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夢:從恐龍園屢戰IPO看主題公園的融資困境與運營壓力

導讀:2018年3月,6家擬登陸A股的IPO企業,其中3家被否、2家成功過會、1家暫緩表決,恐龍園在被否企業之列。自2011年首次啟動IPO,常州恐龍園股份有限公司為上市奔走近九年,並登陸新三板以求增添IPO成功的籌碼,然而這一切的努力並未能讓恐龍園圓上市夢。

上市夢:從恐龍園屢戰IPO看主題公園的融資困境與運營壓力

【盈利能力:生存之道】

常州中華恐龍園最終還是被擋在了A股大門之外,儘管在中國本土的主題公園中,無論是名號還是經營狀況它都已經位居前列。某種程度上,恐龍園又是幸運的,至少它還有盈利。

國外大牌雲集、國內企業爭相佈局,中國的主題公園市場似乎仍一直被“70%虧損”的陰霾籠罩。但據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8月,中國內地共有主題公園339座,其中25%虧損、22%持平、53%盈利。

IPO失利:恐龍園上市夢難圓

2018年3月,6家擬登陸A股的IPO企業,其中3家被否,恐龍園在被否企業之列。自2011年首次啟動IPO,常州恐龍園股份有限公司為上市奔走近九年,並登陸新三板以求增添IPO成功的籌碼,然而這一切的努力並未能讓恐龍園圓上市夢。

I.敗走A股內因:8000萬淨利門檻難跨越

【淨利8000萬或是潛在門檻】

2018年3月,6家受審核的企業中,未過會的4家淨利潤均未能達到8000萬元,而過會的企業中藥明康德2014年-2017年1-9月分別實現淨利潤為4.62億元、3.49億元、9.75億元、10.63億元,另一家綠色動力2016年淨利潤為2.3億、2017年1-9月的淨利潤也達到1.58億元,均遠超8000萬元。

上一家成功IPO的旅遊企業天目湖2016年淨利潤為8024萬元。年度淨利潤需超8000萬元是坊間盛傳企業IPO成功的潛在門檻,這個說法在恐龍園上市申請遭拒的事件中再次被實錘。

上市夢:從恐龍園屢戰IPO看主題公園的融資困境與運營壓力

據年報數據顯示,常州恐龍園2015—2017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79億元、4.24億元和4.83億元,淨利潤分別為6341萬元、3049萬元和6761萬元。2017年的營收較2015年僅微增1%。發審委會議對公司2016年營收和淨利潤大幅下滑11.42%和51.91%的原因提出疑問。截至2017年年底,公司資產總計11.9億元,但不到7000萬元的淨利潤不僅被業內扣上了“盈利能力不突出,不具明顯成長性”的標籤,也讓發審委對公司持續盈利和經營規模擴大的合理性提出質疑。即便是同比增長達13%的2018年,營業收入達到了5.8億元,扣除損益後的淨利潤僅7959萬元,亦未能邁過淨利8000萬的IPO潛在門檻。

上市夢:從恐龍園屢戰IPO看主題公園的融資困境與運營壓力

II.淨利斷崖式下滑:上海迪士尼惹的禍?

【殘酷的區域與品牌競爭】

事實上,發審委否決恐龍園IPO的原因,或許並不是懷疑其財務造假,而是認為其盈利水平不夠,並擔憂其可持續盈利能力。

2016年恐龍園淨利潤同比暴跌超過50%,很大程度上歸因於被同年開業的上海迪士尼吸走了大量周邊區域客戶。常州距離上海僅2小時車程,恐龍園和上海迪士尼均以長三角為腹地,但迪士尼的品牌號召力顯然高於恐龍園。為了對抗上海迪士尼開業的影響力,恐龍園在2016年加大廣告投入,並聘請明星出任代言人,當年廣告宣傳費4769萬元,同比激增51%。但廣告投入增加,入園人數卻並未隨之增加,2016年恐龍園入園人次230萬人,較上年減少4萬人。

上市夢:從恐龍園屢戰IPO看主題公園的融資困境與運營壓力

上海迪士尼的開業,使恐龍園不得不加大廣告宣傳,但其效果僅是緩解了遊客數量下滑的壓力,同時為了使自身性價比更突出,恐龍園降低了票價,人均門票收入從2015年的167.68元降低至2016年的153.28元。

2017年1-9月恐龍園以輕資產輸出為主的文化創意及衍生業務收入較2016年明顯攀升,僅前9個月就達到8298萬元,比2016年全年還高出一千多萬元。創收業務範圍的擴大,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恐龍園因難敵上海迪士尼的競爭衝擊而造成門票收入減少的負面影響。


打破魔咒:七成主題公園仍虧損?

