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大明風華》中胡善祥的人生

最近,《大明風華》貌似掀起了一波熱浪,這部由演員朱亞文和湯唯合作主演的古裝大劇,彙集了各大明星,講述了明朝初年,靖難遺孤孫若薇歷經五帝六朝的故事。

探索《大明風華》中胡善祥的人生

《大明風華》劇照

當然,電視劇不能原原本本的還原歷史,女主角孫若薇的歷史原型為明宣宗孝恭孫皇后,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她開創了明朝歷史上諸多“第一位”:明朝歷史上第一位被封的皇貴妃;明朝第一位擁有金寶的妃嬪;明朝第一位繼後等等。

一說繼後,必有原配,那麼,朱瞻基的原配,就是劇中鄧家佳飾演的胡善祥,一位善良、賢德又沒有心計的女人。劇中,胡善祥和孫若薇本是一對親生姐妹,均為建文帝的御史大夫景清之女。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攻下南京,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蹤,朱棣稱帝,誅殺建文官吏,御使大夫景清被屠,大女兒被景清好友所救,小女兒被皇太孫朱瞻基所救,交由胡尚儀撫養,即胡善祥。電視劇如何發展,我們慢慢等待著更新,今天,就一起探索下歷史上胡善祥的人生。

探索《大明風華》中胡善祥的人生

胡善祥劇照

其實,歷史中的胡善祥和孫太后,本也不是什麼姐妹,入宮前兩人也不認識。恰恰跟電視劇相反,從小在宮中長大的並不是胡善祥,還是孫氏。

姓名:胡善祥

生卒年:1402-1443

父親:錦衣衛百戶胡榮

偶然入皇宮,嫁與皇太孫

說起胡善祥出生,也算得上地方官宦之家,爹為錦衣衛百戶。這個錦衣衛,是明朝專有軍政蒐集情報機構,主要職能為“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從事偵察、逮捕、審問等活動。也有參與收集軍情、策反敵將的工作。官職從上到下分別為指揮使一人,正三品;指揮同知二人,從三品;指揮僉事二人,正四品;鎮撫使二人,從四品;十四所千戶十四人,正五品;副千戶,從五品;百戶,正六品;試百戶,從六品;總旗,正七品;小旗,從七品。

探索《大明風華》中胡善祥的人生

明朝錦衣衛裝扮

胡善祥雖說家境不錯,自幼也是被寵大的,但她的家教很好,父母對其管教嚴厲,凡是都必須遵規遵矩,出落得端莊大方。

所以,從出生來看,胡善祥要比孫氏高貴些,畢竟錦衣衛百戶相當於現在的副廳級;而孫氏祖上都是農民,她爹的官也是花錢買的。但是,眾所周知,明朝選妃,為防止外戚干政,都會從一些小官或者貧民百姓家挑選賢德之女。

探索《大明風華》中胡善祥的人生

胡善祥劇照

孫氏,即劇中孫若薇原型,跟朱瞻基姥姥彭城伯夫人是老鄉,當年,彭城伯夫人回孃家,見到了漂亮的丫頭孫氏,十分喜歡,覺得很適合外孫子,就把她帶到了宮中撫養,這年,孫氏才10來歲。

永樂十五年,即1417年,朱棣為20歲的孫子朱瞻基選妃,在眾多優秀的女子中,胡善祥脫穎而出,而朱瞻基青梅竹馬的孫氏,被選為妾室。

探索《大明風華》中胡善祥的人生

孫氏劇照

為何從小生活在宮中,又得彭城伯夫人和張氏(時為太子妃,朱瞻基母親)的喜愛,卻無緣朱瞻基正室呢?

其一,胡善祥是以“賢”聞名,才入宮選秀;而孫氏,則是以“貌美”被帶進宮中撫養。而明朝對一國之母的選擇,也都擇“賢”者而選之,朱瞻基作為皇太孫,是要繼承皇位的,所以她的正妃,要以“賢”為首要條件。

其二,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孫氏從小被帶到宮中,由朱高熾的正室張氏教其宮中禮儀。張氏或許看出來,這個女孩非一般女子,對權利的慾望也非一般人所能及。

其三,朱棣為孫子選妃時,欽天監經過占卜,說他的孫媳婦兒在山東濟河一帶求得,而胡善祥,恰好為此地人。雖然這種說法對於我們來說,更是一種迷信,但在封建時期,這種占卜在一定條件下會起到決定性作用。

至永樂十五年,有詔選皇太子妃。司天奏星氣見奎婁,當在濟河間求之。使者下濟寧,因以榮第三女進。——《勝朝彤史拾遺記》

探索《大明風華》中胡善祥的人生

《大明風華》劇照

就這樣,胡善祥進宮了。從永樂十五年到永樂二十二年(1417年——1424年),做了七年的皇太孫妃的胡善祥,應該是不開心的。

首先,作為一個普通官宦之家的女子,一步登天,胡善祥受寵若驚。深宮大院與家中自由自在的生活,也會胡善祥很不自在。

其次,丈夫並不喜歡她。此時,朱瞻基正在跟孫氏比翼齊飛呢。

試想,深宮大院,又不得丈夫疼愛的女人,又何談幸福?

