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化禪介紹

 #淨化禪#「淨化禪」是指在人品具足及認知完整的前提下,所進行的三段工程(淨化工程、釋放工程、激發工程)之總稱,為禪觀準備的前行訓練,所以也是行者的前行階段。

  淨化禪通過即獲具格的「位前普賢」資格,若其人之人品具足而無足夠的認知,不了涅槃境界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淨化禪對其唯是養生與療癒之功能,無有進趣菩提之動力。若人品不足者,更無法認知四聖諦,則淨化禪對其所生之功能唯及釋放負能量,於諸養生療癒乃至心性,只有微量效果。

  淨化禪既稱為「禪」,雖是初階之前行,卻是菩提道上之礎石,不可輕忽也!唯此時仍屬可通凡性,而益紅塵之眾生,唯是不能發起大菩提心,猶如大器小用,殊甚可惜,雖對凡人在激起菩提心上不無小補,恐多是相上的迷惑,乃至產生上師情結,此皆人品不足所致;若唯認知不足,則多進學,亦可激發大菩提心也!

  淨化禪的效果在「象限轉移」,

  淨化禪的方法是五要領的合一,

  淨化禪的前提是人品與認知的具足;

若具備這些條件,或可謂「斯時因緣皆具」而可稱為具格「位前普賢」,方可進行基礎禪觀的訓練。淨化禪的目的是在停止大腦的作用,亦即「止」的功夫,唯止方能令無常心休眠!所以「止」的定義即是停止大腦的運作,亦即令根、塵、識等的連結作用中止,但此「止」是短暫的。

  然而,此「止」卻可使身、語、意業中的負能量釋放,並將被壓抑的般那(prana)也釋放出來,就在此時若能將「淨化五要領」合一,則「置心一處」將產生引信效果,擊發生命的動脈而引發生命爆炸作用,引發如火山爆發般的大爆炸效果,此時大腦全面停止作用,生命的本能瞬間出現,此種狀況乃生平第一次,是觸功德、是不可思議,但如何用此靈性的生命本然?一切皆零尚未開始!換言之,真實生命的大門是展開了,但尚未開始靈性生命的境界,故此時稱為「受胎」,必須讓靈性的種子孕育至成熟階段,此孕育階段即是基礎禪觀。

  淨化禪是基礎禪觀的前行,此前行是「止」的功夫,故禪觀的功夫實際上是「觀」,而觀的「能」與「所」,即是「心」與「境」,不用「真心」不成「觀」而成「想」,概若用無常心,則是五蘊中的「想識」而非「觀」也。故欲修行者,首先應知修行不可用大腦,不用大腦即須先破初階無明,此須先「止」大腦之作用也!唯先「止」而顯「真心」,唯用「真心」方成「觀」,故又稱「因定生慧」也。而前述之學佛到「要破無明」的過程中有「人品」及「認知」,此乃戒也,故「因戒生定,因定發慧」,即此之謂也!

  淨化五要領的合一,淨化的主軸是生命載體調整術(即調身),調身中有身語意三業,大腦作用中的意業影響身語兩業的終端作用,故在中國重在調「意業」,以順終端的身業及語業。然印度是以「身業」之調整為重點,故特重忌口、飲食,及體位法為其下手處的標竿。而禪宗則三業齊下,然自明朝以來逐漸混亂,唯以「意業」為心法,故心法工程逐漸流失,至使禪宗流於文化。

  「生命載體調整術」為「體位法」或「8字功法」,此一運動中必須配合「生命導引術」,此中的「呼吸法」如何與「體位法」等合一是第一環節。其次是「放鬆」要融入煖身功夫中。至此則「金三角」中的放鬆與金鑰匙即已成為四合一,故而參禪金三角的「置心一處」就成為激發般那(prana)爆炸的引信,亦即五合一的成功,此淨化五要領的五合一成功狀態,即是瞬間進入大腦不作用狀態中,生命力的般那即刻釋放出來,其爆發狀態即稱激發般那,此一純技術性工程必須在禪堂中逐一指導,不可自以為是,更不可在無禪師的指導下進行。此具格禪師方為善知識也!激發後必須五年在禪師指導下生活、進修,不可須臾離也!

~海雲繼夢和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