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一位日本女導演拍攝了一部短紀錄片,名為《日本的學校午餐》,爆紅網絡。號稱震驚世界的日本小學生吃午飯的短片,不得不承認日本教育確實有它的過人之處,下面就帶大家來看看值得國人深思的飲食教育!


視頻完整的講述了午餐的45分鐘,而這45分鐘絕不是吃飯那麼簡單的。學校的校長表示:這45分鐘的午餐時間,同樣也是學習學間,跟他們的數學課或是閱讀課沒有什麼不同。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導演來到日本琦玉的一所小學,跟著一位扎著雙馬尾的小姑娘,這位小姑娘叫叫Yui,一名五年級的小學生。是攝影師選擇的跟拍對象,


早上7點45分,Yui揹著書包正從家裡走出來,攝影師發現她的書包旁還掛著一個小布袋,便問她那是什麼。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Yui解下布袋,說這是自己的便當盒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學校是提供營養午餐的,可Yui依舊帶著便當盒,盒子裡裝了些什麼?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原來裡面有桌布,筷子,牙刷,漱口杯和擦嘴巾。


學校會給學生們提供午飯,但為了環保和衛生,其它物品學生們都會自行準備。所以Yui每天都會帶著。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視頻中組隊去上學的小學生們,書包都掛著這樣的一個小布袋。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學生們陸續到校,開始了上午的課程,準備開始上課,學校廚房也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在日本,學校食堂的衛生標準,要高於普通餐廳,裡面的廚師們也個個都全副武裝,從頭到腳遮的嚴嚴實實,只露出兩隻眼睛。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中心廚房)


Yui所在的班級有38個學生,一名老師。日本法律規定,學校只要滿600人,就必須聘請營養師,在大熱的日劇《Chef~三星營養午餐~》中,午餐的營養標準就近乎苛刻,這也是日本世界最低肥胖率的原因吧。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因為學校午餐是不允許提前一天做好的,為了保證營養和新鮮,5名廚師要在3個小時之內完成全校師生720份食物,。保持新鮮的同時,也要顧好分量,每天也是不小的挑戰。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廚房裡,無論是地面還是炊具都乾淨到能反光。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而且日本學校的午餐是有標準的,要包含多種營養素,嚴苛到連鹽分的攝入量都有規定。衛生標準幾乎是潔癖的標準,廚房乾淨明亮只是最基本的,食物要排除過敏原,每天的午餐要留樣保存,然後統一抽查,第三方的衛生評估機構,每年還會進行2~3次的徹底抽查,期間不定期小抽查不計。這標準也是無敵了。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今天主做炸魚梨汁,廚師往做好的炸魚上澆上梨汁,便成了學生們都喜歡的菜品。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然而和好的這鍋土豆泥,讓導演大吃一驚,校有自己的小農場,要求學生自己種植食材,讓他們體會食物的來之不易,這些土豆就是六年級學生親手種出來的。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這絕不是一間學校的特例,而是日本政府一直以來的鼓勵做法,學生親自下田耕種,才能直接體會到食物的可貴,只要有條件的學校都會如此實施,珍惜從懂得辛苦開始。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在結束了一上午的課程後,老師會領著當天值班拿午飯的學生去廚房,剩下的學生就在各自課桌前鋪開桌布,洗乾淨手在座位上等著。而這份從容的背後,另有一群人忙碌著,他們就是今天的午餐值日生,全班所有的餐食都由他們拿回來。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去拿午飯的同學會和廚房裡的工作人員一樣,帶上口罩圍裙和帽子。為了安全起見,在出發前還會有一名同學會檢查同學們的衛生,拿著單子詢問:有沒有腹瀉、咳嗽或流鼻涕?還有沒有認真洗手?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確認無誤之後,還要消毒水洗手,才能跟著跟著班主任去取餐。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到達廚房後,學生不會立即上前拿飯走,而是先集體對廚師致謝:“我們是5年級2班的學生,謝謝給我們烹製美味的食物。”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飯菜終於回到了教室,值日生平均分配牛奶、吃食,其他學生只要坐等開飯就好,但是開飯之前,要等老師講解食物來源,然後才一樣一樣的分給大家。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如此同時,班主任也要和同學們一起吃午餐,不僅可以照顧孩子們,也經常結合食物講解種植、烹飪、風俗等方面的知識,讓同學在就餐中增長知識,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等大家齊聲說完我開動了,就能開始享用。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午餐時間,整個教室都很安靜,不會有人說話,更不會出現嬉笑打鬧的畫面。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每天都多出來一點食物,給飯量大的同學,想吃的出來猜拳,大家會根據石頭剪刀布的遊戲來決定歸誰。“耶!魚是我的了。”猜拳贏了的小男生高興地跳起來,對這種方式“贏來”的食物簡直是意外之喜。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吃好午飯後,不用老師提醒,學生們便會自覺開始整理。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第一件事就是把牛奶盒壓扁,清洗乾淨之後,還要曬乾,第二天再送去學校的回收站。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第二件事便是刷牙,回到各自的座位上,開始刷牙,老師和學生都不能偷懶。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值日的孩子接著將所有吃好的餐盤送去廚房,會把大家吃得乾乾淨淨的餐具,整理好,在運回廚房。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除此之外,每天值班拿午飯的同學身上的圍裙和帽子是循環利用的,所以需要帶回家清洗乾淨後,再交接給第二天值班的同學。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其他同學也不會閒著,也會自覺去清理公共區域,包括教室、走廊、衛生間,還有老師的辦公室,強烈的歸屬感讓他們十分賣力,彼此間的配合也早有默契。沒有刻意要求誰去做什麼,而是自己主動去做,每一天都是如此。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無論是高年級,還是低年級,大家都會沉浸在勞動的樂趣中。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這一切,都在45分鐘之內完成,不僅吃到了美味的午餐,還參與了整個過程,在勞動與合作中,培養起最初的責任感,孩子們也都樂在其中。對於日本學校而言,學校午餐不只是一頓飯,更是一堂教育課,讓學生懂得感恩,懂得食物的可貴,孩子們是不會出現有剩飯剩菜的情況,但如果真有,原則上來說是不允許倒掉的,你先要和老師打報告,然後拿一個塑料袋把剩飯裝回家。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反觀世界其他地區,營養師的高配暫且不提,單就浪費而言,一個國家每年浪費的食材就超過1100萬噸,相當於2億人一年的口糧。我們不是媚日,但反觀我們不得不說,日本在培養公民,我們卻在培養公主。”


