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基層監督“神經末梢”——循化實現所有行使公權力人員監督全覆蓋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我們村上報的‘國家危舊房改造項目申請名單’中有個別戶不符合申請條件……”去年底,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查汗都斯鄉紀委監察辦收到紅光村監察信息聯絡員上報的線索後,鄉紀委書記、監察辦監察專員馬麗娜很快組織調查組進行核查,查清情況後對鄉危房改造項目辦下發監察建議書,項目辦對不符合條件的幾戶申請戶做出了不通過審核的決定。

這是循化縣發揮村級監察信息聯絡員作用,實現所有行使公權力人員監督全覆蓋的一個縮影。去年以來,在掛牌成立全縣9個鄉(鎮)監察辦公室全覆蓋的基礎上,按大鄉鎮2名、小鄉鎮1名配齊專職工作人員15名,將該縣154個行政村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聘為“村級監察信息聯絡員”,開始對村級事務運行情況以及其他非黨員的村、社區幹部進行監督。由此,鄉親們有了“家門口”的監督員。

為做深做細做實基層監督這篇文章,該縣紀委監委嚴格按照監察體制改革要求,立足當地實際,從健全鄉、村監督制度,配齊配強監督力量入手,認真制定全縣監察職能向基層延伸改革方案,釐清縣鄉兩級監察工作的關係,明確鄉鎮監察專員、村級監察信息聯絡員的主要職責,明晰基層監察的原則、範圍、職責及權限。對村級監察信息聯絡員進行了包括脫貧攻堅在內的多項惠民政策以及怎樣監督、監督什麼等方面的培訓。同時,在完善和健全監督委員會規章制度的基礎上,聚焦專項治理,配合巡視巡察工作加大了對各鄉鎮監察專員、村級監察信息聯絡員的指導督促、日常管理、考核考評及培訓等制度建設。

“以前,村裡個別幹部總以為‘天高皇帝遠’,整點小動作沒人知道。現在好了,我們發現問題可以直接向鄉監察專員反映。”說這話的是村監察信息聯絡員韓哈三。

監督觸角向鄉村的進一步延伸,使大到涵蓋黨中央和上級黨組織決策部署的落實、“兩委”班子的日常工作、村集體資產資源的管理,小到包括村風村貌等受村民普遍關注事項以及行使公權力的非黨員村幹部均納入了監督的範圍。2019年,154個村務監督委員會(監察信息聯絡員)共開展監督1236次,提出工作意見建議1352條,均得到採納,存在的76個問題也進行了監督整改。

查汗都斯鄉繁殖場村支部書記馬某某曾違規收受村民韓某某2000元好處費解決了韓某某的危房改造補助款。接到反映後,鄉紀委與該村村務監督委員聯合核查,查清後,不僅收繳了馬某某違規收受的好處費,還對他違反紀律的行為在全鄉範圍內開展了警示教育。清水鄉田蓋村的村務監督委員會根據群眾意見,對村裡的危房改造工程進行了重點監督,得到全村困難群眾的好評;白莊鎮各村村務監督委員會經常準確瞭解群眾對“兩委”工作的意見建議,對工作中發現的差錯和問題啟動糾錯機制,受到大家的普遍支持和擁護。

縣紀委監委通過“5+2”派駐模式(5個綜合,2個單獨派駐),既實現了對全縣46個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的派駐監督全覆蓋,又發揮了各鄉鎮紀委(監察辦公室)、村務監督委員會依法履行監督監察職能的作用,使全縣正風反腐日常監督工作開始從有形監督向有效監督轉變,群眾利益得到進一步保障。道幃鄉部分村的互助資金曾因管理混亂、監督不到位,作用沒能得到發揮,群眾對此很有意見。該鄉比隆村監督委員會對互助資金從申請到發放、使用到回收以及管理進行嚴格監督,降低了互助資金髮放回收風險,加快了資金流轉速度,縮短了資金回收週期,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和收益率,全村互助資金從過去的15萬元增加到了162萬元,並扶持養殖戶仁青加從原4頭牛發展到現在100頭,扶持養殖戶拉毛東智從50只羊發展到現在250多隻。該鄉循哇村務監督委員會(監察信息聯絡員)自從對本村互助資金的監督方式由事後監督變為全程監督以來,互助資金不僅沒有發生一起“呆壞”賬,還由原來的90萬元增加到了223.23萬元。

對扶貧互助項目資金下黑手、截留困難群眾救助款、在申請低保等事項上優親厚友等侵害群眾利益的問題,折射的都是基層幹部任性使用“小權力”的亂象,群眾對此深惡痛絕。縣紀委監委在開展脫貧攻堅、掃黑除惡、環保領域、東西部協作扶貧項目、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城鎮保障性住房集中清理整頓、移風易俗等專項監督檢查中,發揮鄉鎮紀委(監察辦公室)、村務監督委員會(村級監察聯絡員)作用,把村級組織“小權力”行使中的各類問題找出來。道幃鄉牙木村監督委員會在“三查三確保”專項行動中發現該村原支部書記拉某某對村撥付的貧苦幫扶資金疏於監管,造成1戶私自掛失並補卡後支取現金本人保管,存在資金安全風險,在群眾中造成了不良影響。對此,及時向鄉紀委彙報,並由鄉鎮及時進行了查處。鄉黨委對拉某某在全鄉範圍內給予通報批評,切實維護了群眾利益。

曾經,該縣農村地區高價彩禮、婚喪喜慶大操大辦的不良習俗讓群眾苦不堪言,甚至出現了因此而返貧的農戶。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把移風易俗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黨風廉政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縣紀委監委及時跟進,印發了《關於在全縣紀檢監察對象及其他公職人員中嚴格執行婚喪喜慶事宜報備制度的通知》,並通過推行“12345”工作法,多措並舉規範全縣黨員幹部操辦婚喪喜慶事宜,以黨風政風帶好社風民風,同時,充分發揮鄉鎮監察專員以及村級監察信息聯絡員的作用,加強了基層的“管與治”。據不完全統計,去年移風易俗活動開展以來,該縣新辦、簡辦各類紅白事宜3536起,糾正高價彩禮14起,制止不滿法定年齡準備結婚的4起,為群眾減負1.5億元。有效遏制了大操大辦的攀比之風,減輕了群眾生活負擔,提升了群眾幸福感獲得感。

“讓監督觸角向鄉村進一步延伸,打通監督‘最後一公里’,撬動了基層‘大治理’,著力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讓群眾切實感受到紀檢監察就在身邊、正風反腐就在身邊、公平正義就在身邊,這是我們縣紀委監委構建基層監督網絡的初衷。”縣紀委書記、監委代主任楊有全對激活基層監督“神經末梢”深有感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