在中國的主題公園經營領域有一條“魔咒”廣為流傳--十個主題公園中“一贏二平七虧”或為常態。伴隨上海迪士尼公園開門迎客,國際主題公園行業巨頭紛紛湧入中國市場,本就競爭激烈的本土主題公園經營公司,就揹負了更大的市場壓力。

上市夢:從恐龍園屢戰IPO看主題公園的融資困境與運營壓力

I.過半項目盈利:擺脫七成虧損

“中國的主題公園有70%都是虧損的,只有10%能盈利。”這是我國旅遊業界無人不知的一句話。不過,這句話應該已經過時了。最新數據顯示,我國過半的主題公園實現盈利。據中國主題公園研究院披露的數據顯示,經調查,截至2019年8月,中國內地共有主題公園339座,其中25%虧損、22%持平、53%盈利。

近年來,本土品牌主題公園盈利情況轉好,主要是客觀需求增加以及主觀經營方式改善的共同作用,尤其是不少經營者大幅壓縮人力等各項成本,同時上浮票價、延長營業時間。然而我國主題公園在自有IP創造等方面的短板仍未得到有效解決,改變這一局面仍然有漫漫長路要走。

上市夢:從恐龍園屢戰IPO看主題公園的融資困境與運營壓力

【旅遊需求快速爆發】

中國主題公園的業績出現明顯起色,主要是不少經營方開始摸索到了適合自己的經營方式,受此影響,除一些大型、特大型主題公園外,就連一些規模不大或位於二三線城市的中型項目,也都有著不錯的經營成績,部分年營收甚至可以達到數千萬元的規模。

越來越多的主題公園擺脫虧損,開始走向盈利,與整體客觀大環境向好密切相關。我國旅遊需求快速爆發,不少遊客在行程中都會將主題公園安排成為其中的一站,而這就為該類項目提供了一定的客流基礎。

【品牌、成本、調價、夜經濟】

隨著迪士尼等諸多國際品牌的入局,我國本土主題公園品牌的經營意識也愈發積極,一方面,有部分項目開始想方設法地降成本,比如汕頭的方特,將原來多達400多人的員工團隊壓縮了一半左右,採取一人多崗等方法,來減少不必要的人員開支,包括人力資源、維護維修等,目前國內主題公園的經營成本普遍出現了一定的下降。

與此同時,漲價、延長經營時間,也成為了不少主題公園增加盈利的重要手段。由於主題公園在向當地物價部門報送門票價格時,大多采取的是價格區間的形式,因此,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不少主題公園悄然提高了門票價格,甚至有些還調整到了報送區間的上限,藉此來增加收入。

II.恐龍園的轉型與機遇

【運營角色轉型】

恐龍園的管理諮詢業務主要是為其他地區的遊樂場、主題樂園、度假區等客戶提供園區設計、配套系統集成、運營管理等一系列的業務。目前,其已經提供服務的項目包括鹽城“卡迪歡樂世界主題公園”、寧波“羅蒙環球樂園”、常德“柳葉湖水上樂園”、紹興“鏡湖水公園”、海南“海花島世界童話主題樂園”及“海花島水上樂園”、蘭州“西部恐龍園”、宿遷“項王故里景區”等。

恐龍園表示,管理諮詢業務豐富了公司的業務面,增加了公司的收入來源,是公司未來大力發展的方向之一,並將助推公司從

“園區運營商”“文化旅遊產業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角色的轉型。

上市夢:從恐龍園屢戰IPO看主題公園的融資困境與運營壓力

【異地擴張與管理輸出】

對於恐龍園來說,發展到了一定階段,開始異地擴張和輕資產管理輸出,是自身發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恐龍園已落地西部恐龍園、鄭州恐龍園等多個異地連鎖擴張項目,並在全國82個地市簽約合作近百個項目,業務涵蓋文化策劃、規劃設計、工程管理、工程建設、運營籌備、市場營銷、演藝策劃等,向各類文化旅遊產品輸出管理、智力、團隊、經驗和品牌模式。

相比其他主題公園,恐龍園的輕資產輸出業務規模並不算大,如宋城演藝僅2017年一年,輕資產管理輸出貢獻的淨利潤高達8000萬元,比恐龍園的管理諮詢數年累計營收都高。

篇章小結

【把握新門道:夜經濟】

忽如一“夜”春風來,“夜經濟”火遍中國大地,“燈光下的潛力”成為熱議話題。隨著新“夜”態不斷湧現,夜間服務保障更完善,不少城市“夜經濟”發展正在進入“2.0版”。而近期在國內旅遊業中十分火爆的“夜經濟”概念,也讓主題公園找到了賺錢的新門道。在夜間旅遊大潮下,不少主題公園都選擇增設夜場、延長營業時間,以此來增加每天的遊客接待量。


【優質IP是主題公園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憑藉優質強大的IP隊伍,迪士尼在2018年全球排名前25位的娛樂/主題公園中佔12個席位,總入園人數遙遙領先其他主題公園集團。優質IP有助於衍生品開發、延長遊客停留時間、提高客單價等。從全球主題公園發展經驗來看,IP打造是主題公園的中心工作,將IP場景移植到主題公園園區建設,營造第一視角,是主題公園建設與運營的發力點。

上市夢:從恐龍園屢戰IPO看主題公園的融資困境與運營壓力

關於【光正房地產/華美天下】運營品牌:

  • 始創團隊核心成員包括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系碩士陳大佑Wesley先生,建築規劃、旅遊康養及酒店運營管理專家黃炳儒先生,綜合房地產及文化旅遊資深策劃人
    樊嘉毅先生、周慧雯小姐等。
  • 政府旅遊部門、旅遊產品投資者為主要合作伙伴。
  • 合作範圍包括:旅遊產品提煉及升級、旅遊主題梳理、運營系統建立及優化、戰略投資、引入旅遊類知名品牌、旅遊發展策劃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