雖然視頻中只是紀錄了吃午飯這一件事,但卻能從各個方面看出日本對教育的用心。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其實,針谷小學這頓“震撼”的午餐,是日本100多年“給食”制度的一個寫照,類似的情況每天發生在日本各地的中小學裡。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1899年私立忠愛小學食譜:飯糰、鹽煎鮭魚、漬菜。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1947年食譜:牛奶、燉西紅柿。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1952年食譜:麵包、牛奶、炸魚、色拉、果醬。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1969年食譜:意麵、牛奶、沙拉、布丁。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1977年食譜:咖喱米飯、牛奶、水果(香蕉)、速醃小鹹菜、湯。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正是這樣的飲食教育,日本人平均身高在戰後增加了近10公分,達到171.7cm,排名全球第29,高於中國(168.2cm,列32)。


不僅如此,日本肥胖率只有4%左右,全球最低,日本人的壽命連續20年世界第一。


食育,不單單是國家社會福利重要內容,也是國家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培養了孩子們的責任感以及對待食物的敬畏心。


我們應當強調的是學生的良好習慣以及這些習慣背後的價值理念。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在日本,小學生都是結伴上學並且沒有父母去送,學生排隊上學已經成為了一個傳統,既可以讓學生互相照應,又能培養孩子們的自立和交流能力,幫助他們更好的融入集體。


而且無論孩子們的書包有多重,父母都不會幫他們背,他們明白自己的東西就要自己拿。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放學後,也不會一窩蜂的跑出校園,而是一個接著一個有秩序的,邊和老師問好邊往外走。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過馬路時,一般車輛都會給學生讓路,學生走過後會有禮貌的給司機鞠躬表示感謝。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要是過十字路口,學生會朝著各個方向的車輛鞠躬。


有時,父母為了考驗孩子,還會讓3、4歲的小孩獨自一人上街買東西,培養他們的獨立意識。


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日本飲食教育


為了鍛鍊他們的毅力,冬天讓孩子穿短褲去上幼兒園,凍感冒了沒關係,下一次就會有抵寒的能力,就不容易生病。


可能在我們眼中,這些條條框框對於一個孩子而言太過限制,但他們已經把分類垃圾、主動問好、遵守秩序這些事情變成了習慣,不會覺得不自由,反而覺得這本就是應該做的。


也許會有人說,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國情,所以不可以放在一起比較。但是,日本確實有一些好的地方,是我們所缺失的,值得學習的。


教育當從本心出發,知識的補給固然重要,人格的培養亦不容忽視,由內而外的品德及學識教養更是重中之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