七年的時間裡,胡善祥也不在是當年剛進宮的少女了,丈夫雖然不喜歡她,好在婆婆張氏對她很好,時常聚在一起聊天遊園,這讓胡善祥在寂寞孤獨的宮廷生活中感受了一絲溫暖。

探索《大明風華》中胡善祥的人生

朱亞文飾演的朱瞻基

成為太子妃,繼而為皇后

1424年,朱棣病逝,太子朱高熾繼位,即明仁宗。朱瞻基也由皇太孫升級為太子,胡氏為太子妃,孫氏依然是妾室。

自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朱瞻基即使內心一百個不樂意,他也沒辦法決定太子妃的人選,更何況胡善祥德行、性格、外貌,皆為太子妃的不二人選。

朱高熾身體不好,是個短命的皇帝,在位十個月,就一病不起了。之後,將皇位傳給了28歲的兒子朱瞻基。

探索《大明風華》中胡善祥的人生

朱高熾劇照

朱瞻基是想立孫氏為皇后的,但是此時太后張氏不允許的。

皇太后有旨,謂兩家定位久,無可議,仍冊胡氏為皇后,孫氏為貴妃。

所以在朱瞻基登機時,張太后就有懿旨,冊封胡善祥為皇后,孫氏為貴妃。

孫氏雖為貴妃,但卻仗著皇帝對她的寵愛,實際地位跟胡皇后不相上下;況且,孫氏自幼在宮中長大,後宮中這點小伎倆,她早就學會了,所以很善於博取他人歡心。憑藉著千姿百態的嬌容和帝王的寵愛,成為了大明皇宮中第一位皇貴妃,並擁有金寶。這樣,孫氏就跟皇后一樣,都擁有金寶金冊,稱呼上都有一個“皇”字。

宣宗即位,封貴妃。故事:皇后金寶金冊,貴妃以下,有冊無寶。妃有寵,宣德元年五月,帝請於太后,制金寶賜焉。貴妃有寶自此始。——《明史·列傳第一·后妃》

探索《大明風華》中胡善祥的人生

劇照

初為皇后,胡善祥就受到如此委屈,想必她的心裡並不好受,從皇太孫妃到太子妃再到皇后,雖然地位一步步在上升,但人生的路卻越來越難走。或許她心裡也明白,自己的皇后之位,堅持不了多久了.....

無辜被廢后,一盞青燈伴終生

胡善祥與朱瞻基婚後多年,除了生了兩個女兒外,沒有給朱瞻基生下皇子。一則胡善祥生來體弱,二則丈夫並沒有把她放在心裡。而這邊,孫氏也沒有為朱瞻基生下兒子。

眼看即將而立之年的朱瞻基,還沒有皇長子,朱瞻基內心很是煩悶。而恰恰此時,後宮一位吳姓宮人有孕,孫氏便來了一出“偷子”的遊戲,宣德二年,即1427年,孫氏為朱瞻基生下了皇長子,即朱祁鎮。

終於,朱瞻基覺得時機成熟了,該給自己最愛的女人最大的榮耀了。

宣德三年,即1428年,胡善祥以病弱且無子被廢,退居長安宮為道姑,賜號靜慈仙師。儘管朝中大臣及太后都不贊成朱瞻基這麼做,但朱瞻基還是與眾人為敵,許心愛之人後位。

皇后自罹多病,不能承饋祀。重以無子,懷謙退,上表請閒。朕念伉儷重,屢拒不納。而後懇再三,不得已已從所請矣。夫因其謙德而遂尊之,禮也。其稱號、服食、侍從悉仍舊不改如敕。乃更立孫氏為後,而後竟廢。後乃退居長安宮,性本恬不喜事華飾,至是學清淨,奉黃老為仙姑。——《勝朝彤史拾遺記》

朱瞻基還真會給自己找理由,找臺階,“廢后”還被說成“謙退”。這也正說明,朱瞻基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廢后,胡氏並沒有錯,廢后實屬無辜。

探索《大明風華》中胡善祥的人生

劇照

或許這樣的生活,更適合胡善祥,獨自一人,免去了爾虞我詐,不再整日面對丈夫的嫌棄,孫氏憎恨的目光,平靜且安逸。雖然被廢,但婆婆張太后依舊待她很好,憐憫胡善祥賢德,常召她到太后宮中居住,有宴會時也會召胡氏參加,並且將胡氏的位置放在孫皇后之上。張太后的這份疼愛,給胡氏的內心增添了一份溫暖。

張太后甚憐之,特召入,居清寧宮。凡內廷朝會饗宴,必命後居孫後上,孫後常怏怏。——《勝朝彤史拾遺記》

探索《大明風華》中胡善祥的人生

太子妃張氏劇照

朱瞻基也是個短命的皇帝,在位10年,1435年,38歲的他就去世了,兒子朱祁鎮繼位。

沒有了外界的紛擾,胡氏安然的享受著獨自一人的生活。1442年,隨著婆婆張太后的去世,支撐胡氏最後的精神支柱也沒有了,她悲傷過度,大病不起,不到一年,便追隨婆婆而去。

此時,英宗朱祁鎮併為親政,朝中大事多由孫氏主持,她自然是不願意恢復胡氏皇后的號位的,所以,僅以嬪妃的禮儀安葬,直到孫太后去世,英宗朱祁鎮親政後,才恢復了胡氏的皇后號位,併為她專修陵寢。

探索《大明風華》中胡善祥的人生

胡善祥劇照

在封建社會里,婚姻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皇帝也不例外。朱瞻基和胡善祥的婚姻,並不是朱瞻基的意願,他不得已而為之。婚後也經常話不投機半句多。雖然,對於廢后這件事,朱瞻基也為此後悔過,嘗自解曰:“此朕少年事”,但命運依舊如此。

胡氏是一個典型的忍辱負重的女人,和天下所有女人一樣,只想好好地愛自己的丈夫,或許皇后並不適合她,嫁給朱瞻基的這些年,她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被丈夫無情的打破,將她的生活搞得一片狼藉...最終,她解脫了,永遠地離開了這個悲涼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