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帶動醫用耗材集約化運營服務 SPD行業迎來加速期

臨床指導路徑即將推出,將從根源上改變醫院的盈利模式,以“節儉”獲利,將為醫用耗材集約化運營服務業務發展敞開大門。降耗佔比(耗材收入/醫院醫療收入)、耗材零加成兩大剛需有望拉動相關業務加速發展

《投資者網》秦劍

2020年3月4日,塞力斯(603716.SH)繼去年投資1.082將主業變更為醫用耗材集約化運營服務(SPD)模式,柳藥股份豪擲11.7億佈局醫療器械流通、SPD服務後再次加碼SPD業務,簽署《四方監管協議》,強調該專戶僅用於塞力斯醫療供應鏈管理(北京)有限公司SPD業務項目等募集資金投向項目的募集資金的存儲和使用,不得用作其他用途。

近日財通證券分析師向塞力斯高層發問,SPD業務是塞力斯未來十年發展的中堅業態,還是一個過渡性業態?塞力斯董事長溫偉從政策及產業角度闡述,是政策推動了SPD業務發展,SPD業務將迎來廣闊的市場空間。

醫改在即。醫藥流通巨頭都在加快SPD業務佈局,哪些政策對該行業影響深遠?目前行業格局如何?

醫改為SPD發展奠定基礎

2018年3月成立的醫保局主要職責,一是醫保費用控制,利用帶量採購獲取議價權實現低價採購,二是推出臨床指導路徑減少與治療無關的檢查與用藥。臨床指導路徑的推出可能會比帶量採購對未來醫改的推動更重大。通過塞力斯投資的國家醫保局和衛健委關於臨床指導路徑的技術支撐單位金豆數據瞭解到,國家醫保局規定,30個試點城市(如:北京、上海、武漢等)要在2019年儘量完成招標,但受疫情的影響可能需要推後,其中有文件明確要求2020年完成疾病診斷相關分類(DRGs)上線試運行,2021年實施。這意味著可能在中國40%的醫院會嚴格執行DRGs。

DRGs的執行可能會發生幾個根本性的改變,以福建省三明市醫改後的現象為例:

第一,醫生收入陽光化。三明醫生及管理者的收入將是原來的3倍。

第二,醫保結算週期縮短,醫療整個產業鏈資金壓力得到相應的緩解。三明目前的醫保局結算週期縮短,門急診、住院結算週期分別縮短為7天及1個月,住院結算週期,意味著整個產業鏈現金流會有一個很大的改善。

第三:輔助用藥銷量預期下降,醫院將改變盈利模式以“節儉”獲利。此次醫改,醫保局的核心宗旨,醫保是讓患者解決必要的治療和用藥,臨床指導路徑未出現的輔助用藥與檢查不能進入醫保。醫生填寫病例,醫保局按病例給醫院做醫保結算,醫院利潤將從節約的醫保費用中獲取。從根源上倒逼醫生自主降低不必要的檢查與用藥。(即預算是一萬五千元,醫院以一萬塊錢把該患者治癒,醫保局仍以一萬五千元給予醫院結算,就意味著醫院有五千元的結餘。)

國家政策為SPD業務開路

SPD模式首先是一種醫院服務模式的構建。其主要建設內容包括:針對醫院量身打造出滿足醫院實際管理需求的管理模式建設、院內庫房改造建設、信息系統建設、服務人員派駐建設等。SPD模式給醫院帶來的不單單是軟硬件產品,最主要的是院內醫用物資的服務理念。通過這種服務模式的構建,通過這種專業化的分工,能夠在實現醫院醫用物資零資金佔用的情況下,保障醫院醫用物資供應及時、安全;幫助醫院降低耗佔比;能夠顯著降低醫院管理的各方面成本,提升醫院整體運營效率;能夠完全解放醫護和藥劑人員迴歸一線服務本職工作。

為什麼說SPD是一種剛需?可以參考八年前,醫院把藥房託管給一些大型醫藥流通公司,如:國藥、華潤、九州通。在處方權上醫院可能有更多的傾向性,依照託管方的使用品種進行改變。藥品在八年前進行了一次整合。這種整合的趨勢現在會否在耗材領域重現?當時整合有兩個重要的文件,一是醫院的藥佔比要降到30%以內,二是醫院的藥品要實行零加成。

現在,SPD同時具備了這兩個政策上的支持,國辦發〔2017〕55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深化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及國衛辦醫函〔2017〕698號《關於印發醫用耗材專項整治活動方案的通知》(下稱“698號文”),其中提出醫藥耗材的長效機制,698號文要求醫院的耗佔比要降到20%以內,同時要求耗材零加成,並要求醫院供應鏈信息化,要從生產端到醫院的食物端至患者端,實行一碼溯源。對於低值耗材要求是五年的溯源週期,而高值耗材導管支架類的要終生溯源,疫苗類也要終生溯源。

隨著上述政策的加速推進,未來三五年內,中國醫院可能會出現巨大的SPD市場需求。因為現在醫院的耗佔比偏高,一般收入規模為十億的醫院,平均耗佔比範圍在23%至25%。20億以上規模的醫院,平均耗佔比可以達到33%至34%。與藥品採購類似,過去醫藥、耗材是醫院的利潤中心,現在變成成本中心,未來醫院利潤主要依靠節約賺取。

SPD行業格局及商業模式

目前中國正在做SPD業務的主要有四家,分別是國藥、上藥、華潤及塞力斯,其中國藥的市場佔有率較高,上藥次之。目前,SPD的盈利模式是收取服務費,如華潤,國藥、上藥基本收費範圍是0.5%至1.8%,即六十億元營收規模的醫院,建設耗佔比平均為33%,耗材採用零加成,耗材採購金額為19.8億元,那服務費收入範圍在990萬元至3564萬元。上述三家主要幫助醫院解決耗材零加成及信息化難點,並且取得較好的效果。

塞力斯SPD業務商業模式與上述三家有所區別,提供的是一套整體解決方案,這得益於塞力斯2017年戰略佈局信息軟件+硬件一體化,包括高值、低值智能櫃、IVD智能冰箱、全息影像技術、區塊鏈溯源技術。低值耗材的損耗一般由醫護技人員操作不規範導致,塞力斯利用智能櫃幫醫院在護理部建立了三級庫,讓醫院實現了零庫存、零損耗。高值耗材金額對於醫院耗佔比影響較大,高值耗材一般由各科室自行管控,操作風險較高,導致高值耗材難以有效管控,高值智能櫃採用人臉識別技術、靜脈溫控技術及掃碼結算機制,有效的實現醫院零庫存,有效降低耗佔比。塞力斯的收費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類似信息化系統收取服務費模式,與國藥等公司一致,按醫院耗材金額的3%至5%計算。另一種收費模式是醫院所有耗材從塞力斯採購,收費(含服務+配送等)標準按採購耗材的8%至12%計算。塞力斯SPD業務合作的27家醫院的收費模式有11家是採用第二種,可能導致塞力斯收入快速上升。

從發展趨勢看,未來醫院從提升內部效果、降低成本、外購服務的角度,很可能將主動推動SPD模式的發展。而在DTP藥房、血製品、醫美產品、醫用耗材等領域深耕,與上下游以深度合作增加黏性,也將延伸出更多SPD專業化模式。(思維財經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