輒是“十兩紋銀”贈予之下(武松、李逵都曾受其饋贈),其實在利、名之間,在階級分明的社會之下,我們可見,宋江並不缺少利,而他缺少的是名,是能夠名達天下,躋身官宦上流,晉身的通道。

於是,在“朝廷不明,奸臣閉塞”之下,當知曉了晁蓋、阮小二等人截取生辰綱之時,作為官他並不舉報;作為友,他亦然相幫。這就是在通道被阻之後,宋江的生存之道,獲得最大的利益化回報,也就是大奸似忠。

宋江臨死前,為何要先毒死好兄弟李逵?看毛主席的解釋,恍然大悟


而當他殺死閻婆惜被流放,他對於落草為寇這樣一種使自己名聲盡毀的行徑,其實也是心有不甘才不願入夥。當然這也可以說,他認為造反有違背天理、父教,這還是他的“忠”。但當反詩一出,他真正走投無路,也只有入夥才能換取苟安之時,他又選擇了加入梁山,而不是赴死名志。

而在如何成就自己在綠林之道的聲威之時,他又會想方設法的賺取英雄上山,玉麒麟盧俊義、扈三娘、霹靂火秦明、金槍手徐寧等等莫不是在他的算計之下入夥。聲威已壯,面對征討的高俅,他連戰連勝,但擒入山寨卻又以禮待之,林沖也不過只是他對於“時勢分析”之下的犧牲品。

宋江臨死前,為何要先毒死好兄弟李逵?看毛主席的解釋,恍然大悟


雖然勢大,但造反成功顯然無十分把握;但也正是勢大,如若接受招安,朝庭之上自然又會委以重任,兩害相權,兩利相權,也便有了他堅持的“替天行道”大旗以及“忠義堂”之舉。而“徵遼國,滅田虎,除王慶、平方臘”,更像是他為大宋朝廷繳納出的“投名狀”。

但是很遺憾,大宋朝廷在利用完了他的價值之後,對於一塊出身低賤,又有汙點的石頭自然是要一腳踢開,而這也是他被鴆殺的原因。而至於他所謂的忠義,當自己在綠林之中沒有了名節,難道還要再度在朝廷之上揹負一個不忠不義的名聲嗎?此時選擇再度造反已然絕無可能,而在造反與毒殺李逵之間,那個更容易一些呢?

對此毛主席便有語道:“水滸傳這部書好在就好在投降,他讓人們都瞭解到,原來宋江是一個投降派。”而宋江的投降,恰恰 就是是以自我利益為準繩的投降,更徹底,也更無恥。毛主席的話,便是宋江真實的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